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10-23 09:11蒋晶
教师·中 2020年7期
关键词:跨境电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蒋晶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以及跨境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产教深度融合是职业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趋势,有益于开创校企双赢的新局面。文章总结了产教融合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提出校企双方可以扩大利益点,整合各类资源,按照一定的实施流程协同合作的产教融合方式,探索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跨境电商专业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3.36;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07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0-0126-03

近年来,跨境电商行业受到国家政策红利、资本涌入等积极因素影响,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城云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发布的跨境电商年度行业研究报告《2019图说跨境》显示,2019年中国的商品及服务网络零售总额为3334.5亿美元,占全球零售总额的22.9%。据海关数据统计,全国新增跨境电商企业超6000家, 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总额达1862.1亿元。如此大规模的市场对跨境电商人才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可以估算未来几年,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缺口愈发扩大。高职院校作为专业性人才培养基地,应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对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度改革,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理论与操作技能,更好地满足跨境电商行业及岗位需求,全面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一、产教融合培养高职跨境电商人才的必要性

(一)产教融合受益于政策支持,发展潜力巨大

产教融合的基本含义是指职业院校所开设的专业要与产业需求相适应,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相匹配,校企双方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近三年,国家从顶层设计出发,颁布了一系列有关产教融合的规定和制度,为校企深化產教融合提供了方向和有力的指导。2017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对产教融合提出了三十条指导性意见,并安排了重点工作任务、任务的内容及责任单位。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该文件对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形式、促进措施、监督检查等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试点布局建设50个左右产教融合型城市,打造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型行业,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制度和组合式激励政策体系。通过分析以上政策支持可以得出,职业院校开展产教融合是当前探索与实践的一条新的道路,必然会促进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

(二)产教融合符合跨境电商产业需求,有利于开创校企双赢

在“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迅猛,成了外贸新常态下的“黑马”。有研究数据表明,全国每年新增的跨境电商企业以及原有的跨境电商企业的人才流动,导致跨境电商行业岗位需求约 450万个,严重的人才缺口势必成为企业成长的桎梏。跨境电商企业普遍需要的是相关理论基础扎实,又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具备一定视野的创新性、综合性人才。根据业务的类型分为跨境电商B2B和B2C人才;从整个跨境电商交易流程来分析包括选品类、平台运营类、跨境电商物流类及其他服务类人才。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责任,根据跨境电商行业的特征和产业需求,显而易见,仅仅靠职业院校一方是无法完成培养任务的。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基地建设、培养质量评估等多方面探索校企双主体育人的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整合资源,取得1+1>2的协同效应。

(三)产教融合能有效提高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

通过企业调研发现,跨境电商行业人才类型需求层次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型人才。高职院校以培养中高级人才为主,从知识层面分析有一定的跨界性,人才不仅要掌握商务英语方面的内容,还需要具备国际贸易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从操作技能层面来看,人才至少要熟悉跨境电商平台基础运营操作,具备跨境交易的履约及营销推广的能力。高级人才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数据分析及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等。通过引入行业、企业的项目,能提高学生对跨境电商的敏锐度,让其提前面对真实的业务训练,掌握实操技能,这是任何模拟教学软件都不能替代的人才培养方法。另外,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项目,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一系列职业素养。整体而言,跨境电商人才的综合素质得以极大提升。

二、产教融合开展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是2019年教育部增补的高职新专业,据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公布的专业设置备案结果统计,2020年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备案学校有179所,位居第一位。在此之前,高职院校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仅仅是相关专业(如商务英语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等)设立的一个方向。从行业、企业参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程度及有效性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常见类型。

(一)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接受学生顶岗实习

这是一种比较初级的跨境电商校企合作方式,严格来说,企业方并没有直接参与人才的培养工作。按照这样的模式,校企双方合作的时间主要局限在学生毕业前,合作的内容和范围有限。企业首先签订合作协议,由于业务发展规模扩大,企业岗位需求增多,因而通过校园招聘会、校园宣讲会等渠道发布招聘信息,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参与应聘并获得实践岗位。在工作中,学生所掌握的理论与实践技能是否完全匹配企业需求、学生能否保持一定时间的就业稳定性等问题,都是值得企业方重点关注的。

(二)校方引入行业、企业的培训机构,短期培训后上岗或创业

为使企业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同时也为了给职业院校跨境电商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训实习、就业创业的平台,一些知名、龙头跨境电商企业或跨境电商的培训机构,主动以短训班的形式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培养行业所需的跨境电商人才,有效促进学生跨境电商运营技能的提升。

培训的场地一般就设立在高职院校,生源则需要经过专门英语或基础知识的考核,择优选拔,以“特色班”“精英班”的名义开班。企业方派出经验丰富的培训讲师,培训时间以1个月—2个月居多。培训内容则直接对接岗位需求,除了包含职业技能的实操训练内容,还有职业素养、企业文化、团队管理等相关内容。培训完成后,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的衔接程度。

(三)校企共建双创跨境电商孵化基地、工作室等

在跨境电商行业领域,目前较为深度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当属在校内外建立的跨境电子商务工作室或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在这种模式下,校企双方共同搭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平台,各自派出业务能力强、授课经验丰富的教师。学生加入工作室相当于成了企业的员工,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和工作时间,要遵守工作室的相关规定,在双导师的指导下,承接并开展企业真实的跨境电商业务。一方面,学生的业绩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同时学生也会掌握面对和解决跨境电商业务运营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的技巧。另一方面,等学生毕业时,企业方可以根据学生在工作室和实训基地的表现情况和所获成果,考虑是否与其签订正式的聘用合同。企业方深度参与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可以考虑吸纳适合企业发展的学生,将其补充到现有的跨境电商人才队伍中,这能有效解决企业因为人力资源不足而使公司业务无法进一步扩展的问题。

(四)校行企共建跨境电商产业学院

产业学院是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是产教融合的新型载体。成立产业学院后,校企双方共同成为办学主体,形成“发展共同体”,产教深度融合,达成“合作方所需,即专业教学所向;合作方所有,即专业教学所用”的共识,可以有效实现产与教同频共振,为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实践提供更好的条件。相比其他人才,产业学院的学生具有更多的优势,成为直接受益者。当然,发展产业学院需要政校行企多方联动,从2018年开始,高职院校经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已陆续启动产业学院构建试点。跨境电商产业学院的建立必须与业内的成员企业对接,发挥合作方协同育人的主體作用,以及承担相应的建设、管理和运营的职能,把合作方的优势资源汇集到产业学院,精准培养跨境电商技能型人才。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选择与实施流程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明确指出,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进一步推动校企全面、深度的合作,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因此,对高职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如何实现“产”与“教”的深度融合,如何选择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行业与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切忌“一刀切”。可以按照以下流程进行选择与实施,详见下图。

(一)明确产教融合的动机

明确校企双方合作的动机是开展产教融合,决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层次与深度的首要步骤。校方要明确企业开展产教融合的利益点,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需求的企业也要区别对待。比如,合作对象是规模以上的大型跨境电商企业,他们一般资金实力雄厚,管理制度较为完善,有的企业管理者还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对学生的培养有自己的理念,也热衷于职业教育。同时他们也希望能寻找合适的高职院校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培养跨境电商人才。但是大部分微小企业,或者业务发展不稳定的跨境电商公司,更多地关心职业院校的人才输出质量,对培养过程并无参与积极性。从校方来分析,产教融合的动机是加强专业建设,使培养的人才更符合行业、企业的需求。所以,在强调产教融合的动机时,最好能尽可能地扩大双方的利益点,通过深度合作,使各方获得不同的收益,这样才更好地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二)确定产教融合的具体内容

双方在明确产教融合的动机后,接下来考虑的问题就是合作的具体项目和内容。根据跨境电商行业需求,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第一,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包括开展企业岗位需求调研,设立订单班、合作开发系统的专业理论与实训课程,合作指导学生参与实践与技能大赛,让学生在企业就业等。第二,关于产学研的内容,如合作申报各类纵向、横向教科研项目,编写教材,合作申报专利或教学成果奖等。第三,创新创业类的内容,在校内外建立专门的实践基地,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利用专业知识创业,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组织跨境电商真实项目运营等。第四,社会服务类内容,主要包括对企业内部员工的培训,对在校生进行的短期上岗前培训,对下企业实践的校方教师进行的再培训,也可以共同承接政府或行业协会的培训任务,开展包括其他企业员工在内的跨境电商技能的社会培训。

(三)落实组织机构形式与人员安排

为了顺利开展产教融合项目,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取得双方满意的成果,需要校企双方商榷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的问题。组织机构通常包括项目的决策结构和执行机构,参与的人员由校级或二级学院派出。通过实践发现,企业方安排与学校对接产教融合的人员是很慎重的。一方面,企业派出的指导教师业务能力要强,具备优秀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另一方面,企业要确保这样的骨干人才在实施产教融合项目期间,对跨境电商企业本身的运营和销售不会造成太大的干扰与影响。由于跨境电商属于新兴行业,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从相近专业转来的较多。他们通过自学、参加培训获得专业知识,但缺乏真正参与跨境电商运营的经验。因此,校方需要出台相应的措施激励教师参与产教融合,在课时任务量、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调动其参与积极性,这也会有效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四)监控与协调项目的具体实施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协调的人、财、物资源较多,合作的过程与各环节不容有差错。以建立校内跨境电商工作室为例,从项目前期实训室选址、装修与布置,学生的选拔,到工作室项目的真正运营与实施,各类审批文件及方案的完成,至少需要3~6月的周期。除此之外,还要处理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临时性冲突,如在跨境电商的旺季,特别是平台进行活动大促的时候,如“6·18”,亚马逊的“Prime Day”,需要安排大量的学生实习,这势必会与学校的正常教学计划产生冲突,所以涉及的具体教学任务调整、实训场地的协调都必须提前安排。另外,企业在安排学生参与实践时,由于受到工位或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个年级只有部分学生能参与,这就造成了产教融合项目在特定时间无法安排全部学生参与实践的冲突。作为校方,一定要积极与企业协商,做好轮换式、分段式的教学准备,调整相应授课计划与内容,以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五)注重产教融合的绩效评估

产教深度融合培养跨境电商人才能否取得成效,需要经过一定时期的运行后,全方位地进行评估,可以邀请业内权威专家、企业方、校方共同制定考核与评估体系,确立相应的级别指标,设立权重,按实际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估。例如,关于专业建设的考核内容可以包括合作编写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情况,合作开发课程与教材编写情况等;关于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则可以从产教融合项目实施后,学生的职业技能竞赛成绩、就业率、就业对口率、薪资水平等方面综合测定。从宏观上看,还可以考虑专业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提升程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合作成果在同类高职院校的推广与应用情况等。通过绩效评估,有利于发现产教融合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改进的方向,为今后校企双方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及决策依据。

总而言之,基于跨境电商行业的持续发展形势和人才缺口,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合行业、企业真正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在产教融合的政策红利下,企业方也应主动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跨境电商行业有序、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离离.产教融合模式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策略 [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4(4):72-75.

[2]吕 莲.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8):201-202.

[3]姚  丹.产教融合视角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9(17):42-43.

[4]郑 丹.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22):262-263.

[5]钟  琮.跨境电子商务会计产教融合的探索——以钱江学院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9(18):110-111.

[6]王广伟.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20(5):72-74.

[7]陈逸璇.基于产教融合模式的高职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6):194-195.

[8]邓志超.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应用[J].中国商论,2017(9):189-190.

[9]肖丽辉.产教融合模式下的高职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研究[J].商情,2017(31):229.

[10]李 磊,黄于思.基于产教融合模式的高职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J].艺术科技,2017,30(2):345.

[11]梁国平.基于产教融合模式的高职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初探[J].电子商务,2017(1):70-71.

[12]孟亚娟.基于产教融合模式的高职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5(28):94-95.

[13]杭  俊.跨境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与培养现状探析[J].电子商务,2019(11):67-69.

[14]张  明.商务英语专业跨境茶叶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研究[J].福建茶叶,2018,40(1):194-195.

基金项目: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课题“基于广东省跨境电商产业链的高职外贸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18)。

作者簡介:蒋 晶(1981—),女,湖南益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跨境电商。

猜你喜欢
跨境电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