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教学中“串门”现象的解决策略

2020-11-16 02:17王琼州
艺术大观 2020年23期
关键词:串门合唱教学有效措施

王琼州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对现阶段合唱教学中存在“串门”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来探讨解决合唱教学中“串门”现象的有效措施,以改善合唱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使之能够认真投入于合唱中,提高合唱教学质量,满足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推动合唱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合唱教学效益最大化,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增强学生的音乐体验感。

关键词:合唱教学;串门现象;有效措施;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3-0-02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课程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旨在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标指导下开展更为高效的音乐教学课程。在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忽视。合唱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一项具有较强集体性的课程,属于声乐艺术类别,可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在合唱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串门”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多种,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并实施针对性措施来加以解决,转变传统的合唱教学观念,以提高合唱教学水平。

一、现阶段合唱教学中存在“串门”现象的原因

(一)缺乏兴趣

合唱教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对演唱学生的要求比较高,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呈现出不错的教学效果。部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依然坚持陈旧的教学观念,实施灌输式教学,并未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整个教学课堂十分枯燥,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对合唱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以至于其对合唱学习的投入并不多,难以满足于合唱教学目标。教师对学生的合唱能力和心理想法缺乏了解,彼此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致使其在授课的时候并未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从而影响了合唱教学质量。而且部分教师只注重于最后的结果,却忽视了学生在合唱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不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1]。也正是由于学生对合唱兴趣匮乏,导致其在合唱的时候并未全身心投入,很容易就出现“串门”现象。

(二)学生的音乐能力有待提升

合唱教学需要的并不是某一个学生能力的突出,而是需要学生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但由于部分学生的听觉能力、演唱能力并未达到合唱要求,致使其在演唱的过程中无法准确地把控音准,出现跑调和“串门”等问题[2]。教师并未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应的训练,以至于学生的演唱水平得不到提升,影响了最终的合唱效果。在日常训练过程中,教师只重视学生的演唱练习,却忽视了理论上的讲解,没有传授学生演唱技巧,这使得学生的演唱训练成效比较低。

(三)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训练方式过于单一,教学方式较为陈旧,以至于合唱学习的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的兴趣不高,很难集中注意力。常常都是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学生在演唱方面过于被动,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自身思维未能得到体现。也正是如此,导致学生对音准的听辨能力较为薄弱,缺乏长期的听觉训练,以至于其在进行合唱的时候,对自身声部的音准把控不强,也难以分辨出其他声部的音准,容易出现“串门”现象[3]。

二、解决合唱教学中“串门”现象的有效措施

(一)重视音准问题

对于合唱教学来说,最为基础和重要的部分,就是帮助学生找到歌曲的音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合唱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合唱教学中所谓的“串门”现象,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音准把握不好,当学生对所唱歌曲的音准把控不到位的时候,便会被带跑到别的声部中,没能坚守住自己所在的声部。为此可从以下方面来改善学生的音准问题:

一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听觉训练,让学生能够把握好音准,不跑到其他声部中。学生想要将歌曲的音调准确唱出,需要有一双灵敏的耳朵,要会听旋律,分清不同声部音准之间的差异性,找到自己声部的音准。提高学生的音准,锻炼学生的听力,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工作,教师需要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将合唱歌曲中的不同声部旋律提炼出来,将其作为单独的音乐予以学生欣赏,进行赏析教学[4]。

二是要做到循序渐进。指的是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循序渐进地训练。可先根据科谱来进行演唱,然后再慢慢加入歌词。在合唱曲目中,两个声部的音调、旋律有所不同,但歌词相同,因此想要学生音准得到提高,就必须先牢牢把握歌谱中音准,才能在加入歌词的时候不跑调。

(二)创新教学方式,实施多样化的合作模式

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合作模式,让学生进行完整的歌曲演唱。

其一,可以采用声音搭桥法,一一突破歌曲中的重难点。所谓的声音搭桥法,指的是在歌曲演唱训练过程中,先让一个学生开始演唱,再加入另一个学生演唱,一个接一个的合作演唱,这种训练方式具有较好的优势,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听觉去找到准确的音调,调整音色,使自己的声音融入整個合唱中,找到平衡点,找到和谐的声音[5]。

其二,可充分发挥乐器的作用。为了使学生在合唱的时候保持准确的音准,可利用乐器来帮助学生进行训练,通过唱、奏、听等循环练习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单一的训练方式,培养学生对合唱训练的浓厚兴趣,帮助学生找到准确的旋律,把控音准,以免在合唱的时候出现“串门”问题。

(三)巧用和声,增强感官体验

在演唱过程中,想要保证学生准确的音准,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听觉训练,锻炼多声部的默契程度外,还需要考虑音程、和声部分的内容。二声部类型的歌曲,对学生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要从横向旋律上进行音准、音色、节奏等方面的把控,还需要从纵向上来提升和声水平,如此才能防止在合唱的过程中“串门”。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强调和声。在进行合唱训练的时候,教师可采用先听后唱的方式来训练,也就是说教师先弹奏三次音程,让学生在第四次音程的时候进入,彈奏第五次音程的时候,让学生对照,通过听觉来分辨旋律,形成多声部感觉,帮助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既能够把控自己声部的音准,又能分辨出其他声部的音准[6]。

第二,教师可充分发挥三度音程训练的作用,让学生学习旋律配合,从而避免在合唱中出现“串门”现象。这是合唱教学中的基础教学方式之一,指的是教师先予以其中一个声部进行指导,然后再让其他声部依次进入其中。教师可以先和高声部的学生进行合作,弹奏低声部,再让低声部的学生从轻唱到大声唱,跟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低声部学生演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自身的声音大小,不再演唱整首乐曲,而是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予以一定的指导,当学生适应之后,使两个声部的旋律相结合,以保障歌曲合唱的顺利进行。

第三,可采取和声伴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音准。大部分时期教师在训练学生的歌唱能力时,都采用旋律伴奏的方式,可帮助学生找到准确的旋律,但这种方式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会对学生自己找到音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当教师不再弹奏旋律伴奏的时候,学生就很容易跑调。为此,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应当通过和声伴奏来对学生进行训练,增强学生的合唱感,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合唱教学中出现“串门”的因素比较多,需要实施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从本质上来说“串门”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学生对音准的把握还不够正确,那么在合唱训练中教师应当针对这一问题来实施科学的训练方法。传统的训练方式俨然无法满足于现如今的训练需求,应当予以改善,创新合作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合唱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促进学生合唱音准水平的提升。可于合唱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教师予以学生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准歌曲中的音准,学会分辨不同声部的音准,增强和声感,从而保障合唱教学质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暴羽.合唱教学中“串门”现象的解决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5(11):18-21.

[2]王雨薇.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06):76.

[3]孙骏.中小学合唱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黄河之声,2017(19):64.

[4]李奕黛.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电脑乐园·信息化教学,2019(01):49.

[5]林小兰.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新课程·上旬,2019(03):69.

[6]郝晓静.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1):32.

猜你喜欢
串门合唱教学有效措施
数字宝宝在串门
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机关:有些事儿不要多问
别让串门成了“奢侈品”
船舶涂装工艺技术改造中的环保技术研究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基于能力培养的合唱教学方法探究
女儿爱上了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