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文本研读中的作用

2020-10-26 06:43雷有龙
语文教学之友 2020年10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思维能力

摘要: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学习,认真思考,形成能力。《人生的境界》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议论性散文,文章从哲学的角度谈及了关于人生的问题,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学中通过绘制思维导图,便于学生研读、理解、掌握,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思维导图;文本研读;思维能力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讲的虽是关于诗词创作的审美理论,但又何尝不是他对人生境界的三种理解和感悟呢?即寻求理想之境界、修身践行之境界、悟道收获之境界。那么,什么是人生境界?人生境界有无高低之分?学生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境界?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一文中给出了答案。笔者在教授这篇课文时,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把复杂的哲学问题变得简单易懂,把抽象的人生话题变得直观明了。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获得关于人生的感悟和启示。

一、总揽全文,理清行文路径

《人生的境界》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谈的是关于人生境界的层次与意义。文章短小精悍、思路严密、层次清楚,但因其哲学意义丰富,对于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笔者从分析文章结构入手,绘制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从而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文章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论述四种不同的人生境界,第二部分论述如何提升人生境界。笔者把思维训练的重点放在对第一部分的结构分析上。第一部分共6个自然段,第1和第6两个自然段都谈及了四种人生境界。第2至第5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分别只谈及了一种人生境界。教学围绕第一部分采取怎样的写作顺序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归纳总结。对照课文,细作分析,可以发现这部分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行文的。得出结论后,绘制出这部分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明晰文章结构,如图1所示:

从图1来看,首先概说了人生境界的种类,然后分述四种人生境界的内涵与特点,最后总结四种人生境界的异同。如此导读,总揽全文,学生对于第一部分结构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行文路径便了然于胸,为第二部分的理解打下了基础。

二、化繁为简,把握文本内涵

引导学生掌握四种人生境界的内涵,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如果仅从文本角度去理解四种人生境界的内涵,难度不大,但要让学生从哲学的角度去弄清关于人生意义的问题,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首先要把握四种人生境界的内涵,分析归纳出其觉解程度与价值意义。课文中均有论述,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总结、概括。第一自然境界:觉解程度是做事并无觉解,或者觉解少;价值意义是对做事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意義,或者很少有意义。第二功利境界:觉解程度是意识到为自己做事,其目的是利己,也可能利于他人;价值意义是对本人来说,有功利意义。第三道德境界:觉解程度是意识到社会的存在,做有益于社会的事;价值意义是体现出了道德意义。第四天地境界:觉解程度是意识到超乎社会,意识到更广的宇宙层面;价值意义是做的事意义更加高远,利于宇宙和人类。

然后,引导学生从四种人生境界的觉解程度、价值意义、境界高低、境界差异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不同点,弄清判断不同人生境界的标准。可绘制思维导图,如图2所示:

学生对四种人生境界的内涵进行分析、比较、研读,从而发现不同点,找出区别四种人生境界的主要标准,进而深化内涵。辅之以思维导图,这种研读就更加直观明了,产生了化繁为简、变抽象为直观的教学效果。

三、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通过研读第一部分的内容,学生已经对四种人生境界的内涵、特点、价值、意义有了比较清楚的认知,教学的知识技能目标初步达成。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获得相关知识和能力,这是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文本研读中开拓视野,获得感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这也是语文学科教学“立德树人”的要求。

这篇课文教学的落脚点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这是第二部分的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立志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宇宙和全人类的人,教育学生抛弃功利思想,反对个人主义,团结互助,积极合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提高自我认知,在人生道路上努力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从最低级的自然境界,到功利境界,再上升到道德境界,最后向天地境界迈进。

那么,怎样实现人生境界的跃升呢?作者在课文第二部分提出了哲学的方法和途径。外国哲学强调哲学家须从感觉世界上升到理智世界。而天地境界的人则超越了理智,成为了一种“超然”状态。中国哲学指出,无明状态,只能做个普通人;如果觉解了道德原理,就可以成为贤人;假如是高度觉解,就可以成为圣人。由此看来,“觉解”就是关键了。“觉解”是什么?“‘解是了解,‘觉是自觉,‘解是一种活动,‘觉是一种心态。”正如“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这部分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是教学的难点。可绘制思维导图如图3所示:

“教育的宏伟目标”如同赫伯特·斯宾塞说过的那样,“并非是获取知识,而是要增进行动。”作者倡导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应该成为人们的毕生追求。如何在现实中找寻、达成,作者提出了“哲学”的方法和途径。无论哲理讲得怎样高深莫测,分析得如何精妙绝伦,关键一点要通过行动落实。教学中绘制出思维导图,教育学生要自我觉解,认知体会,进而行动修炼,感悟升华,让自己的人生具有价值和意义,逐步达到最高的人生境界。这样因势利导,水到渠成,既让学生理解了作者创作的意图,也达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5.

作者简介:雷有龙(1968—),男,湖南省汉寿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语文课堂教学与教育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思维能力
一题多变,提高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