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现在和未来
——以全国卷为例谈地理事象发展变化过程试题解读

2020-11-13 08:53重庆李兴科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事象里海湖泊

重庆 李兴科 周 飚

近几年高考全国卷中出现考查地理事象发展变化过程的试题,着力点仍然在地理核心素养及四大高考地理能力的考查上。例如2019年全国卷Ⅰ中第36题考查澳大利亚汽车工业的发展变化,再如2019年全国卷Ⅲ第37题考查德国鲁尔区的发展变化。

一、解读考查核心

地理事象发展变化过程的考查其实质就是考查地理四大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能力。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主要指三个维度的地理要素,即综合思维、时空综合思维、地方综合思维。对于地理事象发展变化过程考查的核心是时空综合思维,并联系地方综合思维和地理要素思维。时空综合思维的考查是主线,是让考生明确地理事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能出现变化,不同时期地理要素的改变造成地理事象的变化。

地理事象是以区域为载体,区域有大小不同的尺度,有其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出题者常用其特殊性进行考查,如2018年全国卷Ⅰ第37题对东北地区扎龙湿地的考查。对地理要素思维考查是为了让考生分析影响地理事象变化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需要考生做全面性、系统性和动态性的思考。对于全面性要素的考查就是要做到全面考虑各个要素,不遗漏重要信息。对于系统性要素的考查就是明确要素的整体性和各个要素的差异性,这就需要对各个要素的属性及其关系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形成湿地的基本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差异性。对于动态性要素的考查就是明确地理事物的发展、演变和其各个要素的变化息息相关,要素的改变就会引起其他要素的随之改变;而某个时期要素属性又是相对静态的,所以要抓住影响地理事象不同时期的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变化,全面综合。

二、案例分析说明

下面以案例来说明地理事象发生过程变化试题的考查特点。

【例1】(2019年全国卷Ⅰ,36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本土汽车生产主要由美日几家大型汽车品牌公司控制,整车和零部件工厂主要布局在墨尔本、阿德莱德和吉朗等地(位置见图5)。1974年澳大利亚汽车生产以47.5万辆的产量居世界第10位。1988年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实施取消进口汽车配额限制并大幅降低关税的政策,使世界各地的汽车大量涌入,原本多样化的本土汽车市场进一步细分,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汽车生产成本也居高不下,2016年仅以16.1万辆的产量排在世界第32位。2017年10月20日,最后一条汽车生产线在阿德莱德关闭,宣告本土汽车制造成为历史。

图5

(1)说明澳大利亚汽车生产存续期间,整车和零部件工厂布局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有利条件。

(4)指出汽车生产的退出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1)开发早的城市地区,基础设施齐全,易于配套;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是主要消费市场;劳动力充足;临海,港口多,交通运输方便。

(4)外资撤离,投资减少,经济下滑;相关配套产业萎缩或消失,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更突出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试题解读】以澳大利亚的汽车工业发展与布局为背景材料,考查综合思维能力,涉及时空思维,要素思维和地方(澳大利亚)思维。这两个小问是根据材料中提供的时间线索来设计的,用文字材料来说明澳大利亚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从兴盛到衰退。

试题在设计时首先讨论的是澳大利亚汽车工业布局的优势,需要考生能够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说明。澳大利亚汽车生产存续期间,整车和零部件工厂布局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有利条件主要从东南沿海地区工业区位因素角度分析。具体包括交通、市场、劳动力、基础设施、政策等方面。从历史角度看,澳大利亚东南地区是西方殖民者最早到达的地区,开发较早,城市基础设施齐全,汽车工业易于配套;从自然条件看,气候湿润温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广阔,有充足的劳动力;汽车生产基地都临海,港口多,海上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时空思维的考查主要从汽车生产的退出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需要考虑城市经济的发展,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不利影响看,汽车产业退出,失业工人增加,当地就业压力增大,以生产汽车为主的城市经济出现下滑,且影响相关汽车产业的发展。从有利影响看汽车产业退出后,其他产业进入,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人才等,有利于当地产业转型升级。

【点评】本例题以澳大利亚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来说明人文地理事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其难度相对较小。首先是考生比较熟悉的澳大利亚,其次是汽车工业,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会提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集聚和分散是时常发生的,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必然重新布局工业生产。因此考生只要能够准确分析出影响它的地理要素,联系时空变化,从历史角度和社会发展角度进行阐述,就能得到较好的分数。

【例2】(2019年全国卷Ⅰ,37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图6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图6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参考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量大于蒸发量。

(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试题解读】以里海从海到湖,从淡水湖到咸水湖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涉及时空思维,要素思维和地方(里海)思维。试题基本以里海的时空变化来考查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第一问涉及的是里海从海分离出来变成湖后,该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等要素变化,引起里海的变化,主要是考查要素思维。第二问、第三问考查淡水湖与咸水湖形成的主要要素,涉及补给、蒸发要素。考生要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分析说明,侧重考查时空思维和要素思维。第四问继续以时空变化为线索,推测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第(1)问,从地貌角度分析,由于大高加索山脉隆起,里海与地中海分离,里海变成湖泊;从气候角度分析,该区域处于西风带内,大高加索等山脉隆起,阻挡西风从地中海带来湿润气流,里海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气候干旱,大陆性特征明显,蒸发量大,湖泊逐渐演化成内陆湖;从水文角度分析,山脉隆起使得注入湖泊的河流减少,盐度增加,加上湖泊面积变小,最终变成咸水湖。

第(2)问,位于末次冰期的晚期,气候转暖,气温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加;但气温还是较低,蒸发量较小;冰雪融水补给大于蒸发量,盐度低,所以里海一度成为淡水湖。

第(3)问,材料提到“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所以里海的补给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转变为以河流补给为主。而河流为内流河,水量较少,加上河流带来大量的盐分,逐渐在里海积累。加之前面分析到的地形隆起,气候更加干旱,蒸发加剧,湖泊含盐量升高,最终演变成咸水湖。

第(4)问,里海成为湖泊是由于地处板块消亡边界,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北移形成的,所以未来继续北移,黑海和地中海也会演化为湖泊。

【点评】本例题以里海由海到湖的发展历程,来说明自然地理事象的发展变化过程,难度中等。首先考生对于里海的理解应当基于区域地理的学习,以及对中亚地区咸海的了解,来推断相关的地理事象变化过程。因此相对来说对考生把握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其次要求考生能够认识到海洋变湖泊的主要原因应当是板块运动,形成高大山脉,造成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等要素发生变化。最后使其能够对发展过程中某些特殊地理事象,通过要素综合来进行解读。如本题中的湖泊变淡水湖、淡水湖变咸水湖所涉及的主要地理要素及其变化产生的后果,能够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还可以举一反三进行论证以后可能发生的地理事象的发展变化。

三、梳理地理过程

地理事象发展变化过程来源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发展变化过程。梳理自然和人文地理事象发展变化过程有利于从根本上把握基本原理和方法,运用其解决区域中的地理事象的发展变化过程。

目前自然地理过程主要有地球运动、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天气变化过程、水循环过程、洋流形成过程、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地貌演化过程等。人文地理过程主要有人口结构转型、城市化过程、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可持续发展过程等。

主要梳理所涉及的综合要素有哪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是什么,涉及哪些基本原理,最后找到一两个典型的案例加以说明。

任何地理过程都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般要考虑时(过去、现在、未来)空(大小)尺度,自然和人文因素,区分内因和外因,抓住引起地理事象发展变化的主导因素。地理过程及变化问题的解题主要有四个步骤:首先分清属于自然还是人文的地理过程;接着从时空角度,分析其发生发展过程,理清因果关系;然后抓住关键要素,通过分析多个要素,从不同角度进行甄别,抓住主要矛盾,最后运用地理术语,阐述问题答案。

四、提升备考策略

1.基本原理要明确

前面提到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过程涉及的基本原理应当进行梳理,明确相关的地理知识,特别是地理要素和各要素之间变化后产生的结果。如例1中的澳大利亚汽车工业退出产生的影响,以及例2中的里海变成淡水湖和咸水湖的变化过程。

2.图文信息善把握

把握地理试题的图文信息是考生的地理基本技能之一,如何解读图文信息,可以参考相关的文章,笔者也曾经谈过多次。

3.回答问题抓关键

地理问题回答应当抓住主要矛盾,明确应当阐述的内容。通过一定量的试题训练可以提升这种能力。

4.语言组织须规范

猜你喜欢
事象里海湖泊
湖泊上的酒店
东坡词中民俗文化事象浅析
禁戏下行与“以神为戏”之民间事象——以清代城隍演剧为例
这才是搁置争议的正确打开方式
非意象化:论纯意识诗歌的思维
里海适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吗?(答读者问)
诗词教学中的“量体裁衣”与“对症下药”
奇异的湖泊
里海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