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讲解道德与法治课程

2020-11-13 09:43李日瑛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李日瑛

本文系邢台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发展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标的初中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801225)

摘要: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不是三大主科之一,但是它的重要程度不亚于语文、数学、英语三大主科。当今社会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学生个人的素质以及品德的熏陶也极其重要。学生在学习之前,首先要学会做人,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极高的法治精神。而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就是在学生繁重的课业压力之余,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培养,同时为学生普及基础的法律常识。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是我们学生不容辜负的好时代。在这个时代,每一位学生都应该肩负起持续奋斗的光荣使命,坚定理想,增强本领,勇于担当,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立志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因此,教师如何讲解这一门学科,如何让学生理解好这一门学科,并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之后,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提升到现实生活中去是至关重要的。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逐渐形成,对于国家与自身的关系、自己所需要承担的责任、怎样肩负起这样的责任都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充当好引领者的身份,让学生在这个阶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法治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4-0001

初中阶段,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学生也进入青春期,对于如何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权利与义务、自由与纪律、学习与工作方面的关系,做怎样的人,怎样做人,怎样生活才能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等,都有了自己的思考,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有了全新的思考。而在此时,学生也很容易进入思想的误区,对自己肩负的责任以及需要做的事模糊不清,产生偏激的想法,误入歧途。教师在教学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时,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对于自己以及自己所处的时代,自己对于家庭、学校乃至社会需要担负的职责,以及学生在这个阶段可以做到什么,应该做到什么,不能做什么等。俗话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初中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重任。新时代的初中生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初中生才能真正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一、正确认识自己的理想、家庭的理想乃至国家的理想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初中生应该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夯实综合素质基础,着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展现新的风貌、新的姿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学生在理解这一理想时,要结合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我们是一名初中学生,能力有限,无法直接参与国事,也没办法直接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我们学生能够做的,就是把自己手头的学业搞好,努力学习,力争上游,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同时也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也要引导初中学生正确认识理想的含义,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国家的未来在哪里。首先明确自己的理想,理想可大可小,可以是下一次月考的成绩,可以是自己想升入哪一所高中学习,还可以是将来进入社会想从事的职业等。教师可以给学生机会让学生积极发言,向同学表达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准备怎样来实现这样的理想。教师也应该将学生的思想提升一个高度,不仅关注自己的个人理想,更应该关注自己的家庭,乃至整个国家的共同理想是什么,并且思考,现阶段的我们为了实现这样的理想能够做些什么。

二、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意识

当代初中生,要学会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就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有机融合,是新时代初中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要安身立命、成长成才、贡献社会,需要不断地调整自身与他人的关系,不断实现人的社会化。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学习掌握应用道德和法律规范,正确调整自己的行为。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解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思想道德和法律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但二者都是上层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讲解课程的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质。

总之,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当代初中生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每个人都有机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当代初中生一定要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教师也应该教导学生拥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獻,实干进取。青春至美是担当,青年的担当是决定人生价值的最大砝码,是影响时代发展进程的重要力量。“历尽天华称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我们越是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越是需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初中生的担当精神体现为奉献祖国、奉献人民、尽心尽力、勇于担责,必须讲求奉献,实干进取,自觉树立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责任意识,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尽责集体、服务社会、贡献国家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二十五中学054000)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