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

2020-11-06 04:22章樱樱
新闻传播 2020年14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融合创新方法

章樱樱

[摘要]作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2019年底,教育部和财政部公布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名单,该名单的公布对于高职院校的长远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战略意义。公共艺术教育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人文素养、职业技能、职业精神的培育和养成阶段具有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作用,也是引领学生思想方向和价值取向的重要载体。本文对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内容设置、课程内容融合、创新方法的实施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融合;创新方法

在高职教育中,公共艺术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进一步做好公共艺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文化育人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根本要求。

一、近年来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对文化素质教育的不断重视和加大投入,高职院校公共课程建设逐渐完善,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成果偏少,从发表的论文来看,大多数研究者讨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存问题和解决办法,研究层次浅、内容上相互复制相互参考。高职公共艺术研究还处于课程描述、经验总结的阶段。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主要出包含以下八个方面:公共艺术课程设置、教学改革、素质培养、德育价值和艺术团建设等。大多是泛泛而谈,并未把公共艺术教育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技能、职业精神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对其艺术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课程的目标不明确,基本是按照艺术专业的教育开设鉴赏课程、概论导论性的课程。艺术实践课也是以模仿和学习艺术专业作品为主,未能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创编符合高职院校学生风貌的艺术实践作品。

二、“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意义

我们应从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内涵建设、教学方式等方面,逐步形成具有高职人才培养特色的公共艺术教育有效模式,为“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通过调研,在高职院校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计划中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任务,研究攻关艺术课程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和网络学习教育为两翼,把传统文化、区域文化、专业特色、民族文化融入课堂、活动和网络,达到以行业文化涵养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以区域文化培育文化自信与责任担当,以民族文化培养包容胸襟和国际视野的艺术育人目标。以艺术浸润技术,艺术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理念,注重艺术体验和艺术实践。紧贴专业的特色课程,区域性特色课程,凸现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的功能,构建具有文化特色、区域特色、行业特点的“一体两翼三融合”公共艺术育人体系。

三、高职公共艺术课程内容设置

(一)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挖掘公共艺术教育的教育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依靠思政课的显性灌输,我们也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公共艺术课程包含八大类艺术,其中的戏曲艺术,是一种融文学、音乐、舞蹈和各种舞台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极富有德育和美育价值。优秀的戏曲剧目将其强烈的思想倾向和感人故事融入优美典雅的艺术表演中,可以润物无声的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境界。公共艺术课程中中国舞,也是中华悠久舞蹈藝术的传承,传承了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舞剧《孔子》《红色娘子军》《李白》等所体现的爱国情怀、优秀品格、善良人性、传统美德,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和财富。

(二)融合区域文化精髓,挖掘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的内涵深度

公共艺术教育是传统文化学习的载体,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说,必须激发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觉。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征存在于各地的区域文化之中。所以,把区域文化教育作为高职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切入点,是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科学选择。无锡是吴文化的发源地,经典锡剧艺术作品的鉴赏、二胡琴曲、诗词画作都是学生们感受无锡地域文化的鲜活教材。通过模仿和学习,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将吴文化精髓融入高职艺术教育的精神内核,挖掘区域艺术中的正能量,在传承“尚德务实、经世致用、实业报国”的现代锡商精神的同时,激发高职学生投身民族复兴大业的自觉性和自豪感,同时让学生体会艺术之美。

(三)融合专业文化元素,拓宽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的外延广度,涵养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近几年,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在专业教学中把企业对员工的规范、价值观念、质量意识、安全标准等融入技术教育和技能训练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我们按照学生的专业开设相关的公共艺术课程。例如机械类专业开设《美术鉴赏》,旅游类专业开设《舞蹈鉴赏》,设计类专业开设《音乐鉴赏》,达到以艺术浸润技术,艺术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

理念。让他们的专业和艺术学习有关联,从而提升艺术的美感。设计特色活动、注重艺术体验和艺术实践。通过艺术教育让学生感悟技术之美、质量之美、服务之美,达到以行业文化涵养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

四、高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创新和实践创新

(一)创新公共艺术教育

创新公共艺术教育从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内涵、实施路径、理论实践等方面,探索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特点的公共艺术教育建设可行性路径。研究建设导师制项目课程,学生和老师之间相互选择,这样的课程都是以实践为主,主要有《工业造型鉴赏与设计》、《手工装饰画》、《恵惠山泥人》等,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材料、工具,培养学生从业热爱和职业美德。

同时在鉴赏课程中结合无锡工商文化特点、新时代无锡城市精神、人文艺术、锡剧非遗等,研究吴文化核心价值元素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升学生的艺术理论修养。

(二)实践创新

无论在专业艺术院校还是在综合性院校,都要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课程,通常对本课程的定位是: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公共艺术教育是在教学中带领和引导学生领略不同传统文化的魅力,主动深入地进行学习研究,不断激发学生对艺术之美、创新之美的热情,用艺术浸润技术,建立导师制项目课程。实践课教师指导学生研习艺术作品,以舞蹈实践课为例,舞蹈实践课不再是模仿和学习艺术专业作品为主,而是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创编符合高职院学生风貌的艺术实践作品,从而彰显高职教育特色。

五、公共艺术教育的创新平台

(一)提升校园艺术氛围

校园公共艺术包括校园雕塑、校园壁画、校园建筑等,它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看得见的。他们在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艺术教育中的隐性教育,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提升艺术的鉴赏和审美能力。以无锡高职院校为例,建立吴文化为代表的校园惠山泥人博物馆,让学生在感受吴文化的过程中传承民间艺术。建立校园文化艺术长廊等,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艺术的魅力。

(二)建立公共艺术实践学分管理机制

以“大学生社会实践合格证书”作为评优评先、就业推荐和毕业合格指标,规定相应学分,通过手机PU平台把学生在各类学团活动、各类大赛、艺术展演等方面的参与度、取得的成绩和荣誉等,记录在案,对成绩突出者,如获大学生艺术展演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与满分獎励,对学分不达标的暂缓毕业。使艺术教育这一软目标有硬指标的指导和约束,为系统性开展育人工作提供动力机制,创新了公共艺术教育途径,让我们的学生终身受益。

结语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是集美育、德育为一体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要在艺术教育中引导学生向善、崇美,引领学生树立良好品德。让公共艺术教育用艺术的表现形式从课程、社会实践、校园文化、育人环境与载体等方面,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提高艺术教育的实效性,为国内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提供可复制的理论和实践范例是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1]苏丹.高职办学特色与校园公共艺术之间的关系[J].艺海,2018(12).

[2]杨文燮.新时代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价值意义与建设路径探究[J].艺术百家,2019(3).

[3]田中娟.“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探究[J].丽水学院学报,2019(11).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融合创新方法
2010—2014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现状剖析
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下日语视听说类与文化概况类课程融合初步探讨
从提升科学水平角度分析高校党建工作
“课程融合”视域下民办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渐进式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基于“课证融合”的《外贸单证》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试论森林分类经营的创新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