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见习教育的规范化研究*
——以某医学院法医学专业为例

2020-10-31 05:06王进步林旭东
医学与法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法医学单位专业

王进步 林旭东

2018年6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新闻发布会在四川召开,150所高校汇聚成都,发布“成都宣言”,在宣言中提出“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作为高校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等思想。在此背景下,高等院校加强大学生专业技能培训、提升专业能力就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生见习教育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尚存在诸多不规范的地方,值得深入研究并予以完善之。

一、见习教育

(一)“见习教育”的定义

目前对“见习教育”的定义大致可以概括为两大类:第一类,“见习”是指已毕业但未就业的学生,由当地政府组织到相关单位进行学习,从而提升专业能力和增加就业机会。有学者发表的《德国教师教育见习制度探析》[1]《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的思考》[2]两文中的“见习”即此含义。第二类,是指普通高校大学生在进行专业实习前,通过学校组织或经学校同意后自主联系等方式,到相关单位进行一段时间观摩学习以达到熟悉工作纪律、了解工作流程和规范而为实习教育奠定基础的教育教学安排。有学者发表的《内科学见习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3]《医学本科生见习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与分析》[4]两文中的“见习”即此含义。

本文所研究的见习教育为第二种类型,即高校大学生按照就读专业的培养方案,通过学校安排或自主联系等方式到相关单位进行一定时间的观摩学习以提升专业能力,其属于学校实践教学的一种。

(二)见习教育的作用

1.提升专业自豪感和归属感。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就读专业的就业方向和职业特点的认知停留在教师的口耳相传和网络普及的层面,没有很直观的感受。通过见习教育可以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本专业的从业人员在做什么、如何做及所从事工作的价值,从而有利于提升他们的专业自豪感和归属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作用对一些冷门专业来说尤其重要。以某医学院法医学专业为例,由于大部分学生为调剂到法医学专业,再加上对法医学专业认识不全面,导致学生专业归属感和认同感偏弱,因而在第一学期申请转专业的学生较多。笔者统计该专业近三年转专业学生人数(详见表1),均达到学校所规定的转专业比例顶值。通过见习教育,该校法医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和归属感明显提升,就业学生就业率都能稳定在97%左右。

2.巩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专业见习,同学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本专业从业人员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方式和实践操作的规范流程,从而看出自己离一名合格的专业人员尚存在哪些差距,有利于他们返校后可以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为接下来将进行的专业实习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3.提高综合能力。

在见习教育过程中,见习学生需要参与到联系校外带教老师、参与团队合作、汇报个人简况和见习收获等相关活动中去。这些活动有利于提升同学们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4.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在见习教学过程中,培养单位通过与见习带教单位、见习同学的沟通与交流,一方面可以精准发现校内教学存在哪些不足,从而推动校内任课教师完善教学设计、尝试教学改革;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对见习单位教学工作的指导,推进见习教育单位教学工作,从而形成教学质量不断完善的良性循环。

二、某医学院法医学专业见习教育简况

(一)见习时间

某医学院法医学专业于1986年获批,1987年招收法医学本科生,同年成立法医学系,是全国及长三角经济合作带鉴定人继续教育基地,有着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从该专业2017版培养方案来看,见习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共9周,在专业实习之前完成;分两次或两次以上完成,其中专业见习6周,司法鉴定见习3周。相较于之前的培养方案,培养单位已经意识到见习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完善学生操作技能培训,从而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二)见习教育实施路径

通过与专业负责人、教研室教师座谈等途径,该医学院法医学专业根据该专业的最新培养方案,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的见习教育经验,拟将见习教育通过以下三种路径来予以实施,相互补充和完善:

1.实习前的集中培训。

拟在学院内完成,组织相关课程的教师,对公安机关、临床医院、司法鉴定机构常用技能的强化培训。如解剖常用术式及操作;临床问诊、教学查房和书写病历;现场勘察流程及要求;人体损伤鉴定流程和鉴定书写等。此为见习教育最为重要的途径和形式。

2.与公安机关的定期合作。

由学校驻地的公安机关实施,每年安排学生参加一定次数的专业见习,内容以尸体解剖、现场勘察、专题讲座、案例讨论、档案整理为主。见习同学按照班级来进行分组,由学院老师将其带至指定地点观摩学习。

3.学生自主联系。

学生利用寒暑假等时间段到生源地公安机关和校内外司法鉴定单位进行专业见习,完成后由见习单位对其见习情况进行评定,学生返校后交由学院专家委员会对见习成绩进行认定。

实习前的集中培训和驻地公安机关见习为必修科目,所有学生都需要参加,学生自主联系的见习教育作为前两种路径的补充,并不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开展。

表1 某医学院法医学专业近三年转专业情况

(三)师资力量

见习教育的师资安排目前没有具体的遴选程序和标准,以学院任课教师和驻地公安机关实习带教老师为主。该学院教师总量基本满足需求,队伍结构渐趋合理(详见表2、表3、表4)。

表2 教师职称结构统计表

表3 教师学历结构统计表

表4 教师年龄结构统计表

(四)成绩认定

目前该专业学生的实习大纲和实习鉴定有非常规范的制度安排,但见习教育的内容、考核的标准和成绩的认定尚无具体的制度安排和纸质表格。

三、高校见习教育不规范的表现

(一)思想层面重视程度不足

1.学生培养单位层面。

以该校法医学专业为例,虽然学院已经意识到见习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培养方案中予以专项安排,但如何实施,如何考核和如何鉴定成绩等方面尚未形成具体的操作方案,培养单位的重视程度仍不够,这是造成高校见习教育存在问题的最关键因素。

2.见习单位层面。

见习单位有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再加上学生培养单位没有提供见习教育的相关培训和操作细则等因素,导致见习单位对大学生的见习教育没有清晰的概念,谁来带教、带教内容、时间安排、如何鉴定均无现实的可操作性方案,他们大多数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实习生带教上面,对见习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3.学生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

通过与学生的座谈,大部分学生只知道自己需要进行专业实习,对见习不甚了解,甚至将其认定为就是校团委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仅有少量同学能主动到该学院司法鉴定中心,寒暑假到生源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和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学习,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进行检验,帮助自己提升能力。

(二)见习安排不规范

1.见习教学内容不明确。

以该校法医学专业为例,目前法医学专业见习安排在第七学期,以法医实验技能培训课程形式进行,但选用的教材尚未确定,教授哪些内容尚不明晰,见习教学与实习教学的差别等方面都没有具体方案,还需要学生培养单位进一步加以完善。

2.带教老师遴选不规范。

目前没有针对见习教师的遴选标准,见习带教教师由任课教师、公安机关和司法鉴定工作人员来担任。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见习教育质量和专业能力,这需要培养单位确定具体的遴选标准。

3.见习成绩评定不规范。

有效评定见习成绩有利于帮助同学们看到自身专业学习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有的放矢地去复习和提高;也可以通过一定形式反馈至授课教师,帮助教师完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质量。以法医学专业为例,目前还没有针对见习同学的见习教学鉴定评分表,部分同学提供了见习单位提供的见习表现鉴定,有的是见习证,这就导致培养单位和见习单位对见习生成绩评定有较大的随意性,对学生见习效果的评定不够全面和客观,对教学的反馈改善作用不明显。

四、高校见习教育规范化的建议

(一)培养单位需高度重视见习教育,全面谋划

见习教育对大学生的专业实习和职业能力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需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在顶层设计上对见习制度进行完善;利用多种途径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使其重视见习学习,认真参与见习教育;做好见习单位的定期培训,明确见习教育的内容和实施方案,从而保证各单位见习教育的同质化。

培养单位重视见习教育除需自身努力外,还需教育主管部门、培养单位的教务部门、质量监控系统和就业指导中心相互联动,实现信息共享,实时调整。以该院校法医学专业为例,教育部于1998年、2008年、2018年对该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评估,2018年该校所在省教育厅和省本科高校西医学类专业合作委员会开展法医学专业综合评估。高校主管部门的定期评估,促使培养单位定期审视自身工作存在的不足并予以完善。培养院校的教务部门以培养方案调整为契机,帮助各专业高度重视见习教育;质量监控系统和就业指导中心可以收集到该专业的教育实施概况、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教育质量反馈意见。这些信息需要实现共享,促进培养单位高度重视见习教育和完善见习教育制度。

(二)规范见习教育制度

见习不同于实习,两者存在本质差异,这需要培养单位对见习教育制度进行优化设计。该制度具体包括:见习教育的形式、见习教育大纲、质量监控、成绩评定等。这可以说见习教育最核心的环节,需要各高校广泛加以研究和完善,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闭环运行。以该校法医学专业为例,该学院需要在充分吸收传统临床专业见习教育的成功之处,创建法医学专业特色的见习教育制度,实现与专业实习教育的无缝对接,最终达到有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培育合格人才的教育目标。

(三)高标准遴选带教老师

“教师是学生见习至关重要的引导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学生的成长”,[5]因此遴选高素质见习带教教师意义重大。高校需要对校内、校外带教教师制定相对统一的标准:师德为先,责任心重,热爱教学工作;具备中级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历,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有教师资格证的优先;熟练掌握教学基本技能,积极探索和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

学生培养单位对遴选出的带教老师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和工作考察,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见习带教工作,从而建立老中青相结合的带教师资库,为开展见习教育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四)建立稳定、优质的见习基地

在拥有优质的师资、制度等软件资源的基础上,还需要建立稳定、优质的见习基地供学生进行学习。以该校法医学专业为例,自身拥有司法鉴定中心,全省地级市公安机关均为其实习基地。考虑见习教育的时间较短,不可能将学生派到较远的地区进行见习。因此,见习基地建议以校内和驻地公安机关为主,其他单位为辅。对确需在学校驻地以外的见习单位进行见习的,培养单位需要优先确定带教师资力量强、技术设备设施齐备的单位为见习单位。高校还需要定期到见习单位进行考察和交流,对见习单位实施动态管理。

猜你喜欢
法医学单位专业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听觉诱发电位在法医学上的应用价值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关于我国法医学人员培养制度的困境与改革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协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