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0-11-05 06:15卓海燕
智慧健康 2020年27期
关键词:血糖值家庭医生血糖

卓海燕

(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红棉社康,广东 深圳 518115)

0 引言

糖尿病属于遗传代谢性疾病,又被称为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对于年龄超过35 岁的人群很容易诱发该病。此疾病根本原因在于胰岛素功能异常,在机体内出现抵抗反应,从而减少胰岛素分泌量影响人体正常代谢。换言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不合理饮食引起的肥胖、精神刺激、运动量减少、手术、过劳等造成的非传染性疾病。因为以上因素作用致使患者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敏感度偏低,导致血糖水平提高,进而形成糖尿病。由于老年人身体脏器出现老化,所以发生糖尿病症状多为老年患者,使老年患者饱受糖尿病折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增高,糖尿病患者通常会出现明显高糖症,临床症状表现为:暴饮暴食以及消瘦。如果无法及时控制高血糖症状,将导致患者脏器损害,威胁老年糖尿病患者身体健康。餐后高血糖属于糖尿病发生早期的主要特点,对糖尿病餐后高血糖予以有效的控制,不仅有利于控制患者整体血糖水平,而且可起到保护患者心脑血管的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早期无显著临床病症,仅存在轻微口渴、身体无力等,但是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很可能出现大血管、微血管病变等并发症。老年人多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加上糖尿病的长期困扰,患者在家庭内往往会体现出用药依从性差、不能定期监测血糖以及饮食不科学等问题,这则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1-2]。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院外护理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可以为非住院糖尿病患者提供系统的护理服务和科学指导。现共选取124 例患者,进一步研究和评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取124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纳入时间是从2017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 例。观察组男35例、女27例,年龄62-83岁,平均(72.48±2.46)岁,病程3-18 年,平均(10.54±1.63)年;对照组男37例、女25 例,年龄63-85 岁,平均(72.97±2.75)岁,病程4-18 年,平均(10.68±1.74)年。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做对比研究。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管理:对患者进行为期6 个月的随访和管理,每月一次电话随访,遵照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同时询问患者血糖变化情况与血糖监测结果,并积极展开健康宣传教育。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观察组):在开展护理工作前,由专业人士对家庭医生进行相关培训,让家庭医生掌握系统的糖尿病知识,并使其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家庭护理能力,从而为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专业的家庭护理服务。由专业人员向患者科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并为同意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建立个人信息档案。综合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多元化的健康教育方式,着重向患者科普关于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并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同时,家庭医生要定期追踪护理统计结果,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案,对于文化程度偏低的患者,可制作简单的、容易理解的宣传材料。在护理过程中,家庭医生要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让患者意识到健康的、积极的情绪对于其疾病控制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制定运动和饮食计划。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可为其提供免费的定期体检和用药指导,并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监测血糖的方法,叮嘱患者要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好血糖检测结果,以便于专业人士的回访和统计。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值()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值()

1.3 评价指标及标准

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血糖评价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并对两组的血糖值进行组间比较。

评价标准[3]:运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估两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共评估四个维度,分别是运动行为、饮食行为、遵医嘱行为、定期监测血糖,各维度的总评分均为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在该方面体现出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2.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均数±标准差和数或率的形式代表,用t和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项血糖值两组患者比较

两组的血糖值相比有显著差异,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对较低(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较而言,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更强,体现在运动行为评分、饮食行为评分、遵医嘱行为评分、定期监测血糖行为评分更高,两组的评分比较差异显著,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分)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分)

3 讨论

临床中,糖尿病属于一种代谢内分泌性疾病,在糖尿病中占有较高的发生比例,其主要特征为血浆葡萄糖水平升高和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临床检测过程中可发现患者普遍存在总胆固醇浓度和空腹糖化血红蛋白大水平异常升高的情况,其中在患者进餐后往往会出现脂类微粒堆积的情况,不仅增加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概率,而且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增高,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诱发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为压力过于严重或存在不良饮食习惯,高血糖症状与血脂代谢异常为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均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糖尿病发病初期并没有显著的临床症状,患者通常是接受体检后发现的,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糖尿病患者普遍缺少对自身疾病的系统了解,加上治疗依从性低,饮食缺少控制,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不容乐观。糖尿病肾病属于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中有较高比例的患者可能发展出现肾功能衰竭,继而导致患者需采取血液透析治疗,属于导致糖尿病患者残疾与死亡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大部分伴有肥胖现象,如果治疗不及时则会降低体质量,出现多食、消食等现象,有些合并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等,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糖尿病患者可能发生心血管病变和肾脏病变等,并且患者的发病并不会受到年龄因素限制。动脉硬化是患者动脉变性纤维组织增生以及钙化等所引发的粥样斑块病变,多数是由于患者脂肪代谢紊乱以及神经血管功能严重失调等引发,患者颈总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能够反映出患者全身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老年人是糖尿病的主要患病人群,糖尿病患者不仅需要遵医嘱用药,还需要坚持科学的饮食方式和运动方式,但多数老年患者缺乏依从性,不利于血糖的控制[4]。本研究显示,与实施常规管理的患者相比,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干预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值更加稳定,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相对较低,并且,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更强,无论是在饮食、运动、遵医嘱行为还是在定期监测血糖方面的评分均相对较高,充分体现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临床价值。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基层医院开展慢性病管理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医疗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干预方法。此种服务模式的建立融合了多个国家的先进医疗卫生管理知识,并综合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病患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运用的过程中更加符合患者的实际需求,能够为每一位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服务[5]。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前,对家庭医生进行系统培训,可以保障干预内容的科学性;开展过程中,由家庭医生综合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护理和干预指导,患者的依从性大大提高,可以定期监测血糖,对其血糖的平稳控制有积极作用[6]。综上所述,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运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发挥显著效果,不仅可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而且的的有利于稳定患者的血糖值,总体优势显著,可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血糖值家庭医生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家庭医生签约体检的中医体质辨识及指导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CGMS产品显示值与指尖血糖值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运动及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值的影响
测血糖到底用哪滴血
血糖值尖峰诱发多种可怕疾病
家庭医生能破解“看病难”吗
新加坡逾六成基层医疗医生 成功注册为家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