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太极拳比赛成绩的动作技术因素分析

2020-11-13 02:48王立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名次显著性演练

王立峰

前言

自2002年武术套路新竞赛规则出台到2020年已实施十八年,新规则经过十八年的不断改进、充实和磨炼,尤其经过了2005年、2009年、2013年三届全运会的实施,竞赛规则基本成型,尤其是通过2013年的全运会,运动员的训练体系已经确定,竞技太极拳的技术体系已基本成型使得竞赛技术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随着运动员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在动作难度和动作质量两个板块得分越来越趋向满分,特别是在前几名的争夺中,演练水平的得分成为的最后得分的关键[1],这对裁判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武术套路比赛发展提出挑战。如何有效区别运动员技术动作水平,增强比赛的可比性,成为现代竞技武术套路比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研究课题。

本研究通过对 2014、2015年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及2014年男女冠军赛中所有太极拳参赛选手的比赛中的失分因素及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归纳和分析,找出了运动员在比赛场上普遍失分得动作及原因,及对动作质量、难度连接及演练水平三方面的相关性,以其能够为教练员、运动员今后认识太极拳项目的训练侧重点、使运动员竞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加速竞技太极拳技术的发展的步伐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4、2015年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太极拳项目以及2014冠军赛太极拳项目比赛男女运动员共210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见表1)。

表1 全国套路锦标赛及冠军赛的运动员统计表

1.2 研究方法

1.2.1 观察法

对参赛运动员现场表现录像进行观察、分析情况,并进行记录。

1.2.2 数理统计

对《竞赛通》记录运动员的各项扣分及最后得分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统计。运用SPSS16.0和EXCEL2007统计软件对统计的数据内容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显著水平为0.05。

2 结果分析

竞技太极拳比赛评分分为三大块:动作质量(动作错误和其他错误)、难度(动作难度和连接难度)、演练水平(劲力、节奏、协调、风格特点、编排、结构、布局)等主要内容,满分为10分,裁判员根据运动员场上演练中出现的错误动作给予相应的扣分;对动作难度和链接难度完成的情况给予确定与不确定;对演练的水平的好与差给予相应级别的分数。

2.1 比赛各项得分情况单因素分析与相关分析

表2 太极拳各项评分平均分值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从表2看,2014、2015年和2014冠军赛在最后得分和动作质量、难度得分及演练水平的得分对比看:男子运动员最后得分与难度动作的得分不太相关;在与动作质量的得分显著相关显著性差异(P<0.01);与演练水平的得分也是显著相关性差异(P<0.01)。女子运动员除2015与2014冠军赛演练水平非常显著性差异外(P<0.01),其他各项得分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男、女运动员最后得分与其他各项得分相关性分析上, 2014、2015年都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3)。

表3 最后得分与其中各项得分的相关分析

从表2、表3的结果中可看出,男、女太极拳最后得分的主要因素取决于动作质量、演练水平面和动作,且都存在着非常显著的相关性(P<0.01),这与以往比赛(2011、2012全国冠军赛和2013年全运动会)的结果[2]相一致,太极拳最后得分是三个因素综合的结果。从相关系数看(见表3),动作难度相关性最大,次为动作质量(女子2014年除外)和演练水平。总体上看,男子在太极拳项目2014、2015以及2014年冠军赛比赛中,各项平均得分不断提高,特别在演练水平中,2015年好于2014年,2014年冠军赛好于2015年,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女子运动员表现不明显,差异不显著。

2.2 动作质量扣分情况

在动作质量完成方面,扣分编码为70次数最多,共计262次,占87.33%;其次为30,共计19次,占6.33%(见表4)。70扣分主要为其他错误类晃动、脚碾动、移动或跳动。动作质量70的扣分在武术长拳中也较常见[3],通过部分现场观察或比赛录像视频回看,得知其扣分主要为动作难度完成后落地不稳出现造成的。因此,减少动作质量70的扣分,保证动作质量得分的前提是提高动作难度成功率和稳定性,这也是各训练队一直把动作难度训练作为重点原因之一。

2.3 演练水平得分情况

演练水平分三档九级,结果见表5 。

表4 男、女子太极拳动作质量扣分情况统计表

表5 太极拳演练水平得分统计表(人次)

在演练水平中三档中,男、女运动员演练水平得分主要集中在很好档的第三级和一般档的第四级(见表5)。虽然演练水平分为三档九级,从劲力、协调、演练技巧和内容编排几方面进行评价,但对参加武术锦标赛男、女运动员来讲,两届比赛演练水平得分相对集中,分档分级并不明显,其得分差距相对较少,可区别程度不高,因此,针对高水平运动员制定可量化评价标准,拉大演练水平的级间或级别分,做到评分内容和方法精炼、细化,这在以往的研究中也多次提出[1,4],本研究再次得到论证,应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不断完善竞赛规则。

2.4 动作难度及连接难度得分情况

2.4.1 女子动作难度及连接难度结果

在太极拳动作难度选择这方面,2014、2015年男、女运动员难度等级都选为满分(除2015年女子一人外),且选做的动作都一样(如表6、表7)。

在难度动作完成方面,女子A、B、C级各动作完成情况存在着差别,其中动作难度方面,324B、324C和312B成功率低,连接难度上324B、324C和312A失误较多,是影响难度得分的主要因素。总体上,女子在动作难度及连接方面表现为难度完成率较高,难度连接有不同程度的失误,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动静连完成不完善,出现了落地不稳等失误动作。如2015年女子的312A+这一动作,动作难度完成率较高(100.00%),但连接难度完成相对低(86.49%)。

2.4.2 男子动作难度及连接难度结果

图2 太极拳项目男子动作难度失误次数统计

表6 女子动作难度及连接难度完成情况统计表

表7 男子动作难度及连接难度完成情况统计表

男子在动作难度上成功率较高,在连接难度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其中312B、323B和324C动作连接难度失误较多,是影响难度动作得分的主要因素。

针对太极拳的动作难度,男、女运动员在选择太极拳动作难度上应有所区别,由于男、女生理特点和运动素质等方面存在着差别,女子运动员应降低跳跃类难度级别,或是适合增加其他类难度动作(如平衡、腿法类难度)。从这两届全国锦标赛和冠军赛男子动作难度完成情况看出,目前仅从动作难度上不能较好地区别优秀男子运动员水平等级,必须采用适当措施(如加大跳跃类难度等级,增加平衡、腿法难度,设置指定动作或选做动作等)来增加比赛的可比性。

2.5 比赛名次段各项得分对比

为进一步分析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得、失情况和技术特点,本研究将参加2014、2015年全国套路锦标赛太极拳项目所有运动员按比赛名次结果分为三个组别,分别为前8名(1-8名)、前16名(9-16名)和其他名次(17名以及17名以后名次)。

2.5.1 女子比赛名次段各项得分对比

表8 女子太极拳总分与各项评分的方差分析

女子比赛名次段对比来看,1-8名与9-16名最后得分、动作质量、演练水平和动作难度评分上(除2014年演练水平上有显著性外)没有显著性差异;前8名、前16名与其他名次在各项评分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014年演练水平9-16名次与其他名次呈显著性差异(P<0.05)。

表9 女子太极拳总分与各项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1-8名女子太极拳2014、2015年得分与演练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P<0.01);9-16名,女子得分(除2014年与质量有显著性相关外)与质量、演练和难度无相关性;其他名次,得分(除2014年得与质量无相关性外)与质量、演练和难度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P<0.01)。

2.5.2 男子比赛名次段各项得分对比

男子1-8名与9-16名各项得分(除2014年在演练水平呈显著性差异外)没有显著性差异;前8名、前16名与其他名次在最后得分、动作质量、演练水平上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动作难度上差异不显著。

1-8名男子太极拳2014年得分与演练有非常显著相关(P<0.01),2015年呈显著的相关性(P<0.05);9-16名,男子得分与质量、演练无相关性;其他名次,得分与质量、演练和难度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P<0.01)。

比赛成绩各项结果表明,男、女前8名运动员和前16名相比,动作质量和动作难度上得分上没有显著性差异,演练水平是最后得分决定因素。据统计,在两届全国锦标赛男、女1-16名运动员(共计64人次,除2014年女子一人外),其动作难度得分全部达到满分;在动作质量方面,前8名男、女运动员共30人(除2014年女子和2015年男子各1人外)均达到满分(表8和表10)。其他名次的运动员最后得分影响因素为动作质量、演练水平和动作难度。

最后成绩决定性因素上,进入决赛的1-16名运动员中,其演练水平是最后得分的决定性因素,在16名后,运动员成绩中,动作难度完成情况是决定其进入决赛区的关键。建议针对不同的运动员采取不同的训练策略,在高水平运动员中前16名,保证其动作难度得满分时,提高演练水平;在16后运动员注重动作难度的成功率,其首要任务是动作难度的训练,其次是演练水平的提高。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第一,男、女太极拳项目在2014、2015年以及2014年冠军赛上,除演练水平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各项目得分差异不显著。男、女运动员比赛成绩得分不断提高,动作质量、演练水平、动作难度与最后得分呈非常显著性相关。男子演练水平有显著性提高,女子运动员表现不明显,差异不显著。第二,动作编码70是影响太极拳项目动作质量扣分的主要因素,提高动作难度完成和稳定性是减少动作质量扣分的关键。第三,演练水平得分主要在第三、四级,得分相对集中,裁判评分分档分级不明显,高水平运动员之间得分差距相对较少,可区别程度不高。第四,男、女运动员选择动作难度和难度等级一样,总体上动作难度完成率较高,但难度连接有不同的程度的失分。第五,难度动作是影响运动员最后成绩的关键因素,前16名运动员在比赛中,动作难度和动作质量接近满分,演练水平是最后成绩的决定性因素,17名以后运动员应提高动作难度完成率和稳定性,减少动作质量扣分。

3.2 建议

第一,武术竞赛规则应对男、女运动员动作难度增加具体要求和标准,动作难度比赛有所区别,以保障武术比赛的可比性。 第二,竞赛规则应对高水平运动员比赛的演练水平这板块进一步细化评分标准与内容,增加可量化评价因素,减少人为因素评分。第三,不同层次的运动员,应采用不同的训练内容,在高水平运动员中,在保证动作难度和动作质量满分的情况下,提高演练水平,低水平运动员中,动作难度应是训练重点。从比赛成绩名次上讲,遵循先保证动作难度得满分,再保障动作质量不扣分和后提高演练水平得分的顺序进行组织训练。

猜你喜欢
名次显著性演练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视频序列中视觉显著性图像区域自动提取仿真
排名次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把所有名次都考上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A卷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阅读理解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