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放性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讨

2020-10-27 10:16曾翠玉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开放性创新能力教学方式

曾翠玉

在新课改实施之后,综合素质教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求。小学语文教学以时代背景为基础,充分分析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从而针对性地实施开放性教学方式,较大程度上能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培养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近年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较大,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重要的目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有助于小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提升其整体素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开放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有助于提高个人竞争力。

(二)培养小学生正确观念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教育思想。小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开发学生的大脑,进行想象和创新,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观念。教师把自己的创新理念和教学内容充分融合,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促使学生自己提出语文问题,并长期坚持,培养其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阶段是学习的基础,在此期间培养其创新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让学生适应教育体制改革,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能力之后,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有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摆脱教育体制束缚。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可拓宽其眼界,从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二、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的具体内容

(一)开放性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实施开放性教学是趋势。在小学阶段,开放性教学内容应用主要是保证知识的丰富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根据相关的教学标准和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从而延伸教学内容,有助于语文知识的拓展。以此作为基础实施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推动规定内容发展,且语文教学效果较好,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二)开放性在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中的应用

从新课改的要求来看,教师需实施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极为重要。根据这个标准,教学内容开放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能忽视教学方法的作用。针对语文教学课程,教师利用以往的经验进行教学,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不改革教学方式,就不能较好达到开放性教学的目的。

(三)开放性在小学语文教学理念中的应用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以往教学模式相比,新课改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虽然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已实施变革,但是教学理念不符时代发展的潮流。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重视学生读写能力,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如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根本。实施开放性教学,转变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从而发展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模式。新课改不断深入,开放性教学理念日益突出,改变教师教育理念是刻不容缓的。教师进行教学活动需遵循开放性理念,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基于开放性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一)小学语文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帮助小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以往的教学过程遵循“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这种授课方式不利于小学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阻碍作用,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从自身出发,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积极沟通,有助于和谐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鼓励学生,促使学生增强自信心,积极参与语文课程。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独立思考及探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针对这些问题,教师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同伴之间合作学习,从而感受学习的快乐,形成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造能力。

(二)提高实践重视程度,增强小学生的语文创新意识

社会发展不断加快,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具有较高要求,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较大,教师需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实施开放性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就是培养其探索意识,进一步形成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提高实践的重视程度,将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促使学生观察和发现语文知识,以此作为基础,对语文知识进行重构,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语文教学内容在小学各个课程中是通用的,小学语文是各科学习基础,通过操作实践可完善教学活动。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的同时提高了小学语文整体教学质量。

(三)教师营造开放性教学氛围,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放性教学氛围的营造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小学生活泼,自身的管理能力不强。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想象力,营造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大胆尝试,积极参与语文教学活动。小学开放性教学课堂的营造形式较多。教师可以利用玩游戏、角色表演及活动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成绩。除此之外,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在开放性的教学氛围中,对学生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1.激发小学生创造力,培养其创新能力

在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可缺少的。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不成熟,且三观未形成。对于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小学生很好奇,想象力较丰富。教师选择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比如,在教学魏巍《再见了,亲人》一文,由“亲人”一词生疑,生活中“怎样才算亲人”,文中所写的主人公是“亲人”吗?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在师生、生生之间,逐渐领悟到这样的情谊比天高,比海还深,由此明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点明主旨。开放性教学具有艺术性。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欣赏,让小学生能够拥有学习语文的能力,增强学习体验,从而提高其学习质量。

2.发挥小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其创新能力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进一步培养其创新能力。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不管是学习水平还是性格特点都不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学生的特点,作出不同的反应。与此同时,教师正确判断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并完善相关的教学机制,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实施开放性教学模式,充分了解小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为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支玉恒老师上《太阳》一课时,学生为课文最后一句“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是全文的总结句还是后半部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总结句产生分歧,经过唇枪舌剑的辩论后还是莫衷一是。至此,老师也没有下结论,只是说“存疑”。接下来通过关联词逐层训练,加深难度,用关联词简洁地概括全文,在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释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及语言的运用能力。除此之外,实施开放性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实施开放性教学方式,营造开放性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开放性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要求自己,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一般项目“构建幼专生文化自信的实践研究”(川教函〔2018〕495号)成果]

作者简介:四川省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开放性创新能力教学方式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寻求开放性道路
重读天一阁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