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语言哲学

2020-10-27 10:16叶水涛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哲学家异化马克思

叶水涛

1844年,马克思在《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中指出:“我们彼此进行交谈时所用的唯一可以了解的语言,是我们彼此发生关系的物品。我们不懂得人的语言了,而且它已经无效了;它被一方看成并理解為请求、哀诉,从而被看成屈辱,所以使用它时就带有羞耻和被唾弃的感情:它被另一方理解为不知羞耻或神经错乱,从而遭到驳斥。我们彼此同人的本质相异化已经到了这种程度,以致这种本质的直接语言在我们看来成了对人类尊严的侮辱。相反,物的价值的异化语言倒成了完全符合于理所当然的、自信的和自我认可的人类尊严的东西。”

人类社会产生于交往,语言是人类交往的产物,人们用语言沟通彼此的思想,领会各自所要表达的意思。离开了语言,离开了真实的表达与平等的对话,人们的交往就无法正常进行。人们地位的不平等,会扭曲人际交往,使交往变成了交换,造成精神的物化与人的异化,也因此而造成语言的异化。日常生活中,那些假大空的套话、污言秽语的谩骂之类,或许便是语言异化的表现。中国古人倡导“修辞立其诚”,讲究语言的优雅得体,视其为人格的修养;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每个人学习与记取。

“对于哲学家们来说,从思想世界降到现实世界是最因难的任务之一。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正像哲学家把思维变成一种独立的力量那样,他们也一定要把语言变成某种独立的特殊的王国。这就是哲学语言的秘密。在哲学语言里,思想通过词的形式具有自己本身的内容。从思想世界降到现实世界的问题,变成了从语言降到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已经指出,思想和观念成为独立力量是个人之间私人关系和联系独立化的结果。我们已经指出,思想家和哲学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专门的系统的研究,也就是使这些思想系统化,乃是分工的结果。哲学家们只要把自己的语言还原为它从中抽象出来的普通语言,就可以认清他们的语言是被歪曲了的现实世界的语言,就可以懂得,无论思想和语言都不能独自组成特殊的王国,它们只是现实生活的表现。”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换言之,思想赖语言直接呈现,二者合而为一。思想需要回到现实世界,意味着语言也必须回到现实世界,因为传统的哲学家把思维变成了一种独立的力量,这就抽离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又因为思想是通过词的形式而具有自身的内容,所以思想之回到现实,也就意味着语言回到生活。哲学家们对思想和语言有专门的研究与系统的表达,给人们的印象似乎它们是完全独立的。马克思指出,思想和语言都是现实生活的表现,而不是脱离生活独立存在的东西。最近,有语文教育专家撰文说,人的思想认识并非来自生活,而是源于读书。他似乎忽略了一点,书本知识及其包含的思想,这些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是天上掉下来的,还是人们头脑里所固有的呢?

马克思认为语言是物质、意识、行动的统一体。他指出:“思维本身的要素,思想的生命表现的要素,即语言,是感性的自然界。”这句话大概包含这样的意思:其一,语言是思维本身的要素,是思维的一部分,它内在于思维本身;其二,思维中那些可以被表现的部分就是语言;其三,语言属于感性的自然界,它也是物质,是观念化的物质。因此,语言既是物质,又是意识,是物质与意识的统一。 “感性的自然界”——既是自然界,又是人的感觉。

语言是什么?人们普遍引用斯大林的观点,“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这一表述割裂了物质、意识、行动三者的统一,忽略了语言的实践性和功能性。语言既为别人而存在,也为我自身而存在,作为一种意识,它既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语言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

猜你喜欢
哲学家异化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哲学家的幽默与智慧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与哲学家的一天》(组诗)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