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小学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0-11-13 02:48顾莉亚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苏州市教练员乒乓球

顾莉亚

前言

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作为我国培养乒乓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渠道,承担着选拔优秀苗子,兼顾培养专业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同时进步的乒乓球人才的重任[1]。在我国,对乒乓球运动员的选材和培养基本从6岁开始,对小学乒乓球运动员的培养,直接关系到未来小学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后备人才的发展。为进一步完善苏州市小学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乒乓球传统校在发展学校体育、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本研究以近三年参加苏州市小学乒乓球传统校比赛的13所学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等方式,对其发展现状和管理模式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梳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根据所调研的数据信息提出苏州市小学乒乓球传统校未来发展的管理机制,以期为苏州市传统项目学校建设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苏州市小学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苏州市职业大学图书馆收集了大量相关文献,查阅专业书籍,集中对素材进行总结分析,归纳对本文研究有指导意义的信息。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文的设计框架及研究内容,针对性地设计了教练员、运动员问卷,并对相关教练员、学校领导进行访谈。共计发放有效问卷教练员24份,运动员164份。

1.2.3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问卷进行收集、整理,通过归纳、类比,进行全面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苏州市小学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的现状分析

2.1.1 传统学校的布局概况

本文调研了2017-2019年参加苏州市小学乒乓球传统校比赛的13所学校,其中姑苏区、吴江区各有2所,县级市共5所,其余传统学校均衡分布在苏州市各区(县)。这13所市级传统校中还有三所江苏省传统乒乓球学校,分别是张家港合兴小学、姑苏区金阊实验小学、园区第二实验小学。通过传统学校的分布可以看出,苏州市乒乓球传统校的布局较为合理,这反映了主管部门对乒乓球项目的发展还比较重视,使得乒乓球运动在全市小学范围内均衡发展,各校乒乓球氛围较为浓厚。

2.1.2 传统学校的管理机制情况

表1 苏州市小学乒乓球传统校管理机制调查统计表(N=13)

一个体育项目的发展速度与规模和学校的管理机制紧密相连,科学化的管理机制对传统项目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表1所示,在13所传统学校采用的管理模式是领导负责制和教练员负责制,并没有体育组长负责制模式。一个运动队的管理模式如果缺失了体育组长的参与就缺少了关键一环。体育组长是学校领导、体育教师、教练员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体育教师、教练员的诉求,学校领导意见的下达,训练比赛任务,球队管理工作都离不开体育组长参与。因此,从传统校的长远发展来看,“领导组+体育组+教练组”这种三级责任机制的模式更有利于乒乓项目的可持续发展[3]。

2.1.3 场地、器材设施概况

场地、器材设施条件的好坏直接反映出学校对该体育项目的重视程度,也能反映出该运动项目在学校的开展情况。对于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拥有一个训练环境良好的乒乓球活动场馆一定程度上能积极调动运动员、教练员训练的积极性,激发训练热情。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苏州市传统学校都有专门的乒乓球训练场地,大部分学校设施完善、配备了空调,部分条件优越的学校甚至在场馆内铺设了专业地胶。学校的乒乓球场地既能作为课堂的教学场地,又能满足课后校队的训练任务,较好地满足了教学与训练的需求。

2.1.4 训练经费来源、用途

训练经费是维持每个运动队日常训练的最基本保障,是保证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的重要因素,乒乓球传统项目的发展与建设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训练经费的支持力度。通过表2可知,苏州市小学乒乓球传统校中依靠上级单位拨款获得经费的占70%,依靠学校拨款获得占15%,依靠企业赞助、训练收费的各占7.5%。 由此可见,苏州市小学乒乓球传统校获取训练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且不充足,所获得经费金额只能满足学校基本的训练比赛使用,甚至在极个别的传统学校中,由于经费的短缺,参加比赛需学生自行承担比赛费用。

表2 苏州市小学乒乓球传统校训练经费来源(N=13)

2.2 苏州市小学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教练员基本情况调研

2.2.1 教练员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情况

教练员是运动训练过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在青少年乒乓球训练中扮演着教育者、指导者的角色。一个合格的乒乓球教练员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和了解乒乓球训练的各种方法,才能在训练工作上取得一定成绩。

调查发现,苏州市小学乒乓球传统校教练员的85%以上集中在31-40岁,具有本科学历、中级职称。这阶段的教练员普遍都具有6-10年以上的乒乓训练经历,具有丰富的带队比赛经验,但多数教练员都没有从校接受乒乓球专业训练的背景。而如今乒乓球技术的发展,没有先进的技术动作、训练理念,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被教练员的执教能力限制,未来,苏州市的乒乓球教练员要及时更新训练理念与技术。

2.2.2 教练员培训、科研情况

科研成果是教练员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最直观的体现,教练员通过常年的教学、训练、比赛工作,不断积累、总结、研究,最终用文字形式表述自己的观点、理论,这是支撑教练员训练工作的理论基础,对教练员今后在项目选材、科学训练、比赛指导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实地走访发现,苏州市小学乒乓球传统校的教练员们表示由于学校领导对教练员的培训并不重视,再加上体育教师培训经费的限制,极少有机会参加专门乒乓教练员培训[4]。在科研方面(见图1),教练员由于平时繁重的课时任务和常年的训练任务,忽略了自身在科研领域业务水平的提高,46%的教练员近三年发表论文在1-2篇,29%的教练员一篇都没有。

图1 苏州市小学乒乓球传统校教练员近三年科研成果(N=24)

2.2.3 教练员对后备人才的输送

对后备人才的输送是指各乒乓球传统学校向县市级、省级少体校输送本校培养的有苗子。 通过与教练员们的访谈发现输送途径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学校乒乓球运动队的队员参加每年苏州市的各类乒乓球比赛,以取得的比赛成绩为主要输送条件;第二类是市队乒乓球教练员通过日常走访各学校,实地挑选优秀苗子。调查发现,苏州市小学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近3年来向市级体校输送的后备人才出现重大缺口,个别学校甚至出现了连续几年乒乓人才“零”输送。另一方面,目前苏州优质中学缺乏招收乒乓球特长生政策。考虑进入中学以后的繁重学业,为了不耽误文化课成绩,家长普遍不愿意让孩子继续从事乒乓球训练,导致很多优秀苗子在升入中学之后不得不放弃乒乓球。可见对运动员的输送体系不完备。

2.3 苏州市小学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运动员基本情况调研

2.3.1 运动员参训动机调查

体育动机是指推动、停止或中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内部原因。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往往不是受单一动机所驱使,而是由几种相互关联、彼此影响的动机组合而成[5]。

如表3所示,在所调研的164名运动员中,多数学生参加乒乓球训练的动机是出于兴趣爱好,占39%;其次为锻炼身体,占26%;成为专业运动员占16%;受家庭因素熏陶占12%;其他因素占7%。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以兴趣爱好和锻炼身体为目的而参与乒乓球训练,成为专业乒乓球运动员并不是主导因素。

表3 苏州市小学乒乓球传统校学生参训动机(N=164)

2.3.2 运动员参赛人数统计

多年来,在苏州市教育局、体育局的重视和关心下,为更好地检验各传统学校乒乓球训练和管理水平,加强年轻后备运动员的技术交流和实战演练,苏州市每年都会通过举办各级各类的乒乓球联赛,如七里山塘杯、市传统项目学校比赛、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等,多年的办赛经验使得竞赛机制逐步规范和完善。

从表4中可以发现:2017年到2019年传统校比赛中,2019年的参赛学校数量为近三年最少,且参赛运动员人数更是呈逐年递减趋势,从2017年的239人下降到2019年的181人,人数下降比率约为25%,参赛学校的减少之间导致了参赛人数的骤减,而且女运动员的报名参赛人数远少于男运动员。

表4 2017-2019年苏州市小学乒乓球传统校比赛数据统计表

2.3.3 运动员学习与训练情况

在访谈过程中发现,家长对学生参加乒乓球训练普遍持支持态度,且以有个体育特长、能锻炼身体为参加训练的主要目的。一半以上的运动员认为打乒乓球对自己学习成绩不会有影响,或者影响程度很小。但当紧张的训练任务与繁重的学习有冲突时,特别是当中、高年级的学生因为乒乓训练而导致学习成绩有退步时,家长都会反对孩子继续参加训练。迫于家长的压力,当运动员学习成绩退步时,教练员只能在训练方面作出妥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高年级学生的训练,直接影响了技术水平的提高。

2.4 存在不足

2.4.1 学校管理层对乒乓球项目重视程度不够,训练经费有欠缺

在调研的传统校中,大部分学校管理模式是分管领导负责制,并没有体育组长负责制的模式,而单一的管理模式长期运行势必会阻碍改项目未来的发展。另外在训练经费方面,尽管上级部门有一定数额的拨款给传统校,但金额有限,导致训练经费只够勉强维持乒乓球队的基础开支。大部分学校并没有通过其他渠道筹得训练经费,因此给予的教练员训练待遇不高,训练情绪也不高涨。

2.4.2 传统校缺乏高水平教练员,在职教练员科研能力不足

传统校正式在编的乒乓球教练员,普遍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乒乓球训练,缺乏科学先进的训练能力。外聘教练成为学校训练的主要实施者,本校教练员协助完成训练工作。由于教练员们平时繁重的教学工作和长期的训练任务,导致教练员们没有足够精力钻研科研工作,科研成果产出偏低。

2.4.3 运动员学训矛盾突出,人才输送渠道不畅通

自推行体教结合模式以来,各传统校取得不俗成绩,但随着运动员开始步入中高年级,一旦出现成绩下滑家长都反对孩子继续参加训练[6]。再加上苏州的优质中学缺乏招收乒乓球特长生政策,人才输送渠道的不畅通,导致不少优秀苗子为了学业最终都不得不放弃了乒乓球项目。

3 结论

3.1 苏州市乒乓球传统校的布局较合理,在各区(县市)均衡分布,个别条件成熟的地区有2所传统校。乒乓训练场地设施较为完善,基本满足日常训练。

3.2 苏州市乒乓球传统校经费来源渠道单一,部分学校训练经费不充足,只够维持日常训练、比赛开支需求。教练员表示对自己的工资待遇并不满意,训练积极性不高。

3.3 苏州市乒乓球传统校的教练员整体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多数从事乒乓球训练工作在6-10年以上,但普遍没有专业运动员背景,外聘乒乓教练成为训练主要模式。

3.4 苏州市乒乓球传统校缺少高学历、高职称的乒乓球教练员。大部分教练员科研能力薄弱,每年的科研成果产出较低。

3.5 苏州的优质中学缺少乒乓球特长生招生政策,导致优秀苗子的输送渠道不畅,不少运动员中学时就只能放弃乒乓球,使得本地优秀苗子出现断层现象。

3.6 苏州市乒乓球传统校学生参加乒乓球训练的目的以兴趣爱好、锻炼身体为主导,成为专业运动员不再是学生、家长的主要目标。

3.7 大部分苏州市乒乓球传统校对女运动员的培养不充分。招收的女运动员人数远少于男运动员,每年传统校比赛的参赛总人数也在逐年减少。

4 建议

4.1 多形式、多渠道筹集经费

相关部门要为传统校乒乓球项目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学校要提高教练员待遇。可以采用学校自筹,找企业赞助、上级领导单位拨款等形式,增加对乒乓球项目的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数量。

4.2 完善对乒乓球教练员的培养机制

各校要引进专业乒乓球教练员,并为教练员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明确教练员的职称晋升体系,加强教练员科研能力培养,构建长期职业规划,全面提升教练员综合素质。

4.3 拓宽后备人才输出的途径

努力扭转上级主管部门、学校对体育的误解,重视乒乓球运动发展。建议苏州的优质中学出台相应的乒乓特长生招生政策,旨在苏州市建立合理的“小学-中学”乒乓球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乒乓球优秀苗子的输送渠道畅通。

4.4 各传统校应扩大对女运动员的选拔培养范围

各个传统学校今后在选拔乒乓球苗子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女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平时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多鼓励女运动员,使得在今后比赛中男女运动员人数能达到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苏州市教练员乒乓球
苏州市纤维检验院
乒乓球悬浮术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应然与实然:教练员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的作用思考
乒乓球与大铁球
迷你乒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