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创新英雄

2020-10-27 09:54《商业评论》研究中心
商业评论 2020年10期
关键词:痛点商业模式商业

《商业评论》研究中心

近年来,伴随着新技术的兴起,以及国家对创业创新活动的倡导,中国商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期。新锐企业不断涌现,创新的商业模式、技术、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从这些新锐企业身上,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商业图景,也看到了创业者的勇气和活力。

为了见证新锐企业的创新,也为了鼓励更多企业投身创新,《商业评论》从2020年开始,每年会发布“中国新锐企业创新榜”。

本次创新榜的甄选范围,限于2015年及之后创立的新锐企业。入围的候选企业一共有836家,它们来自自荐报名、投资公司和媒体等第三方机构提名推荐,以及《商业评论》的企业数据库。

创新榜的评选主要依据两个维度:创新能力和创新价值,具体指标包括行业颠覆性或者重大改进、市场认可度、商业模式的成熟时间、研发人员占比、新品上市频率等。由《商业评论》资深编辑、编委成员和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团,对这些候选企业进行了调研、初评和复评,最终形成了创新榜TOP 50名单。

这个榜单中的企业无疑是中国创新企业中的佼佼者,它们也是中国创业创新大潮中的一个缩影。通过调研此次上榜的新锐企业,我们发现了以下趋势和特征。

第一是技术赋能。无论是产品创新、营销创新,还是商业模式创新等,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在中间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技术的加持下,产品变得更智能,营销变得更精准,商业运营变得更有效。

在入选本次创新榜的企业中,我们可以看到,所有企业都应用了不同的新技术来赋能自己的创新业务。其中,有22家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如寒武纪、地平线、小马智行等;17家应用了大数据技术,如数梦工场、满帮集团、碳云智能等;12家应用了互联网技术,如便利蜂、快易检、视达等;6家应用了物联网技术,如特斯聯、特来电等;5家应用了生物基因技术,如华大智造、和铂医药等。

第二,这些创新企业都重塑产业,推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近年来,大家普遍能感受到的是生活越来越便利了,商家的服务越来越称心了。这种变化的背后是各个产业都在发生着深层次的变革和创新,零售、交通、医疗、金融等几乎所有产业领域,都在新技术、新基建的赋能下转型升级。

比如,快易检公司敏锐地发现了基层医疗机构对临床医学检验的需求痛点,于是基于自己多年的物流行业经验,搭建了移动互联网和专业医药冷链物流相结合的服务平台,将乡村诊所、患者和第三方检验机构连接在一起,既创造了更大的社会价值,也为自己开创了业务的蓝海。

第三,这些创新企业的业务发展往往都从单点切入。受到资源、能力、资金等限制,创新榜上的新锐企业往往选择从一个点切入,集中力量突破某个核心技术,或者聚焦于解决某个行业痛点。在单点突破之后,再将产品或解决方案应用到不同的行业和市场。

比如,本次创新榜中的易马达公司在实现锂电池系统的技术突破之后,对原来的商业模式进行转型升级,推出了“e换电”智能出行生态系统,为用户提供共享智能锂电,有效解决了电动车行业的痛点,企业自身也获得飞跃发展。

其实,我们再深入探究,可以发现上述这些变化背后蕴含着一个更深层次的内核,那就是数智化。今年的疫情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很清楚的提示:在线化的企业比传统的、离线的企业更有生存能力。可以预见,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未来的商业必然走向在线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因此,企业要想在未来胜出,数智化驱动的创新将是最有力的武器,希望企业能够在这个方向去构建竞争优势,赢得美好的未来。

《商业评论》研究中心

近年来,伴随着新技术的兴起,以及国家对创业创新活动的倡导,中国商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期。新锐企业不断涌现,创新的商业模式、技术、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从这些新锐企业身上,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商业图景,也看到了创业者的勇气和活力。

为了见证新锐企业的创新,也为了鼓励更多企业投身创新,《商业评论》从2020年开始,每年会发布“中国新锐企业创新榜”。

本次创新榜的甄选范围,限于2015年及之后创立的新锐企业。入围的候选企业一共有836家,它们来自自荐报名、投资公司和媒体等第三方机构提名推荐,以及《商业评论》的企业数据库。

创新榜的评选主要依据两个维度:创新能力和创新价值,具体指标包括行业颠覆性或者重大改进、市场认可度、商业模式的成熟时间、研发人员占比、新品上市频率等。由《商业评论》资深编辑、编委成员和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团,对这些候选企业进行了调研、初评和复评,最终形成了创新榜TOP 50名单。(参见副栏“2020‘中国新锐企业创新榜榜单”)

9月17日,商业评论2020“中国新锐企业创新榜”在云栖大会上盛大发布。这个榜单中的企业无疑是中国创新企业中的佼佼者,它们也是中国创业创新大潮中的一个缩影。通过调研此次上榜的新锐企业,我们发现了以下趋势和特征。

第一是技术赋能。无论是产品创新、营销创新,还是商业模式创新等,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在中间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技术的加持下,产品变得更智能,营销变得更精准,商业运营变得更有效。

事实上,在每一波创业创新浪潮的背后,技术都起到关键性的底层作用。正是看到了新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2018年,我国首次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在入选本次创新榜的企业中,我们可以看到,所有企业都应用了不同的新技术来赋能自己的创新业务。其中,有22家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如寒武纪、地平線、小马智行等;17家应用了大数据技术,如数梦工场、满帮集团、碳云智能等;12家应用了互联网技术,如便利蜂、快易检、视达等;6家应用了物联网技术,如特斯联、特来电等;5家应用了生物基因技术,如华大智造、和铂医药等。

当然,新锐企业在创新时很少只单独使用一项技术,它们往往会将多种技术综合应用,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力。

第二,这些创新企业都重塑产业,推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近年来,大家普遍能感受到的是生活越来越便利了,商家的服务越来越称心了。这种变化的背后是各个产业都在发生着深层次的变革和创新,零售、交通、医疗、金融等几乎所有产业领域,都在新技术、新基建的赋能下转型升级。这也符合新基建的定义和定位,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相比,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能显著地提升产业效率。

今年新冠疫情期间,人工智能的应用就出现了大爆发,在疫情防控中大显身手,如新冠肺炎CT影像分析、全基因测序数据分析、社区疫情管理、智能医院等。

在本次创新榜上,人工智能企业的数量是最多的。近期,阿里云研究中心与埃森哲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红利渗透与爆发》白皮书,指出了人工智能为产业领域创造红利的七大模式:取代重复性简单工作;创造数字经济时代新物种;突破人类能力极限;利用已有数据来激活业务和商业流程;精准匹配并找到被忽视潜在逻辑与联系;提供全新的人机或服务交互模式;辅助人类进行智能决策。本次上榜的人工智能企业在这些方面都有着非常出色的进展。

从本次创新榜中,我们还能看到其他很多产业升级的案例,比如快易检。该公司敏锐地发现了基层医疗机构对临床医学检验的需求痛点,于是基于自己多年的物流行业经验,搭建了移动互联网和专业医药冷链物流相结合的服务平台,将乡村诊所、患者和第三方检验机构连接在一起。它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专业的标本收送、冷链运输、平台软件等相关服务,让基层百姓在附近的诊所就能享有当地三甲医院的检验服务。公司能确保检验标本当日送达检验机构,冷链全流程可视、可追溯,80%以上检验项目报告单翌日可取,整体服务效率超越三甲医院水准。如今,快易检服务团队已经遍布福建、广东、四川等十几个省份的城镇和乡村,与3万多家诊所达成业务合作,累计服务超过300万人次。

通过这些创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创新企业通过重塑产业,既创造了更大的社会价值,也为自己开创了业务的蓝海。

第三,这些创新企业的业务发展往往都从单点切入。受到资源、能力、资金等限制,如果一个新创企业一开始就把摊子铺得很大,风险是非常大的。创新榜上的新锐企业往往选择从一个点切入,集中力量突破某个核心技术,或者聚焦于解决某个行业痛点。在单点突破之后,再将产品或解决方案应用到不同的行业和市场。

我们来看看本次创新榜中的易马达公司。该公司在2015年创立之初,是研制和销售智能电动滑板车的。它成功研发了一个创新的锂电池系统,即插即用,重量只有同等容量铅酸电池的四分之一,而且还配备了智能软件管理系统,保证了高性能、智能和安全。在锂电池产品实现技术突破之后,易马达将商业模式转型、升级,推出了“e换电”智能出行生态系统,为用户提供共享智能锂电,可以让电动车骑手仅需几秒钟就能更换电池。如今,这个服务网络已布局全国50多个城市,日换电次数高达40万次,有效解决了电动车行业的痛点,企业自身也获得飞跃发展。

在创新榜企业中,像这样单点突破,引爆产业的例子有很多。它们聚焦在一个很小的点,最后却开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颠覆了原有的产业格局。

我们总结了本次创新榜企业的三个变化趋势和特征。其实,我们再深入探究,可以发现所有这些变化背后蕴含着一个更深层次的内核,那就是数智化。

今年的疫情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很清楚的提示:在线化的企业比传统的、离线的企业更有生存能力。不过,未来的商业大潮才刚刚拉开序幕。可以预见,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未来的商业必然走向在线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因此,创业企业要想在未来能够胜出,数智化驱动的创新将是最有力的武器,希望创业企业能够在这个方向去构建竞争优势,赢得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痛点商业模式商业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商业前沿
直击“走出去”痛点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解决痛点
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关注科技、环保创新应对商业模式之变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解决食材配送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