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2020-10-27 10:16施玮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佳句现实生活议论文

施玮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学创作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好的文学创作,是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上的,以现实为根基,反映现实生活,高于现实生活。如何书写生活,我们还需探究相应的指导策略。

一、写作素材生活化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讲,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人际关系等都可以作为创作灵感的来源。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从《雪地里的小画家》到《北大荒的秋天》,再到《灰椋鸟》《秦兵马俑》等无一不体现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体验。因此,教师应该从陶行知“生活作文”的教学理念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用心体验,获得感悟,从而获取更加丰富的写作材料。

(一)仔细观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善于观察是写作中必备的素质。一个转瞬即逝的瞬间、一个容易忽视的动作都可能蕴藏着极为深厚的情感与哲理,而学生若一直忽视这些细节,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生活对于他来说是空洞无味的。因此,在高年级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不断地磨炼自己的心智,升华自身的情感。

(二)亲身实践,在生活中体验感悟

亲身实践是写作中必要的途径。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

二、写作训练生活化

(一)随文讲解,在课文中学习感悟

阅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语文课堂教学更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让学生明白一切写作材料都源于生活,能帮助学生明白作者是如何成文的,能让学生根据作者的写法联系生活创新练笔。

比如教学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时,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议论文的写法。课文第一段由广德太极洞内的小洞引出,第二段抛出观点水滴因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而滴穿了石块,第三段用有代表性的古今中外的三位名人作为正例论证观点,第四段以雨水作为反例论证观点,第五段得出结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正是标准议论文的写作流程。在理解的基础上,老师可以抛出一个观点,让学生一起去寻找论据,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最后一起撰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这样,不但提高了对课文写作特点的认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

(二)指导训练,在讲评中感悟提高

作文指导应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因此,作文指导要把生活作文作为课堂指导的重点,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和同学作文中的精彩和不足,指导学生去改正习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把“偶然的精彩”变为自己的写作成果。

关于题目。在作前指导时,无论你怎么强调不要写“我的XX”,批阅作文的过程中,还是会有过半的同学会写“我的XX”,或者是“我的XX”的变异体。但是,如果在作后讲评把“题目”提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环节进行讲评和欣赏,学生就会切实体会到原来作文题目可以这样取,可以取得这样新巧。下一次习作就会出现新奇有趣的题目,作后讲评课再用幻灯片出示“题目”,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到题目不仅要新巧,还要切合主题。坚持不懈,学生的题目一定会越拟越好,越拟越有意思的。

关于内容。学生的作文多半是直叙事情经过,也会因有些事引起内心的波动而偶得佳句。这些佳句,老师红笔圈出,可以让学生开心一节课;全班读出来,可以让学生开心一整天。但是,如果把这些佳句用幻灯片出示,请小作者站起来大声朗读,老师再请学生分析“好在哪里”,最后出示同类的句子让学生修改成佳句。这样的佳句不再是“偶得”,不是个别学生“偶得”,而成为全班大部分学生都能驾驭的了。

有些群体性的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方法解决。比如:学生作文中人物对话内容是干瘪的,形式是一个“说”一个“问”;提示语多半在前,少数在后,没有提示语和提示语在中间的少之又少,提示语和内容分段写的几乎没有。在讲评时,对于“说”的词,可以在学生对话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这里除了“说”,还可以用什么?用什么最合适?再请学生补充一个字、两个字、四个字以及更长的表示“说”的词语。对于提示语也是一样,除了讲评课,还可以让学生从对话多的书中学习,如杨红樱的“马小跳系列”。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用生活化作文题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起学生对生活的深思。在语文课堂和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在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过程中,爱上写作。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區思贤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佳句现实生活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好词佳句大翻身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佳句碎碎念
议论文应以“理”服人
名言佳句
假期归来
不等式创新题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