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篮球教学有效衔接策略

2020-11-09 03:08王颖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衔接策略篮球教学中小学

王颖

摘要:中小学篮球教学存在脱节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的不断重复、教学方法的简单机械等方面。为实现中小学篮球教学的有效衔接,教师可以采取篮球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衔接、篮球教学内容选择的有效衔接、篮球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篮球教学评价方式的有效衔接四种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篮球教学;衔接策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篮球运动逐渐成为受到全社会关注、广泛参与的一项体育运动。校外篮球培训越来越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的青睐。相比较而言,在中小学校内的篮球教学却不能较好地适应学生的需要,得到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认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小学校内的篮球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不断重复,在教学方法上简单机械,中小学篮球教学缺乏有效衔接。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具体策略。

一、中小学篮球教学目标设计科学,注重有效衔接

教学是师生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因此,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教学的“第一粒扣子”。教学目标设计得好,教学实施的起点就打好了,教学实施的基础就打好了。因此,实现中小学篮球教学有效衔接,首先应该从教学目标的设计开始,注重中小学篮球教学目标设计的整体性、层次性和差异性。从整体性的角度来看,中小学篮球教学目标虽然是不同学段的,但是具有整体性,应该从整体上加以认识和把握;从层次性的角度来看,中小学篮球教学目标在不同学段是螺旋上升的,具有明显梯度;从差异性的角度来看,中小学篮球教学目标在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在身体、认知、心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基于此,小学阶段与中学阶段的篮球教学目标在情感目标、技能目标和社会交往目标的设计方面既要体现整体性,又要体现层次性和差异性。在小学阶段,情感目标设计强调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技能目标设计注重基本动作技能的准确;而社会交往目标突出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小学阶段篮球教学目标设计是由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决定的,也要体现小学阶段的层次性和差异性。而在中学阶段,情感目标设计强调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强调热爱、坚韧与执着;动作技能目标在准确的基础上,注重高效、流畅、优美;在社会交往目标的设计方面,突出规则意识、责任意识、沟通意识与能力。这样,中小学篮球教学目标设计的整体性、层次性和差异性就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有利于实现中小学篮球教学目标的有效衔接。

二、中小学篮球教学内容选择合理,实现有效衔接

教学内容是教学诸要素中最为核心的要素,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表现为学生知识与技能增长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篮球教学中,中小学教师要充分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中小学篮球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注重从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出发,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小学阶段,篮球教学内容的选择重在培养球感。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肢体动作缺乏一定的协调性。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启蒙的意义,更具基础性,可以通过原地拍球、移动运球、传球等练习活动,让学生渐渐熟悉篮球,能够逐步实现有效控制篮球、支配篮球等。在中学阶段,篮球教学内容的选择重在培养技能。中学生的身体发育已渐趋成熟,肢体动作能够高度协调,心理发育也较为成熟。因此,篮球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更加凸显专业性和拓展力。对于篮球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运、传、投等技能学习,达到对技能的熟练掌握与运用,具备参加分组比赛等的基本运动能力,具有在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基本技能的能力,从而实现中小学篮球教学内容上的有效銜接。

三、中小学篮球教学方法丰富多样,促进有效衔接

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手段。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学产生良好的投入感,更加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有利于实现有效教学。中小学篮球教学要注重方法的多样化和丰富性,激发学生参与这一运动的积极性,提升行动力,尽量避免单调重复,学生消极懈怠、简单应付。

小学阶段的篮球教学方法重在游戏,寓教于乐。小学生活泼好动,探索世界、探索未知的兴趣浓厚,适合开展多样化的篮球游戏。单人的顶球、播球、发球等,双人或多人的传球、障碍运球等游戏都会使小学生在运动中、在参与中感受到篮球运动的乐趣,培养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性格,学习篮球的基本运动技能。中学阶段的篮球教学方法重在合作,团队协同成长。相对于小学生而言,中学生的运动能力、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心理素质等都有较大程度的发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团体比赛、任务驱动等更加多样与丰富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中学生的篮球运动能力,从而实现中小学篮球教学在方法上的有效衔接。

四、中小学篮球教学评价方式灵活,保障有效衔接

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所达到程度的具体评估。有效的评价既能使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形成良好的反思,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学;又能考查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是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上明确进一步的学习方向、激励自我的有效途径。

中小学篮球教学评价方式应灵活多样,实现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完整体现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与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程度。在小学阶段,篮球教学的评价方式应该在适当开展量性评价的基础上,多注重质性评价方式的运用,多从兴趣、信心、自主、独立、勇敢等情感品格方面,以及沟通、交流等社会交往目标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估。在中学阶段应在开展质性评价的基础上,多注重量性评价方式的有效运用,多从运动技能、技巧等方面评估学生的篮球运动能力,确保中小学篮球教学的有效衔接。

基金项目:2020年沈阳师范大学校级重点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Χ0202010166161)。

参考文献:

[1]林阿利.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篮球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6(11).

[2]刘吉峰.中小学篮球教学课的创新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2(2).

[3]宋陆陆,李笋南.大中小学篮球技术教学内容衔接问题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36(5).

猜你喜欢
衔接策略篮球教学中小学
高校财务与责任预算体系的衔接问题
试析做好“小升初”衔接教学
探讨初中、中职新生数学教学衔接的策略
浅谈循环训练法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借助体育游戏教学法促进小学篮球教学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中考命题变革推动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