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的课堂文本解读

2020-10-27 10:16杜艳红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评点北平老舍

杜艳红

作为课程目标之一的“鉴赏文学作品”要求学生能够“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关于怎样有效展开《想北平》的课堂教学,我有以下三点思考。

一、夯实学科基础知识,品味文章个性化的语言

老舍有言:“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虽然哲人的智慧远超于一般人,但孩子的天真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真诚,它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在《想北平》中,老舍用真情感动了身处异乡的自己,也感动了一代代读者。如文中“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和“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两处语言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词,但从“不至于害怕”“愧杀”能够体会到老舍心中的“底气”,即他作为一个北平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学生在读到这两句话时,其实是很容易忽略的,因为这两句话实在太普通。那要怎么样让他们对这两句话理解深刻呢?很简单,创设一个他们熟悉的情境。对学生来说,最熟悉的就是自己的家乡了。我让他们围绕“自己的家乡”这个话题仿写两个句子,并仔细地朗读几遍。很快,他们就给出了我“底气”这个词语。于是,我明白他们已经走进老舍的内心了。

古今中外,所有永葆活力的文学作品都有一个共性,即源于生活。“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在这组句子中,老舍之所以把笔触伸向了北平的“犄角旮旯”,正是因为他一直以一个“老北平人”自居。在他看来,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北平市民,尽管此时的他正身处异乡。蜻蜓塔影,城墙闲坐,瓜果蔬菜,处处是生活的影子,所以自然就有了感动人心的力量;细腻真实,所以自然就有了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二、充分利用对话栏,用“评点”的方式研习文本

“评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评点的前提是对文本的感受、理解和思考,并形成认识,因此要引导学生立足文本,精读,先入乎其内,再出乎其外,把文本读透,然后进行评点。

比如,书中有一则对话栏:“作者反复说自己对北京的爱‘说不出来,你能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吗?如果能感受到,就说明作者并非没有说,那作者是怎么‘说的呢?”第一问学生都能轻松地理解,感受到了老舍字里行间对北平的爱。对于第二问,大部分学生有点懵,老舍既然说了,为什么还要强调自己没有说呢?他到底是怎么说的呢?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还得回到文本中去。我再次要求学生自由地把这部分文本细读,然后请同学们踊跃发言。综合学生们的回答,基本都涉及母亲。此时,我将老舍谈母亲的话补充进课堂。“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我怕,怕,怕家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然后我让他们将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并最终形成一个答案,派遣一名代表进行“终极评点”。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学生们都能注意到这里用了类比的手法将自己对北平的爱类比为自己对母亲的爱,表现了这种感情的深沉、朴素和真挚,但对为什么老舍反复强调“说不出来”这个问题仍然不能完全理解。显然这是一个理解的难点,需要老师及时点拨。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某某也太漂亮了吧,我都不知道怎么形容了。”我问学生你们知道某某人漂亮了吗?学生说知道了。我又问某某具体是怎么漂亮的?学生说不知道。我问,你们为什么不知道呢?老舍对北平的爱是不是也是因为这样才“说不出来”的呢?这时学生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原来是因为老舍对北平的爱太深了,语言已经不足以表达出来。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大概就是这个意味了。

评点的方式是灵活多变的,同时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切入。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和评点,并在关键的时刻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和表达的阀门。对待学生的评点,应多点善意的赞许,少点严苛的指责,为他们接受评点、乐于评点打下心理基础和能力基础。

三、掌握文章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清代张问陶有言:“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什么诗歌能称得上“好”?“近人情”而已。顾名思义,就是要有真情实感。《想北平》写于1936年,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署,“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让老舍的内心备受煎熬。因为这些都昭示着华北危急,北平危急。北平可是老舍心心念念的故乡啊,怎么能不让他心急如焚。“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这段文字毫不做作,直接袒露心声。在课堂教学时,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品读这种近似“大白话”的语言,学习老舍真挚、直白的情感表达方式,让学生也能写出这样“不做作”的真情好文。

老舍被称为“人民艺术家”,其文学作品中往往弥漫着浓厚的“平民意识”。在《想北平》一文中,这个特点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和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对生活细节的准确描述,说明老舍对市井生活的熟悉;同时说明老舍很用心地对生活进行了观察。“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通过语文课堂让学生逐渐摆脱惯性思维,牢固树立“生活处处皆文章”的意识,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点火花,并付诸文字。

文章的对话栏提道:“比较则是一种凸现特色的常用方法。《想北平》給我们提供了范例。”文中老舍将北平和巴黎作比较,“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寂静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将北平“动中有静”的环境特点很好地凸显出来。又有“虽说巴黎的布置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可是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一句,将北平布置匀称协调的特点彰显出来。可见,如果教师通过教学能让学生掌握比较的写作方法,不管是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是逻辑思维能力都将得到很大的提升,对他们清晰、准确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有很大帮助。

作为语文教师,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个重要工具,传承我们优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重要使命。将课堂交给生活,将生活引入课堂,才是语文教育的应有之道!

作者简介: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孝丰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评点北平老舍
北平的秋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十路大军进北平
十路大军进北平
书评点讯
想北平
老舍给季羡林“付账”
让自由评点与专题评点“比翼齐飞”
翻译擂台(116)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