鄱阳湖翘嘴鳜配合饲料驯化初试

2020-10-22 02:14张燕萍丁立云徐先栋陈文静李艳芳伍恒岚
江西水产科技 2020年4期

张燕萍 丁立云 徐先栋 陈文静 李艳芳 伍恒岚

摘要:2019年在江西鄱阳县乐安特种水产开发公司基地开展鄱阳湖翘嘴鳜饲料驯化试验。经过60天的饲料驯化和养殖,鄱阳湖翘嘴鳜终末体质量为63.8 g,增重率为717.83%,特定生长率为3.51%/d,驯食成功率为47.8%,成活率为36.9%。

关键词:鄱阳湖翘嘴鳜;配合饲料;驯化

中图分类号:S965     文献标识码:B

鳜(Siniperca Chuatsi)隶属鲈形目、鳍科、鳜属, 又称桂鱼、季花鱼、胖鳜,其肉质细嫩、坚实、少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每 100 g鱼肉中含有蛋白质18.5 g、脂肪3.5 g,是一种深受消费者欢迎的珍贵淡水鱼类[1]。鳜在我国的分布极为广泛,种类也很多,主要有翘嘴鳜、斑鳜和大眼鳜三种,其中翘嘴鳜肉嫩而味美,生长快,个体大,是赣江及鄱阳湖水系名贵的河鲜。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鳜的需求每日俱增,其养殖规模也逐年扩大,全国商品鳜总产量超过29万吨,产值超过200亿元,鳜产业已经成为带动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3]。尽管鳜养殖业发展迅速,但作为一种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养殖对象,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当前制约鳜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饵料鱼的供应,2020年实施长江十年禁渔,我省鄱阳湖及五河重点水域实施全面禁渔,届时鳜饵料鱼的供应将大幅度减少,而且目前江西还未开展鳜饲料养殖,将制约鳜产业的发展。因此急需开展鳜饵料鱼替代研究。人工配合饲料代替活鱼养殖鳜是我省鳜养殖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在网箱里开展了人工配合饲料饲养鄱阳湖翘嘴鳜的相关试验,取得一些经验,但还有些问题亟待解决。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鱼

试验用翘嘴鳜购自江西省鄱阳县乐丰特种水产有限公司。选择体质健壮、体表无损伤、运动力强、规格为5~7 cm的鄱阳湖翘嘴鳜鱼种。试验在江西鄱阳县乐安特种水产开发公司基地进行,驯化时间从2019年6月15日至8月30日。

1.2  驯化的环境

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交通便利、溶氧在5 mg/L以上,水体透明度为35 cm以上,4~5亩,水深大于2.5 m的池塘,塘堤坚固,不渗水,塘底平坦。在池塘中放置规格为4 m×5 m×6 m网箱,每个网箱边上架设一个冲水设施,网箱顶部架遮阳网,利于鳜摄食。

1.3  试验设计

试验在网箱中进行,挑选体质健康,大小基本一致的试验鱼进行分组,试验鱼的初始体质量为(7.8±0.3)g。3个重复,每个网箱放养鳜鱼种3500尾。

1.4  试验配合饲料

试验用配合饲料为浙江益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配合饲料的主要营养成分见表 1。

1.5  鳜鱼种的放养

驯化的鳜规格和放养量:选择体质健壮、体表无损伤、运动力强,规格为5~7 cm的鄱阳湖翘嘴鳜鱼种,每个网箱放养3500尾。鱼种入箱前用3%的盐水对其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时间一般为10~15 min,以便消灭所有的敌害生物和寄生虫,保证饵料鱼健康。

1.6  驯化和饲养管理

驯食过程:将鱼饥饿1 d→投喂死的新鲜饵料鱼3 d →投喂 1/2 饵料鱼 + 1/2配合饲料5 d →投喂 1/3饵料鱼 + 2/3配合饲料5 d→投喂试验用配合饲料60 d,饲料为缓沉性长条形颗粒饲料。

每天24 h充氧,每天投喂2次,时间分别为8:00和16:00。每次投喂时间不少于1h,投喂时冲水驯食。每次投喂量以停止摄食为准。每10d测量养殖水体的水温、氨氮、溶氧量等指标,养殖期间水温为 (31.2±2.0)℃,溶氧量为(7.5±0.4)mg/L,NH3-N <0.2 mg/L。每天记录鳜死亡及吃食情况。

1.7  指标测定

生长试验结束后,对每个网箱中的翘嘴鳜进行计数并称取总质量。每个网箱机取30尾鱼称取体质量、测定体长。

1.8  计算公式和数据统计

增重率(%) = (Wt-W0 )/W0×100

特定生长率(%/d)= (lnWt-lnW0)/T ×100

成活率(%)= ×100

式中,W0为初始体质量(g),Wt为终末体质量(g),T为试验天数(d),N0和Nt分别表示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实验鱼尾数。

2  驯化结果

经过 25天的强化训饲后, 部分鳜都成功转食, 驯化成功率为47.8%。驯饲成功率是指人工配合饲料正式驯饲开始 10 天内, 已能主动摄食配合饲料的鳜占驯饲鳜总数的百分率。其其计算式如下:

驯饲成功率(%)= ×100%[3]。

再经过1个月的饲料养殖后,对网箱鱼的统计结果见表2。

试验结束后每箱随机取样(30尾),生长测定情况见表2。鄱阳湖翘嘴鳜经过60天的饲料驯化和养殖,翘嘴鳜终末体质量为63.8 g,增重率为717.83%,特定生长率为3.51%/d,成活率为36.9%。

3  讨论

对于鱼类而言,鲜活饵料能促进其摄食和生长,但鲜活饵料的生产比较困难复杂,不仅浪费水域,且成本比较高,还易污染水质。配合饲料可以减少鱼类对鲜活饵料的依赖,并能满足鱼类对食物大小和营养的多种需求[5]。

本文对鄱阳湖翘嘴鳜进行饲料驯化研究,驯化成功率不足50%,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饵料鱼过渡到人工配合饲料投喂的过程太快,未能循序渐进,大部分鳜还未适应人工配合饲料而闭口,因饥饿而死;②在鳜驯化过程中,未能及时过筛,出现“大吃小”的现象;③在鳜的驯食过程中,鳜出现了斜管虫和车轮虫,鳜因體质弱,出现大量死亡。在以后的驯食过程中,我们将对以上三点原因进行改进,提高鳜的驯食成功率。

鳜驯化成功后,因在饲料中未能及时添加护肝等药物,鳜出现肝胆综合征,导致大量死亡。另外由于网箱被老鼠咬破,有些鳜逃走,导致鳜成活率低于驯食成功率。

采用人工饲料养鳜,不仅可大幅度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而且也将为解决鳜病害问题提供有效途径[6]。虽然鳜人工饲料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在广东、浙江等地该技术已趋于成熟,但在我省采用配合饲料投喂鱼却很少,主要是因为鄱阳湖翘嘴鳜的饲料驯化、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病害防治等技术研究起步晚,相对落后,导致鳜饲料养殖在我省未能得到很好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文新. 鳜鱼的生物学特征及鳜鱼苗的人工繁殖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8(4):70-71.

[2] 张进.翘嘴鳜生长性状选育与遗传背景分析[D].湖北:华中农业大学,2013.

[3] 吴凡. 2018首届中国鳜鱼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渔业致富指南,2018:18-21.

[4] 陈鹏,谭诗选,黄义.鳜鱼的人工最佳驯食时机研究[J].渔业致富指南,2007,23:64-65.

[5] LAVENS P, SORGELOOS P. The history, pres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the availability of Artemia cysts for aquaculture [J]. Aquaculture,2000,181(3-4):397-403.

[6] 罗小溪. 鳜鱼营养需求及其人工饲料替代鲜活饵料的研究进展[J].饲料广角,2018,4: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