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型TOPSIS 的易班用户使用粘性评价分析
——以Z 省13 所本科高校为例

2020-11-15 09:56陈清耀郑舒翔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易班粘性理工科

陈清耀 郑舒翔

(1.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8;2.福建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7)

易班平台作为高校网络育人的前沿阵地,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网络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提高高校大学生易班使用粘性是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育人的重要任务之一。[1]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学生把思想动态和行为倾向从线下迁移到线上,大量的学生走向微信、微博和QQ 等各个社会化网络平台,其应用模块的拓展开发,传播的信息资源更多以社会用户群体需求为导向,[2]且该类网络平台无法进行及时互动,学生对于各类社交平台又有相对个人主观倾向性,故基于社会化网络平台的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建设管理容易出现“信息孤岛”现象。

易班平台的发展填补了专属高校大学生互联网阵地的空白。其于2007 年诞生于上海,由最初的网上Web 1.0 e-class,到如今实现了PC 端升级改版和移动端的战略转型发展,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3]然而,由于校园易班生态圈尚未建立完善,社交网络平台和互联网电商服务类应用产品的快速综合化发展以及易班自身平台建设的滞后性等问题都给易班平台发展成为垂直细分于国内高校市场的主流互联网产品带来巨大挑战。[4]因此,对高校内部易班用户使用粘性进行有效的评价分析,从而找出校园易班建设分布特点,能够精准定位易班建设的方向和重点,为校园易班发展的总体规划提供依据,为构建易班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大数据平台和打造基于易班平台的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保障。

本研究选取Z 省13 所本科高校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易班建设特点,结合熵权法对传统的TOPSIS 法进行模型优化,基于改进型TOPSIS 法对高校易班平台用户使用粘性进行量化考评,为Z 省针对各高校易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成效制定考核奖惩机制提供依据,本研究方法可推广至全国,对全国各高校易班平台建设现状特点进行大数据分析,为国家“易班推广计划”的投入方向和重点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一、易班平台建设融合“三全育人”理念

易班平台作为高校网络育人的重要平台之一,其定位为专属于高校大学生的综合性互联网社交平台,覆盖高校生活服务、文化娱乐和教育教学等各方面,是在“大思政”格局下高校积极融合“三全育人”理念的网络阵地,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自身建设的指导思想,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以高校主导性原则实现高校辅导员、专任教师、专家学者等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线上交流互动,融合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全方位育人,实现立德树人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有机结合。高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中心,有机融合“三全育人”理念,积极推进易班建设。

(一)全员育人,汇聚育人合力

全员育人。即所有教职工和学生自己都参与到育人工作中,各高校分别成立易班工作站,在二级学院内成立易班分站,在班级中由副班长兼任班级易班班长,形成校、院、班三级组织架构,为易班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提供稳定的组织保障。从校领导、专任教师、班导师、辅导员到学生,其既是易班平台的工作者、使用者和建设者,更是易班平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者,基于易班平台,形成多方联动机制,构建全员育人合力,推动易班平台向“高校教师主动育人,高校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思政课堂发展。

(二)全过程育人,构建“大思政”格局

全过程育人。即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生离校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各高校将易班平台建设与立德树人工作深度融合,基于易班平台,感知学生网络行为,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打造“易班迎新”“网络文化巡礼月”“易班优课”等特色育人品牌活动,构建“全程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优化学生成长过程,形成开放、立体、动态的育人过程,聚焦育人效果端,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

(三)全方位育人,建立健全育人载体

全方位育人。即整合优化资源,促进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有效衔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网络课堂,构建起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各高校立足易班平台,以传统的线下学生活动、课程教学、党建工作等为基础,打造“易+”课堂,“易+”党建,“易+”学工等精品项目,建设网络育人、文化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全方位格局。将立德树人工作全方位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环节。建立健全“立德树人”的“互联网+”载体,形成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育人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改进型TOPSIS 模型构建

(一)改进型TOPSIS 模型简介

TOPSIS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亦称“理想解法”,其作为一种有效的综合决策评价分析法,通过构造各评价指标的最优解和最劣解,计算对比每个方案到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即相对贴近度),进而对各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排序,从而选出最优方案。[5]理想解是一个虚构的解,其每个属性值都是决策矩阵中该属性的极值,即:正理想解是虚构的最优属性值,负理想解是虚构的最差属性值。合理确定方案中评价指标权重是科学构建评价模型的重要一环,本研究在传统的TOPSIS 法基础上,结合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从而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客观合理的量化考评,避免传统TOPSIS 模型确定各评价指标的主观性。

(二)熵权法模型

熵源于热力学理论,其表示热力学系统的紊乱程度,系统有序性越高,熵值越小,反之亦然。因此,将熵引入到综合评价体系中进行评价指标权重确定过程中,指标的信息熵越小,即反应其变异程度越大,则其在综合评价体系中提供的信息量越大,故其指标权重也相对越大;相反,指标的信息熵越小,则其权重也越小。[6]

设X 为m×n的多目标决策矩阵,m 为目标方案数量,n 为评价指标数量,将X 无量纲化为矩阵

其中:

依热力学理论熵定义,第j 项评价指标的熵为:

其对应的差异性系数:

则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大小为:

(三)改进型TOPSIS 法评价步骤

1.构建初始数据矩阵

m 个评价对象,n 个评价指标构成初始矩阵:

2.数据的规范化处理

在综合评价过程中,需对原始数据的属性值进行规范化处理,主要有三个作用:(1)属性值一般包括效益型、成本型和区间型等,直接使用原始数据进行决策,不便于从数值大小判断方案优劣;(2)非量纲化,多属性数据综合评价的一个难点是不同数据属性间的不可公度性,因此,在决策或评估过程需排除量纲影响;(3)归一化处理,不同指标的属性值的数值大小差异较大,为便于直观评价,需将各指标数值归一化到[0,1]区间上。

通过向量规划化的方法求得规范决策矩阵。设规范化决策矩阵B=(bij)m×n,其中:

3.构造加权规范阵Cij(Cij)m×n。由上述熵权法求得的各属性值的权重向量ω=[ω1,ω2,…,ωn]T,则:

4.确定正理想解C*和负理想解C0

设正理想解C*的第j 个属性值为,负理想解C0第j 个属性值为,则:

5.计算各方案到正理想解与负理想解的距离。各备选方案到正理想解的距离为:

各备选方案到负理想解的距离为

三、实证分析与讨论

(一)易班推广效果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易班平台虽作为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但是目前国内尚未出现对于高校易班平台建设效果的定量分析评价研究。本研究以2017-2018 学年Z 省13 所本科高校易班建设发展情况为例,选取该学年易班网络文化巡礼月系列活动获奖人数(x1)、易班活动立项数(x2)、微电影节系列活动获奖作品数(x3)、易班网帖子数(x4)、易班活跃指数(x5)等五个指标作为13 所高校易班平台建设成效的综合评价指标,如表1 所示:

表1 2017-2018 学年Z 省13 所本科高校易班平台推广情况表

(二)数据分析处理

首先将上述13 所本科高校的5 个易班平台建设效果评价指标构成原始矩阵A。

基于公式(1)~(5)计算各指标权重系数ω=[0.16,0.41,0.2,0.11,0.12]T,基于公式(7)~(8)计算矩阵A 的加权规范矩阵Cij=(cij)m×n,如表2 所示:

表2 加权规范化处理

进而通过公式(9)~(10)计算正理想解C*、负理想解C0:

根据公式(10)~(13)计算13 所本科高校与正理想解与负理想解之间的距离,进而计算接近度,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Z 省13 所本科高校易班平台用户使用粘性综合评价排序

(续上表)

(三)结果与讨论

由表3 可知,13 所高校中,易班平台用户使用粘性最好的是C 高校,=0.516;E 高校次之,=0.487。易班平台用户使用粘性最不理想的是G 高校,M 高校次之,其D1值分别为=0.101,=0.127。将各高校接近度值从小到大排序并绘制折线图,由图1 可知,2017-2018 学年Z 省13 所本科高校易班平台推广效果总体上发展不平衡、总体上依据接近度f*值大小可分为两类:其中G 高校、M 高校、I 高校、B 高校、L 高校、J 高校、A 高校、K 高校以及D 高校等9 所高校的值总体在(0.1,0.2)区间附近,而H 高校、F 高校、E 高校以及C 高校等4 所高校的值都超过0.4;从学科类别来看,文史类高校的易班平台效果明显优于理工科类高校,在理工科类高校中,C 高校独树一帜,为理工科类高校建设高水平易班平台增强信心。因而,在后期的易班平台建设推广中,应发挥C 高校在理工科类高校中的标杆作用,并鼓励理工科类高校深入文史类高校调研学习易班建设经验,促进各高校易班平台建设协同发展,为构建易班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大数据平台和打造基于易班平台的智慧校园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1 13 所本科高校易班平台推广效果折现图

四、易班平台推广发展建议

Z 省结合各高校具体情况整合各类资源,积极推进易班平台推广建设。上述分析表明,虽然Z 省在易班平台建设推广的初创阶段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各级高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因此,必须提高大学生总体参与度,全面、系统地推进校园易班平台建设。[8]

(一)发挥专业优势,打造易班轻应用实践中心

德才兼备是教育的主导思想,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际中,不同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在思想观念、政治高度和逻辑思维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且在理工科专业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能力相对薄弱,且思政教育干部队伍专业化程度低等特点,进而导致理工科类院校生思想上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技轻德”的意识观念,偏重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易班平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容易被理工科大学生所忽视,因而,应该充分利用理工科专业优势,发挥理工科学生的应用开发能力,打造易班轻应用实践中心,引导理工科学生在轻应用开发实践过程中实现理工科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渗透,并基于轻应用平台建立专业知识库,传播理工科专业知识,并鼓励和引导专业教师通过易班平台与学生沟通交流,推进易班客户端的普及,使理工科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和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潜移默化地提升理工科学生对易班平台的使用粘性。

(二)基于易班平台,打造“一站式”智慧校园

用户初次体验满意度往往是影响新载体用户使用粘性的重要因素,大部分首次登陆的易班用户为高校一年级新生,如果新生第一次进入易班平台就获轻松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资讯,帮助新生熟悉校园环境,了解入学手续的相关业务流程,则就很容易形成易班平台与新生的粘合关系;反之,如果新生第一次登陆易班网站,链接反应慢、网站结构布局不合理或操作步骤繁琐,则在接下来的四年大学生活中很容易对易班平台产生排斥心理。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易班平台的用户初次体验满意度,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应用开发,充分利用易班平台强大的开放性功能,基于SOA 架构,整合校内门禁系统、一卡通、课程成绩查询等各种服务功能,提供所有校内资源入口,基于易班平台,打造“一站式”智慧校园,从而提高易班平台的用户使用粘性,并成立易班大数据研究中心,通过研究大数据把握学生思想和行为动态,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结论

易班是“互联网+”环境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主阵地,为深入了解高校易班平台建设现状,量化考评高校易班用户使用粘性,精准定位后期易班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本研究选取Z 省13 所本科高校为例,其易班建设特色在于有机融合“三全育人”理念,实现汇聚全员育人合力、构建“大思政”全过程育人格局,建立健全全方位育人载体。结合熵权法对传统的TOPSIS 法进行算法优化,避免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的主观臆断性;基于改进型TOPSIS 法对各高校的易班平台用户使用粘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排序。

结果表明:G 高校等理工科类高校的易班平台建设水平与E 高校等文史类高校存在一定差距,同类别高校发展水平较为接近,C 高校易班平台的建设模式为其他理工科类高校的易班建设指明方向,Z 省13所本科高校易班平台用户使用粘性总体上存在发展不平衡且呈现明显的二梯度现象。针对学校易班平台建设当前总体发展特点,提出要把握理工科类学生思想特点,发挥理工科专业优势,建立易班轻应用实践中心,引导理工科学生在轻应用开发实践过程中实现理工科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渗透;并重视用户初次体验满意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易班平台,打造基于易班平台的“一站式”智慧校园,全面提高易班平台的用户使用粘性。本研究中的Z 省13 所本科高校易班建设特点对其他高校乃至其他省份易班平台建设具有普遍的参考价值,本研究方法可延伸至国家宏观层面,针对全国高校的易班平台用户使用粘性进行评价分析,进而分析易班平台用户使用粘性的时空特征,为国家易班建设的投入方向和重点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易班粘性理工科
一类具有粘性项的拟线性抛物型方程组
皮革面料抗粘性的测试方法研究
带粘性的波动方程组解的逐点估计
浅议易班在高校共青团改革中的作用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高校易班平台建设现状调研*
——以嘉应学院为例
高等学校易班平台推广建设探析
辅导员应用“易班”开展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理工科类高职女生管理工作探究
家庭医生增强基层首诊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