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设计,助推思辨·表达

2020-10-27 10:16孙妍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慈母本课逆向

孙妍

《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中的一个片段。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故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本篇课文写的是上世纪60年代初的事,当时正是国家困难时期,大多数老百姓的家境都很困难,“一元五毛钱”买一本书在当时是不容易的事情。由于学生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难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感情,这也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其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亲情,体会人间真情的温暖,但对大多数独生子女而言,往往忽略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感动,对父母的深情常感到“理所当然”,缺少“心存感激”。因此,学习过程中,体会慈母情深的同时,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也正是课文学习的重点。

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我开始设计本堂课的教学活动。首先,转变自己的思维,不是花大量的时间思考自己要做什么、使用哪些材料、要求学生做什么,而是首先思考学生的问题会是什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是什么,为了达成学习目标,学生需要什么,于是我大胆尝试了“逆向”教学设计策略。

以课前预习为例,我的自主学习单就是基于逆向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难读的词语、易错的生字,自己记录下来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当通过预习发现学生对“脊”的笔顺不能确定的时候,便将“脊”的书写指导变成本课教学的基础目标之一。借助顺口溜,重点指导“脊”的写法:点提撇点人中间,挺直脊梁不能弯。学生跟着顺口溜写字,首先强化了借助字意区分读音的方法;其次牢记读音,读好长句子;再次用顺口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强化记忆。这种由学生的问题转换来的教学目标更能体现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另外,学生要想对文章语义有所理解,对言外之意有所把握,能够从含蓄内敛的文字中提炼出作者的本意与态度,单凭对语言的感觉是难以透过文章的表层意思去准确掌握其实质与规律的。作为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以此强化学生的逻辑性思考,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更为深刻的理性解读,进而精确地掌握文章的表达特点与规律,促进其思考与分辨的深刻、灵活、敏捷与独创,刺激并提高学生的思维潜能。

在设计学生学习活动时,我重点关注了三个关键要素。

一、导线

也就是什么能把学生引入学习?“神秘”“悬念”“冲突”都是引人入胜的元素。而本课的学习活动我们让学生聚焦场景:假如自己是电影导演,在这些场景中找出自己最想拍摄的特写镜头。学生谈如果把《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拍成一部电影,最想聚焦哪个场景,猜猜老师会聚焦哪个场景,进而引导学生关注到作者第一次看到母亲工作时的样子。借助评价,引导学生关注母亲的神态、动作这两个细节描写,感受到她的疲惫。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一个疲倦劳作的母亲形象。这种角色的体验感吊起了学生学习的胃口,能够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激发起表达的欲望。接着,让他们再猜一猜老师会选择哪一组镜头。这就设置了一个悬念,学生想要猜测老师的喜好就必须找出支持自己的理由和依据,于是思维的过程就悄然展开了。

二、意义

要让学生有成就感,就要把学习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连接。在预习单上,我设计了课前查找资料,了解一下1元钱在作者生活的年代都能买到什么东西。学生结合课前查找的1元钱的资料,交流为什么母亲立刻又开始工作。随后我出示“朗读者第1季”中家庭贫穷的梁晓声儿时学校看电影的故事,感受家庭的贫困与生活的艰辛(5分钱能干什么)。配乐补充作者《母亲》节选,进行背景介绍: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母亲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每月工资27元,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粱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每天回家总在七点半左右……母亲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没有就近的公共汽车可乘,即便有,母亲也必舍不得花五分钱一毛钱乘车。最后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配乐读、教师引读等方式,感受一元钱的珍贵、母亲工作的不易、母爱的伟大。这一环节的设计也是基于我对学情的分析。学生离作者生活的年代較远,并不能很好地体会在他们眼中少得可怜的钱对于作者家庭的意义,因此我们通过学生自己课外的资料收集,将学生与文本拉近,与作者拉近,让学生的生活和作者笔下的生活交织,对比,共鸣,进而更好地体会母亲的不易及对我的深情。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成就感还是来自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本堂课来说,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聚焦场景,发现细节描写,抓住细节谈体会,通过朗读悟情感,将自己读文的思考和成果大胆地表达出来。在理解“女人为什么让妈别给我钱”时,我根据现在学生对那个年代人们生活情况不了解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摘自作品《母亲》中的语段,帮助学生了解当时国家的经济状况,从而理解一元五毛钱对一个家庭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习句子“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就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能体会当时那个女人为什么会让妈“别给他钱”。这样的资料正好补充了学生生活体验的空白点。老师顺势提炼和指导表达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悟人物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同桌讨论,还是小组合作学习,从两个人之间的碰撞,到四个人之间的探讨,再到全班范围的分享与补充,我们建立起了一个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平台。这样的课堂气氛更加宽松,更加活跃,学生通过表达、倾听来分析,比较,选择和判断,最终梳理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获得习得的成就感。

三、提升

在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在交流碰撞的过程中,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互相参考、借鉴,从而不断地修正和发展自己的认识。要在学生需要时适时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推进学生的阅读思考,使学习更上一层楼。当学生依靠自主学习已经解决了一些问题之后,教师要激起另一轮思维碰撞的波澜。在本课教学中,当孩子们聚焦场景,关注细节体会了慈母情深之后,我抛出了文中作者的一句话:“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学生需要调动本节课所有的情感体验,不仅仅体会母亲的不易和对作者的深情,还要体会读书是母亲寄予作者的殷切期望。而另一方面,通过这件事,作者的成长也在字里行间体现,他更懂得了真正站在母亲的角度去思考,他长大了。

在这堂课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经历了“自学——独立读文,概括场景;互学——抓住细节,梳理解疑;共学——师生碰撞,提升理解”的过程。所有环节和问题的设置我都“逆向”设计,来源于学生,解决于学生,让上课前以及课堂中的学生自己动起来,设计课堂,参与课堂,主导课堂。老师则在巧妙的问题设计中引领学生一步步体验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向阅读思维的更深处漫溯。

作者简介:山东省青岛市基隆路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慈母本课逆向
逆向而行
慈母心
浓浓慈母爱,暖暖寸草心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慈母手中线』——我们可能没读懂的一句诗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
慈母盼归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