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三学:构建自主式学习课堂

2020-10-23 09:11谢志芳
教师·中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古诗词

摘 要:基于新课改的背景下,自主式学习课堂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学生通过自主式学习课堂能够实现自主探究式学习,从而对所学知识能够有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古诗词教学作为现今我国中职语文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部分,教师需要采取更加高效的教学手段以及合理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率。文章以构建自主式学习课堂展开深入分析,探讨此种教学方式对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起到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自主式学习;中职语文;古诗词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13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0-0031-02

无论是小学、高中,还是中职院校,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语文课堂教学也逐渐从灌输式教学转为以学为本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如果不能合理地掌握教学方法,将会使课堂的时间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从而失去了自主式课堂的意义。尤其在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由于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较为薄弱,所以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构建自主式学习课堂,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自主式教学的根本目的。

一、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古诗词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需要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够对诗词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但是在实际教学期间,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标准,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由于中职学生的古诗词基础相对薄弱,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有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难以对古诗词提起兴趣。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过程时,由于没有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导致古诗词的教学仍存在局限性,即单纯地要求学生进行背诵,而不对古诗词内容进行深刻的讲解,从而忽略了古诗词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导致原本具有深刻意义的古诗词变得索然无味。这不仅失去了学习古诗词的根本意义,也使课堂氛围受到了不可避免的影响。

其次,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都偏向于主观性较强的讲授方式,难以体现出古诗词的意境。与此同时,教师主观性较强的引导,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课本以及教师所设定的范围以内,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再次,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课堂评价存在不合理性,由于古诗词教学与数学、物理教学存在较大差距,在某些概念、定义上,古诗词鉴赏没有过多的局限性,通常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目前我国中职语文古诗词课堂评价多采用标准化的评价流程,评价标准也是固定不变的,这就使得课堂评价的合理性也受到了挑战,无法准确地评估出学生的鉴赏水平。

二、一课三学策略的简要概述

要想有效地提升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教师应针对目前的教学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对其中的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古诗词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此,教育领域的相关学者提出了“一课三学”的教学策略,其内容主要包括课前预学、课上共学、课后复学。新时期的教育理念指出,学习活动不仅存在于课堂,课前的预习与课后复习同样是学习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课前、课中、课后三者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教师将一课三学的理念注入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投身于古诗词的学习当中,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学有所悟。

三、自主式学习课堂的意义

相比于被动学习而言,自主学习的效率更高、程度更深,并且符合新课改背景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结合自身各方面的能力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传统的教学理念就是传道授业,为了教学而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出来,因此学生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很少有学生是主动进行学习的,这就使得学习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尤其是在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中职学生的古诗词基础较为薄弱,被动的学习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中职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高。而自主式课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推动学生积极投身于学习活动之中。

四、一课三学,构建自主式学习课堂的具体策略

(一)课前预学

想要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着重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使其能够在脱离教师与课堂的情况下实现自我思考。这样就能够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化被动为主动,从而达到构建自主式学习课堂的根本目的。在学习《雨霖铃》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诗词内容由浅入深地進行划分,从写作目的、意境、情感等方面入手,通过微课的形式在课前为学生展示出来。学生通过微课中的内容能够进行自我思考,对《雨霖铃》有更深层次的见解。与此同时,学生可以将预习期间遇到的难题整合起来,在课堂中与同学进行交流,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还可以去请教教师。通过课前的微课预学,学生能够对《雨霖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也对其中存在的学习难点有所了解。这样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答疑,从而有效地提高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与效率,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使其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课堂共学

在古诗词课堂学习中,学生之间可以先进行学前交流,然后教师针对学生预学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带领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深入的解读,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能够从更深的层面对古诗词产生新的认知。在学习《将进酒》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悟最深的句子,通过朗读、鉴赏,体味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自己对这首诗的看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做课堂的主导者,将学生在鉴赏古诗词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整合起来,带领全班学生共同讨论,通过反复的诵读、不同角度的解读,理解诗词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心境。有学生在品鉴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作者对王权富贵的不屑,这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从哪里品鉴出来的,学生回答“从‘不足两个字能够看出作者对当时皇权的蔑视”。教师还可以适当地进行引导,问学生作者为何“愿长醉不复醒”,这样能够使学生对古诗词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课堂共学是整个学习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并开展课堂讨论。课堂共学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是学生能够在课前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梳理,明确所学诗词的整体架构,同时了解其中的难点,这样才能够为课堂共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讨论是课堂共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通过学生的反馈整合教学难点,针对这些问题着重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能够对古诗词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与此同时,课堂讨论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诗词鉴赏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率。

课堂共学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体现方式,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也会导致其看法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看法对同一问题进行分析,所得到的答案在深度、广度上也不尽相同。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弥补个体的局限,使得课堂讨论的内容更加全面、完善。与此同时,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接受度很高,并且热衷于这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课堂共学期间,教师可以从资料的搜集、取舍和研究的方向、态度、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自己的探索了解诗词作者的心境、态度。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增加相关的诗词朗诵环节,为学生创立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投身于古诗词的学习当中,使诗词从远古走进现实生活、走进心灵。作者与读者的精神交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词中所蕴含的意义。生活需要诗情、诗意、诗韵,只有把诗词融进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满眼诗意、满怀诗情、满口诗香,在生活中品诗,在品诗中生活,古诗词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毕生的精神追求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课后复学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要让他们进行课后的复习。复习是对课堂中学习内容的一种升华,同时也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可以通过课后的复习,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学习,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例如,在完成《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去了解一下作者的其他诗词作品,然后将其他作品与所学诗词进行比较分析,这样能够深入地了解作者在写作时的心境与态度。与此同时,学生在进行延伸学习的过程中,再次复习了一遍课上的学习内容,并得到有效巩固。教师还可以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作,实现开放式教学。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一课三学的教学策略,构建自主式学习课堂,能够有效地提升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能够帮助其深入了解古诗词的内涵与寓意,为中职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玉春.构建自主学习课堂分享教学幸福——《小学数学幸福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阶段成果汇报书[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8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論文集.《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15:218-219.

[2]俞长生.基于学生活动经验构建自主学习课堂[J].黑河教育,2015(1):50-51.

[3]张顺生.以“做”为中心构建自主学习课堂——中职对口单招教学初探[J].职教通讯,2013(30):31-33.

[4]李 萍.组织有效小组活动构建自主学习课堂——谈数学课堂在实施转变“教学行走方式”中的收获[J].教育教学论坛,2013(9):180,192.

[5]郁劲松.构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课堂——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设计[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1,27(11):18-20.

[6]孙 煜.高职高专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今日科苑,2008(22):214.

作者简介:谢志芳(1972—),女,福建浦城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同携手,走进古诗词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