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2020-10-27 10:16孙海云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关怀人文习作

孙海云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的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育工作者忽略了其人文性的特点,在根源上缺失了对生命存在发展的关怀,造成学生的人文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不利于语文教育实效性的发挥。这种现象在语文习作训练过程中尤为突出。写作是高度综合的语文活动,彰显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现了学生的差异化特点,可以反映出学生的价值取向、个性特点、人生态度。所以,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关爱学生的成长,全面深化其写作素养。要想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培养其人文关怀意识,就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其感受到生命存在的重要价值。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人文关怀氛围,提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彰显生命的伟大。生命,是永恒的话题,可以彰显人文关怀的精神,所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接下来,本文就此展开具体分析。

一、从生活实践入手,在生活中感悟人文精神

实践出真知,生活实践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写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要以“生命”為切入点,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生活,拓展其创新型思维的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生命”的话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习作课堂参与度。生命,是永恒的话题,对于每个人来讲只有一次,只有珍惜生命,才可以实现自我最大价值。教师可以从以下问题入手:“为什么总是有人漠视生命?怎样用心关爱生命?”教师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发展学生想象力,深化其情感体验,引发学生从多个视角珍爱生命。这彰显了对人的关怀,对人的价值、权利、命运的思考,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与写作积极联系起来,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人文精神,提升其人文素养,为后续的写作活动提供重要的基础。

二、从“生命”入手,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教师以“生命”作为切入点,围绕这个话题开展讨论活动。通过对生活案例的思考,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爱心”意识,深化其人文关怀。只有真正热爱生活,才可以在写作过程中有真情的流露。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深化其人文素养。要想写好作文,只有人文关怀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思想。比如,针对某种社会现象,对其价值展开积极思考。在培养学生真情实感表达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由感性发展到理性,从理性的视角出发,积极探讨生命的价值及其存在的意义。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关于生命取舍的案例,让学生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注重学生思辨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比如,南宋末年文天祥坚决抵抗外敌,在失败被捕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依旧视死如归,为民族大义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值得后世学习。教师可以用这些故事实施教学导入,引发学生积极展开思考,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从“师生互动”入手,注重人文关怀的渗透

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秉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全心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深化其情感体验。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习作可以彰显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习作教学中要有突出表现。如果作文脱离实践,没有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就会造成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情况,难以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按照图画描述的内容,展开具体想象,看图编写故事,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要让学生从编写的故事中,强化对生命的讨论与思考,彰显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继而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以及人文关怀意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围绕“生命”这个话题,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其感受生命的真谛,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从“语文实践”入手,彰显人文精神

习作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习作课堂,而是要组织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强化其对主题内容的了解,让学生感受“珍爱生命”的重要价值。开展编故事、讨论等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体察生活,提升其人文素养,强化学生对自身生命的认识,实现其全面发展。为了让学生走出作文写作“无病呻吟”的误区,要让学生积极观察与生命有关的现象,收集相关的“生命案例”,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讨论活动,让学生强化对生命价值的了解。借助实践活动开展相应的写作训练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写作空间,这也彰显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真心感受生活细节中的真善美,满足了自己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拓展了自己的知识视野,帮助自己树立积极的学习自信,学会用人文关怀的心态面对生活。“世事洞明皆学问”。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其情感体验,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可持续发展。

五、从“作文评价”入手,彰显人文关怀

在习作完成后,要引导学生积极分享写作成果,然后实施相互评价。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写作自信,认可学生的习作优点,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相互评价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审美价值观的发展,明白应该尊重他人的写作成果,在某种意义上彰显了人文关怀的精神。这有效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除此之外,教师的评语要彰显人文关怀。评语,是师生之间有效的交流途径。学生通过阅读教师的评语,可以了解到自己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学生都比较倾向于带有人情味儿的评语,教师要注重语言的艺术性,提升评语的亲和力,彰显人文关怀。对小学生来讲,教师的评语具有很强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其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可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

总之,语文习作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彰显语文学科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人文精神的培育,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其要求习作教学要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禁锢,从多个视角拓展作文教学的视野,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可持续发展,彰显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的重要价值。

作者简介: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关怀人文习作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