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究

2020-10-27 05:45张婷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4期
关键词:高职学校学前教育

摘 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为我国输送了大量教师人才,为了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确保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拥有较高的应用能力,本文首先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意义展开探讨,而后提出了现今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显现的不足,最后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可行性举措进行讨论,提出合理安排课程;增设趣味教学活动;积极改革教育课程体系;完善学前教育考核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应用人才

我国教育领域对学前教育专业提出了最新要求,即在培养学前教育应用型人才时,高职学校要加强学前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开展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积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从而为学前教育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应用型人才是推进教育发展的必要因素,它既能够解决师资短缺问题,又能够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养。唯有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性、创新性,才能够推动幼儿教育更好地发展下去。

1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意义

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学前教育专业是最为基础的一项。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经济水平较以往有了显著改善,进而在幼儿教育方面投入的精力日益增多。从近年来高校专业发展的潜力与趋势来看,学前教育专业已逐渐成为高校热门专业之一,在这种情形下,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便变得尤为重要。以下简要探讨培养应用型人才对于学前教育领域发展的意义。

1.1应用型人才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必要基础

由于幼儿教育的培养对象较为特殊,故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往往对师资队伍有更独特、更加特殊的要求。在学前教育领域,幼师角色的最主要目的是作为幼儿学习及生活活动中的引导人、支持者。为了提升幼儿教师教育水平,达成培养幼儿这一神圣又重要的目标,在开展学前教育工作时,教育工作者要围绕德、智、体、美、劳五个方向培养综合性的学前专业人才,促使学生在高职阶段掌握基础的科学内涵及教育知识,从而在实际投身工作岗位后,能够从艺术、生活、健康及科学等层面培养幼儿能力、掌握必要技能,进而促使学前教育专业更好的发展下去。

1.2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要人才

从我国当前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形式来看,幼儿教育仍是相对落后的一个教育分支。在人们愈发重视孩童教育的过程中,学前教育已成为许多家庭的刚性需求,而学前教育专业存在的资源不足问题也正在不断显现。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在部分幼儿教育机构中,幼师专业素养及知识结构与家长要求不契合的问题十分显著,故在高职学校培养学前教育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措施。

1.3应用型人才能够促使幼儿综合发展

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幼师对幼儿的学习及成长具有重要影响。若能够在高职阶段培养学前教育领域的应用型人才,便能够促使幼儿在学习理论内容的同时,掌握实践、动手操作的经验及能力。人类在幼儿时期感知事物、体验事物的重要途径便是动手实践,若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为幼儿提供实践、动手的机会,那么幼儿的实际需求便无法被完全满足,进而便无法获得全面、综合性的发展。由此可见,培养应用型人才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已成为必然。

2 培养应用型人才显现的不足

2.1教师教学形式不够多元化

由于幼儿群体的特殊性,幼儿教育领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教师若不能具备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便很难全面地将知识内容传授给幼儿,更难以提升幼儿的实践能力。诸如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便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传授信息,同时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及趣味性。若教师对此类教学形式缺乏了解及掌握,便很难在实际工作中展开运用。

2.2优质教师教学参与度较低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人才培养方式往往是学习理论内容,长期学习理论知识能够帮助院校学生了解幼儿教育的情况,但却无法充分学习实践知识,缺少实际教育背景,这个问题可能会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践讲述时脱离实际,无法有效控制课堂,无法依照实践经验展开教学。一线优质幼师往往具有长期教学经验,他们能够在结合理论的前提下进行实践教学,倘若能够联合托幼机构的一线教师为院校学生授课,那么授课效果将会得到良好改善,然而,从目前形式来看,一线教师往往会出于学历等限制性因素而无缘进入高校授课。

3 应用型人才培养举措

3.1合理安排课程

在开展学前教育教学工作时,幼师要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操作能力为目標。在高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实践能力应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模块,在开展教学课程时,学院应安排好公共课与专业课,促使学生能够及时接触到专业课程,及时了解专业性知识,进而培养学生尽早了解专业知识。在开展实践教学期间,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学院可组织学生在大一期间开展认岗见习,大二期间组织跟岗实习,大三最后一学期开展顶岗实习,进而帮助学生了解幼儿教育的具体内容及实际需要。在学生到往幼儿园见实习时,教师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在系统化的教学课程中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以满足未来幼儿园实际教学工作的需求。

3.2增设趣味教学活动

高职院校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技术型人才,而这批人才的首要特点就是动手能力强,职业能力强。学前教育专业日后的培养对象基本上是幼儿、孩子,那么此时在培养专业型人才时便要依照具体需求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可适度增加灵活性,尽可能生动一些。教师可以依照学生学前教育专业为主线,以此来贯穿学前专业的教学活动,如弹、唱、画、跳、讲、做等等技能课内容,又如开设幼儿园常见特色活动的设计与实践课程等等,这样不仅为学生传授了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对学前专业的兴趣,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巩固专业内容,获得实践教学的能力。

3.3积极改革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计划主要围绕应用、实践能力所展开。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师应积极调整教育体系,在贴合理论与实践的模式下培养学生综合素养,采用理论联系实践,从实践中培养素养的教育体系,帮助学生打下良好基础,提升职业素养。

3.4完善考核制度

在高职学校的学前教育培养工作中,课程安排及体系改革是十分重要的,而考核制度便是学前教育专业必要的辅助教学模式。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职院校可在闭卷考核的同时增设口语测试、实践技能测试等灵活性较高的考核。另外,在考核期间,教师可将学生参加的实践活动分数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学生的综合成绩中,诸如专业成绩、竞赛成绩、幼儿园实践活动成绩等等。从而在考核过程中真实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幼儿教育领域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未来幼儿教育工作岗位的重要力量,提升实践及应用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学校可联合幼儿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良好实践场所及实践机会。其次,教师应积极完善教育制度,创造良好教育体系,为学生增设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高职期间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在高职院校多方努力下,相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不断提高实践应用能力,进而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杜志敏,李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创业能力的培养与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10):61-62.

[2] 康园园.高职专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7(99):181-182.

作者简介:

张婷(1977.3—),女,汉族,本科,河南省开封市人,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高职学校学前教育
计算机信息化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职校数学课堂教育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索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高职学生存在问题及教育对策
钢琴二重奏在高职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高职学校英语教学现状和改革方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