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过程类习题及训练方法

2020-11-13 08:53河北朱现军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里海贝壳考查

河北 朱现军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象发生、发展、形成或变化的环节、阶段、过程。过程一般表现为时间过程和空间过程。法国地理学者马东尼把现象的动态过程作为地理研究的原则之一,而过程类习题恰巧就突出了对这个原则的考查。由于过程类习题能较好地反映考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在地理试题中的考查越来越多。

目前过程类习题的考查主要有以下方向:考查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的理解和知识迁移能力;考查学生探究地理事物的过程的能力;考查地理时空的关系;考查地理事物分布、迁徙的演变过程;考查学生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理行为的预测能力;考查学生分析地理现象的变化状况能力;考查学生对地理过程的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类习题设问比较灵活,考查形式也多样。选择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的理解,动态思维迁移能力;问答题多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态分析能力,一般有“简述……的成因”“描述……的过程”“描述……的变化过程”“推测……的变化”等问法。

一、过程类题目考查知识点

就过程而言,过程可以分为自然过程和社会文化过程两大类。

自然过程主要包括: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天气系统形成过程;岩石圈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地貌的形成过程;地质灾害或气象灾害的形成、发生过程;我国东部雨带推移过程;水循环的过程;河流径流变化过程;海水运动过程等。

社会文化过程主要包括: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过程;人口增长过程;人口迁移过程;聚落的形成、发展过程;城市化过程;工农业的区位变化过程;工农业的集聚、分散过程;交通区位变化对聚落的影响过程;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过程;区域经济开发过程。

二、过程类题目的训练方法

平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教师不应包办代替,而应由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训练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高地理素养技能一定要重视训练。

(一)看清图名和地理事物,分析过程变化

训练时一定要看清题目名称、材料信息及主题,然后结合起来,进行有效分析。

(2016年北京卷,4题)图3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3,回答第4题。

图3

4.平顶海山

( )

A.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解析】由图可知,平顶海山是海洋中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后由于地壳的下沉运动,逐渐没于水下,顶部因受海水的侵蚀,逐渐变成平顶。故D项正确。

(二)构建地理事物形成或变化的环节、过程

训练时要构建变化的过程,依据图示信息,思考起点到终点经过哪些重要环节,建立完整的变化过程,最后调动平时的知识储备,迅速得出结论。

(2019年全国卷Ⅱ,6题)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第6题。

6.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 )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解析】气流上升,气温降低,水汽渐渐冷却凝结形成积云;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冷却凝结,云层少。因此气流上升地区天空形成积云,而下沉地区天空无云(或云量极少),而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使积云的分布被无云天空分割,分布呈间隔的团块状,C选项正确。

(三)展开动态发散思维

训练时要充分运用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结合平时所学,展开过程的演练、假想,发散思维。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发现”和论证地理规律和原理。

(2016年全国卷Ⅰ,7~9题)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图1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解析】第7题.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无论海岸线向陆地推进还是向海洋推进,都会导致贝壳堤形成过程中的位置发生移动,图中贝壳堤的形状较为平直,说明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都较为稳定。第8题.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形成新海岸,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得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变大。第9题.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出现海岸线多次位置变动,同时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也大,从而形成多条贝壳堤。

【答案】7.C 8.B 9.D

(四)着眼时空变化,开展综合思维及推测

训练时一定要着眼于图中的时空信息,根据地理因素变化,推测出地理事物可能出现的变化及时空变化趋势。要分析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是增加还是减少?未来怎样变化?

(2019年海南卷,21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并有冰川融水补给。发源于该地区的楚玛尔河是长江北源之一,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是该地区的重要湖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可西里地区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加。2011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的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依次贯通了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图3示意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

图3

(3)如果未来气候持续暖湿化,导致盐湖与清水河贯通,推测该地区水系及水环境的变化。

【解析】气候持续暖湿化,降水、融水增多,该地区水系及水环境也发生相应变化。

【答案】(3)内流水系变成外流水系,现今长江北源河流水系发生改变;湖水盐度降低,水生生态系统发生改变。

(五)抓构图要素,运用地理要素的关联性,分析变化规律

训练时据图中箭头指向、数据或曲线变化、空间变化等要素,依据变化过程,分析变化规律。

(2019年全国卷Ⅰ,37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变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图6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图6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解析】(1)山脉隆起引起地貌变化,导致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山脉形成分水岭,导致里海汇水面积减小,汇入水量减少进而导致湖泊面积减小;山脉隆起后,里海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局部气候变得干旱,水量减少、蒸发加剧,湖泊水量减少、面积缩小,向内陆湖演化。(3)里海补给形式由冰期末期的冰雪融水补给变为河流补给。河流补给量有限且携带盐分注入里海,由于里海没有出水口,盐分难以排出,又因气候变暖蒸发加剧,里海水量减少,最终导致盐度升高。(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里海形成湖泊的必要条件为两大板块的北移,两大板块继续保持目前运动趋势不变继续北移,是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六)不遗漏过程环节,注意过程的时间性

答题过程要精细,表述时要用地理语言。综合题一般按点给分,所以要按地理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次序逐一描述。忌概括太简单,也忌滔滔不绝。

(2018年全国卷Ⅰ,37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图10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解析】(2)据材料可知,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时,一般降水量基本不变,降水量等于蒸发量加上径流量,所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乌裕尔河为内流河时,随着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蒸发量随之增加;经过较长的一段时期,蒸发量等于降水量,这时扎龙湿地面积就会稳定,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3)河水泛滥不断为湿地带来矿物质,湿地水属于内流流域,没有外泄通道,盐分难以排出;同时受全球变暖影响,湿地水分蒸发加剧;再因人类生产生活大量用水,也使注入湿地的河水减少。随着时间推移,盐分在湿地中积累,湿地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答案】(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猜你喜欢
里海贝壳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银贝壳
这才是搁置争议的正确打开方式
里海适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吗?(答读者问)
贝壳里的海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贝壳巧变身
小小的贝壳一幅幅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