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在电气自动化专业中的教学应用

2020-11-16 12:20林珊
中国电气工程学报 2020年15期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电气自动化教学应用

林珊

摘要:电气自动化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需要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才能有效提高专业水平和操作水准。因此,教师在一体化的教育模式下,開展电气自动化学科的教学活动,应转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感念,进行教育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此,文章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理论和实践脱节问题,就一体化教学理念融入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实践的意义和应用进行了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电气自动化;教学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工业的不断发展使电气自动化技术方面的人才市场有着相当大的潜力。由于电气自动化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新兴学科,涉及的计算机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硬件与软件智能连接技术多个领域,因此通过一体化的创新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让学生把各个学科的知识点融合在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框架内,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而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学应用的普及,更是对一体化的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一体化教学概念及其应用于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意义

分析一体化教学是指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既要涉及理论知识,也要包括实践操作,以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所学理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将企业真实的生产标准和任务与学校教育对接,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社会的真实需要一致,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并掌握将来就业所需要的实际操作技能。电气自动化是电气信息领域的高新技术,实践性很强,课程涉及计算机、机械工程,小到一个零件的生产、大到国防工业,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各行各业都有它的身影。当今社会对电气自动化领域的高端人才需求极大,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术人才是当前要务。将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电气自动化教学,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促进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国家建设和企业发展培养出电气自动化领域的“精兵强将”。

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工作现存问题分析

1.学生学习遇到的问题

一方面电气自动化专业涉及的学科比较广泛,理论知识相对比较难易理解,再加上课程学习时间有限,课外高校的生活比较丰富,导致很多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有畏难情绪,导致学习兴趣不足;另一方面很多学生误以为电气自动化只需要掌握设备实操就能够满足日后的工作要求,导致其没有学习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并不浓厚,这样使得即使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再先进,而学生却没有一个主动配合的意愿,那就不可能产生应有的教学效果。

2.老师教学遇到的问题

一是现有的专业教材内容对学生的要求与技师学院当前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因为专业教材内容注重的是理论知识对学生整个专业体系的构造,而技师学院对该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以实操为主,理论为辅,主要强调学生的适应社会工作需要的应用能力,这种理念的偏差让老师在教学中不好平衡和把握教学效果。二是一直以来技师学院老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尤其是课堂“填鸭式”的一言堂授课方式,即时是在一体化教学新模式下,对于一些无法创新教学方法的老师而言,也只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无法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效率大大降低;最后是当前的技师学院教育制度仍然是唯成绩论的应试教育制度,对老师教学的考核看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不是其综合能力,这就使得老师在教学中不敢过于注重应用技术的教育,从而限制了学生电气自动化专业全面能力的提升。

三、一体化教学在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1.“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导者,直接决定教学活动的最终实效,是教育领域永远也无法绕开的话题。针对现实存在的电气一体化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的现状,应大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使其在一体化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1.1走出去。学校应该在制度及课程安排上科学施策,鼓励校内的电气一体化教师走出去,到相关企业的生产一线去参观、在各个岗位上亲身实践,拓展自己在各专业领域和环节的实践经验。教师也应该把握机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身其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和本专业教学实践相对照,反复打磨,将在企业一线积累的实践经验转化为课堂上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1.2请进来。将电气自动化领域的专家和相关知名企业的优秀工作者请进大学校园、请上电气自动化的课堂,是快速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措施。这一过程中,积极有效地与之进行沟通交流,就专业问题和教学经验互相切磋探讨,科学合理地对他们的待遇问题和时间安排统筹安排,都是必不可少的。

2.改革教学模式

专科院校的电气自动化学科具有较强的独特性,要求学生具备动手操作的能力。因此,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化,教师开展电气自动化的教学活动时,应改革教学模式,打破以往教学理念的束缚,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满足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更好的开展工作。教师在改革教学模式时,应将学生所需的岗位技能与专业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效融合,从而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成为一名高素质的电气工程师。专业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程包括自动化仪表组装、维修、调试和电气维修等。对于这些课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改革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促使学生能够掌握有效的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以科技信息为理论基础,实现理论操作相结合一体化教学

在电气自动化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该立足于科技信息本身,强化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生拥有过硬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实际操作中减少操作错误,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是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关系,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忽略强化理论概念的作用,不脱离技术理论的实践练习才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因此,在电气自动化一体化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时,采用多元化的理论知识输出形式进行教学,比如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的形式,为学生创设多感官刺激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技术理论的理解由静态变动态,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纳和理解,活化学生的技术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或者教师可以通过使用电气自动化器材模型,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为以后的实践教学打下良好基础,实现理论操作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之间通过自由交流,互通有无,在交流过程中互相答疑解惑,以此开发学生学习电气自动化知识的自主性,使电气自动化一体化教学方式的效率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总结

在教学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下,开展电气自动化的教学活动,应努力培养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以及其自身的认知能力。所以,学校要加强信息化硬件与软件设施的投入力度,老师要通过培训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方可适应新时代下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廖镇勋,王珏.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才智,2015(17):90.

[2]谢忠志.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3(9):53-54.

猜你喜欢
一体化教学电气自动化教学应用
机修钳工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探索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渗透与实践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中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关于电气自动化在机械采煤中的应用研究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