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2020-11-13 10:29孙春华陈雪芳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专业课专业课程思政

孙春华,陈雪芳

(苏州市职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1 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当今社会,各种思潮相互碰撞、价值观多元并存,而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又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被不同程度弱化的现象,因此厘清高等教育中的“3W”(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尤为必要和紧迫。只有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引领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才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坚定的“四个自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全育人”的发展战略,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战略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各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为新时代高校课程教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2]。

2 专业课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及融入途径

每一门课程的教学,都兼具实现价值观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3]。高职院校培养目的是工作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注重的是专业素养教育。这种素养中就包含了课程思政教育的“价值理性”,因此在传授专业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如何从相关的“职业性”中挖掘专业课的“思政元素”,隐形无痕地将这些“价值理性”传递给学生,是每一位专业课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4]。由于专业课专业背景广阔、学科基础深厚,因此利用专业课进行思政教育,更具有效性、针对性以及说服力和感染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施专业课“课程思政”时,可以深入挖掘专业课中专业背景、学科地位和专业成就所蕴含的思想品德、诚实自信、爱国主义、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等典型思政元素,将立德树人工作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以“机械产品的3D打印”课程为例,提炼本专业课的思政元素。

“机械产品的3D打印”课程是面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高层平台的一门技术领域拓展课程,是面向从事产品快速开发技术人员岗位的职业技术技能应用型课程,为学生从事产品3D打印、3D打印设备操作等岗位工作奠定增材制造方面的基础。该课程的内容包括了3D打印技术及其应用的认识、3D打印中的数据及处理、桌面级3D打印机的使用和维护[5]。课题组成员通过认真思考和充分讨论,提炼出了本专业课的思政元素,本课程主要内容及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融入途径如表1所示。

表1 专业课程内容、思政元素及融入途径

在3D打印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如清华大学教授颜永年、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卢秉恒、西北工业大学黄卫东等。他们在3D打印的研制过程中,冲破重重阻挠,攻坚克难,使我国3D打印技术从最初的跟班追跑到并跑,再到在某些方面的领跑,无不体现出我国科学家不畏艰险的科学精神和奋力赶超的民族精神。通过讲述杰出科学家的故事,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学习老一辈高尚的情怀、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浓浓的民族精神。也正是这样,我国3D打印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史。通过了解中国3D打印技术的发展历程,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我国3D打印技术的国际地位和发展水平,培养了学生们爱国、文明的核心价值观。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新浪潮背景下,3D打印作为一种新兴的增材制造技术,蕴含着“创造、创新”思维,是对传统制造领域的延伸。它颠覆了传统的制造技术,满足了个性定制的时代需求,让更多设计师的智慧创意发光,在当前工业结构调整、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因此,在讲述3D打印基本原理及特点时,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这门技术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自觉掌握3D打印专业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正确的思维方式,并大胆应用3D打印技术进行创新,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创新、创造”的时代精神。

“机械产品的3D打印”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项目驱动、任务引导”的教学模式。学生需要以小组的形式来实施项目、完成任务。因此,需要学生具备协作、精益、敬业、专注等品质,遵从“职业道德”,强化“责任意识”,发挥“工匠精神”,形成“文明敬业”的核心价值观,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这种职业素养的养成,将作为评价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

当找准课程的专业知识与相关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后,选择恰当的融入途径实施教学非常重要。在选择融入途径时,我们要充分利用专业课程内容,将思政元素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发挥思想教育的功能,切忌生搬硬套,造成学生的反感。因此,在选择融入途径时,要紧扣专业课程内容,符合思政教育规律,融入自然无痕衔接,重点突出,注重实效原则。经过思考分析、归纳整理出本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及融入途径。

3 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

自2018年9月起,课题组先后对4个班级讲授的“机械产品的3D打印”专业课,实施了课程思政教育。

3.1 实施思路

1)课程组进行了专业调研,了解社会和企业对3D打印技术的需求情况和人才定位,明确了“机械产品的3D打印”课程的教学目标;

2)分析了本专业课的特点,确定了本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3)清晰理解课程思政的功能和内涵,深入挖掘了本课程的思政元素,确定了融入途径;

4)制定本专业课程新的教学标准,完成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合理分解并有机融入到课程中;

5)实施本专业课程的教学,调研其实施效果。

3.2 实施过程

课程实施采取“教师示范、学生实操”以及“分组实施、自我管理”的学习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完成项目中的各项任务。实施效果采取教师评定与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过程考核。为充分发挥网络的强大功能,符合现代学生的学习习惯,课程组选择了典型的教学案例,制作了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开发了网络课程。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国家职业教育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所开发的教学平台以及慕课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理实一体化,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专业课程知识点、掌握3D打印机操作技能。同时,平台中所提供的科学家的故事和3D打印发展应用等视频,可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和精神的价值。

3.3 实施成果

为了解实施成果,课题组通过调查问卷、课堂观察和个别访谈等对所授班级的同学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在本专业课融入思政教育的一年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初步成果。

1)实现了三位一体化的教学目标。将思政教育“无痕”融入到专业课程,通过采取教师讲授、案例操作、分组项目实施以及环境熏陶等多种融合途径,将诚实自信、爱国主义、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等多种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到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中,实现了思政教育与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达到了“引领价值”“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三位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2)转变了学生的思政学习方式。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解决了传统思政理论课程教育中枯燥乏味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端正了学习态度,进而转变了学习方式。学生在自学和做项目时,能以杰出科学家为榜样,能用“精益求解、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创新创造”的时代精神等来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性、主动性和严谨性都有所提高,使3D打印件的产品质量和创新设计的产品数量都有明显的改善。

3)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融入思政元素,解决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思想教育与技术创新、专业发展、行业要求、专业素养相脱节的问题,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职业规范、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培养了民族主义精神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在培养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参加“创新创业”兴趣班的、报名参赛的同学人数明显增多,参赛获奖的项目比例以及参赛的层次都得到了提升。

4 结语

通过对高职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切实体会到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之间可以做到相辅相成,两者缺一不可。只有深入挖掘专业课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之有机地、自然地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中,完全可以实现“无痕”思想教育,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教学效果。当然在实施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如思政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的规范性如何加强,思政教育的效果如何定量考核。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提高,以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想育人功能,真正实现“三全育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课专业课程思政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