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究

2020-10-27 10:16张飞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统编版名著课外阅读

张飞

语文新课标规定,7—9年级的学生要有一定的自我阅读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爱好确定阅读计划,并且拥有260万字以上的课外书籍阅读量,要在每个学年内阅读2—3部中外名著。因此,文本量较大且阅读价值高的名著被初中教师们认为是提升学生课外阅读量的重要材料。尤其是在2017年“统编版”小学、初中语文教材的统一使用之后,对名著的阅读方法等都做出了详细、具体的指导,在每一册教材后附加了引导阅读名著的内容。

一、借助有效策略,调动阅读热情

在“统编版”教材中,强调“导”即教师在对学生阅读名著时进行的引导,“读”即学生阅读名著的行为。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形成阅读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和自觉性。

1.创建良好阅读氛围

教师应当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可以采用与学生共同阅读的形式,引导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同时辅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达到让学生主动进行大量课外阅读的目的。

作为语文教师对于名著类的阅读文本,不能只局限于“读过”,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体会。在陪伴学生进行共同阅读的同时,可以带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学习和思考,充实阅读过程中所接受到的知识信息量,并且对学生的文学欣赏、鉴赏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正面影响。教师还可以通过分享自己对于名著的感悟,在学生的内心激发出崇尚阅读的精神萌芽。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对于阅读名著的兴趣。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即将推荐给学生阅读的名著进行潜移默化的铺垫介绍,让学生对名著的作者、剧情或者是某一小部分节选内容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增强学生在课外阅读该名著的兴趣和动力。

例如,教师在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堂时间详细为学生介绍鲁迅的生平、作品等一系列信息,同时结合鲁迅童年时期的成长经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情节,并引入鲁迅所著的《朝花夕拾》一书作为课外的补充阅读。考虑到阅读《朝花夕拾》对于初中学生有一定的压力,教师可以布置一定的阅读步骤,帮助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例如让学生从《朝花夕拾》全书中,摘录鲁迅所记录的童年趣事等,让学生自然地开展对于全书的阅读,并且在阅读中体会鲁迅笔下的妙趣文字。还可以为不同的学生规定不同的阅读篇目,并在班级内举办阅读成果展示等活动,促进学生自觉自愿进行课外阅读。

其实,创建良好的阅读氛围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虽然看起来这是两个传统的阅读教学策略,但实际上如果从两者联系的角度来看,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是指向学生的阅读心境的,而一个良好的阅读心境一定是能够产生阅读兴趣的驱动作用的。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同时从阅读氛围的营造与阅读兴趣的激发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在好的阅读心境中通过兴趣驱动来阅读,那这样的阅读必定是高效的。

二、开展有效活动,推进阅读深度

1.开展阅读研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对某一本名著进行阅读研讨,交流思想,加深理解。例如,学生在阅读《水浒传》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问题,如作品中的众多人物里,最喜欢的是哪一个角色,最不喜欢的是哪一个角色,并且要求学生根据书中的情节解释为何喜欢或厌恶该角色。学生在自己阅读后,普遍期待有一个可以交流讨论的平台,而教师组织研讨就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对名著的理解,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并且站在他人的思维路径下巩固对该名著的思考,取长补短,最终达到加深认识的目的。

2.推荐作品发表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阅读名著后尝试撰写讀后感。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就是因为可以调动阅读者的共同情绪。一些学生虽然年龄偏小,但是在阅读名著时也能获得比较深刻的感悟,这时他们撰写的读后感也能够具有一定的价值。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中阅读名著的活动,并且对这期间所创作的读后感进行集中评比。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虽然推荐发表的对象凤毛麟角,但这样的教学举措却几乎能够对所有的学生产生推动作用。因为被推荐发表的文章,往往具有高度的代表性,能够对学生的阅读(包括写作)产生一种示范作用,这种示范作用是其他教学策略所难以替代的。

三、借助立体评价,巩固阅读成效

教师应当建立起与学生、学生家长共同努力的名著阅读体系,三方共同促进名著阅读这一学习形式的有效开展,并且全方位对名著阅读的成果进行评价。

1.开展激励评价

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做一个合格的“引导者”。可以通过设置思考问题和阶段目标,引导学生分步骤做好名著阅读的任务。例如定期在课后作业中安排学生填写近期阅读名著的情况,并且要求学生家长配合抽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等。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安排一些检查名著阅读情况的小测验环节,测验的题量严格控制在学生10分钟以内可以完成的规模,其内容就是考查学生是否了解本周规定的名著阅读篇目主线故事和角色关系等。还可以定期举办名著的推广交流小活动,让学生对近一段时期阅读名著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角色或者情节进行总结提炼,并在班级内交流。

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西游记》后,要求学生写下在师徒四人取经路上所遇到的九九八十一难中,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故事,并且鼓励文学素养较强、文字功底较好的学生撰写由名著衍生的作品,丰富学生的参与形式。相关的介绍和作品可以在班级内进行公开展示,并且由学生自己进行投票评比,教师应对评价较高的学生进行精神奖励和指导。

2.开展自主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也是阅读名著的主导行动者。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安排不同的阅读兴趣小组,学生们各自在名著阅读过程中承担监督、评价、推广的职责,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家长在学生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应当起到陪伴和鼓励的作用。教师要在家长微信群中定期发布一些推荐阅读的名著,并附带一些对该名著的简要介绍、角色小传等,让家长做好基础准备陪伴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此外还可以依靠家长对学生阅读名著的情况进行测试。

在全国统一使用“统编版”教材的大环境下,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是语文科目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在教学方式上多思考,多进行突破,让学生把阅读名著作为提升语文水平的一个有力抓手和重要渠道,领会名著的内涵和语言的美感。同时也要在学生课余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地推荐相似名著,引导学生真正进入文学的世界。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镇郭园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统编版名著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插图的作用
共在理念视域下的小学低段悦纳课堂构建策略探讨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