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学过程性教学浅析

2020-10-29 02:07任海林赵学娒
家长·中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学现状建议

任海林 赵学娒

【摘要】当前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过程性教学原则落实不充分,“重结论、轻过程”“重框架、轻细节,重训练、轻体验”现状较为凸出。本文从人类对数学本质认识的深刻变化、教育学依据和心理学依据三方面说明落实过程性教学原则的必要性,并提出一些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过程性教学;教学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6-0020-02

中小学数学课本的知识一般都将其发生发展的过程高度压缩而显得抽象,知识点的呈现较为杂乱,从而不利于学生自主研读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教学过程为中心,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挖掘数学课程的过程性价值,开发过程性教学的积极因素,从而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全方位发展。

从目前的农村中小学数学课堂了解到:教师多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练习和应用层面,淡化对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层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缺乏过程性教学的现状

(一)“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现状

中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由简单向复杂,由表象向深层渐次过渡,尤其到高年级,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大幅拓展,单纯对知识的识记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低年级数学内容简单,知识点较为单一,因此可以进行更充分的过程性教学,但随着学段的增长,知识系统的完善化,以及内容的逐步深化,过程性教学的比重逐步递减,教师更注重“是什么”而淡化了“为什么”的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日益凸显。

(二)“重框架、轻细节”的教学现状

细节决定质量。如同鉴定一件艺术品,从整体观察真品与赝品几乎一样,但从细节去分析,质量则大相径庭。从大量的实例可见,学生上课表现的语言组织、逻辑论证、书写演算等方面呈现粗放型、笼统型、混乱型特征。教师注重知识框架主体的建构过程,轻视对主体系统下细节的挖掘和研究,将主要精力用在了对知识的生搬硬套和机械训练。致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对数学问题的深度理解,对概念、定理的认识模棱两可,缺乏精准的逻辑语言表达,学习有效性低下,数学成绩总得不到提高。

(三)“重训练、轻体验”的教学现状

课堂是一个极有限的时空,当前中小学数学课堂模式主体多是先学习新知后练习巩固的二元结构,如何合理处理学习新知与练习巩固的权重问题,应该由课堂类型(新授、复习、专题、研究等)而定。而现在许多教师在多数课堂教学中把刷题与机械训练作为一节课的重点,占据大部分时间,知识的生发、生成却被漠视,学生的体验学习严重不足,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得不到有效渗透,数学精神得不到有力传递。

二、落实过程性教学原则的理论依据

(一)依据人们对数学本质的认识

恩格斯对数学的定义为: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及其关系的科学。它强调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表象到抽象的概括、由形式到关系的量化,强调数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结果,是独立于个体而存在的普遍规律和科学探索。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定义:“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式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我们看到数学是一种对客观世界定性化、定量化的学习过程,井由此推向应用层面。这种从结果到过程的对数学的理解,就把高深的数学知识与人的生命、发展与实践结合起来,意味着宇宙万物都可以用数学去描述,同时世界可以通过数学来实践和改造。它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只有人去发现,才能被发现,只有人类用自己的语言才能够被描述、刻画,才能创造更深刻的知识,从而更深刻地认识世界,并以此为实践工具,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数学教学中实施过程性教学是必须的。

(二)教育学理论支撑

行为主义教学代表者布卢姆将教育目標分为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认知教学理论代表布鲁纳认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技能、想象技能以及符号运演技能”,强调学生的自我发现与促进目标,要帮助和形成学生智慧和认知的发展;罗杰斯把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后者是一种全人参与、自我发起、自我评价并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未来选择、行动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教育的根本任务旨在促进学生多维度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知识能力、思想方法、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多个层面的发展目标。显然,公式、定理、概念、数学语言等,通过识记可以记忆,而思想方法、创造性思维、各种观念等无法通过简单的模仿而轻易获得。比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记住定理本身易如反掌,即: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用数学语言描述也水到渠成。如果问学生勾股定理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证明的,学生往往一时难以回答上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只有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证明方法的学习和体验,经历证明过程中艰苦的思考、多种角度的探究分析,才能强化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可见学习的目的不仅仅在知识本身,而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让其获得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以及在知识认识过程中所传达的人文精神和科学态度。因此,经历知识的发现、探究和体验过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可见沉浸式、体验式的学习对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促进作用。

(三)学生学习心理学的理论支持

加涅的学习过程理论把学习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其中的获得阶段,是学习者将外部的信息转化为个人所能理解的内部知识的过程,经过编码的信息,与个人知识结构中的相关信息挂钩,从而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了新知识。这里的编码过程的实现就要依靠过程性学习,对知识的发现和概括就是编码的过程,编码后的信息与个体经验的某些部分契合,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并应用知识。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多形式的探究质疑活动和合作互动学习,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不同感官、不同手段、不同角度的刺激,强化知识与信息的编码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使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谋求“会学”,这个进程中探究质疑活动和合作互动学习本身就是过程性学习的一种体现。

三、关于对中小学数学课堂过程性教学的建议

一是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重新认识教学过程的基础上,探索教学思路。结合中小学数学学科特点综合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方法,教师应该考虑如何更充分地贯彻数学课的“过程性教学原则”,分学科、分课型、分学段、分类型地建构更为具体、更具情境意义、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二是中小学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设计理念,要突出过程性教学的地位。应该灵活处理中小学数学课堂结构关系,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能力,重视核心素养的培植和提升。

三是在数学教学中始终要把育人价值摆在重要位置。教师也要适度为“应试教育”让步,寻求“成绩”与“育人”的平衡,尽量避免向功利主义方向发展。长期以来的满堂灌方式,致使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浓,而将丰富的内容、生活化的情境、多样化的活动贯穿在数学教学中,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要在设计教学时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能将其作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要挖掘它的潜在价值,真正渗透教学过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

四、结语

总之,中小学数学课堂的过程性教学内涵深远,意义重大,需要教育者积极探索,砥砺前行,在矛盾中寻求进步,在困难中求得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良仆,刘知贵,柳斌等.现代数学教育导论[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韩永昌.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责编 侯芳)

猜你喜欢
教学现状建议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淄博市职业院校乒乓球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