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著作,感受文化魅力

2020-11-17 02:19王晓四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现状分析教学策略阅读教学

王晓四

摘 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对此,语文教师需要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掌握多种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策略做出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现状分析 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活动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其语文综合能力的基础,也是广大语文教师重视的教学内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不断创新,开拓学生的思维,实现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

一、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情况将会导致小学生过度依赖教师,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得不到有效锻炼。因此,小学生应该回归语文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辅助力量,对小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样才能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以教材为主进行详细解读,再通过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帮助小学生理解课本内容,同时关注小学生在阅读课堂上的表现。语文教师要为小学生创设一个自由愉悦的阅读环境,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鼓励小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内心的想法,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例如,在读完《小蝌蚪找妈妈》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若学生回答正确,则对他进行鼓励和表扬;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要让他不要沮丧,引导他从课文中找到正确答案。

此外,语文教师可以把自主阅读运用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小学生阅读的经典著作,从创作背景、篇章结构、思想内涵等几个方面,让小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小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相关阅读情境,感悟文章的真情实感

如何让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教学课堂中,是需要语文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在课堂上,部分小学生因为阅读文字过多等问题,失去学习的兴趣,认为阅读枯燥乏味,从而导致语文成绩低下,跟不上教学进度。因此,语文教师需要为阅读教学创设一个和谐的情境,并引导小学生快速融入其中。

通过进入情境,小学生能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兴趣。小学生首先要对文章有一定的感觉,才能深入地进行阅读和学习,才能对文章内容产生深刻的理解。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丰富的情感,将小学生引入阅读课堂中。语文教师先进行示范朗读,带入自身的情感,有时候也可以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在语文教师的示范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经典著作的情感内涵,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三、设计课堂阅读方式,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如今,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加以指导为辅的传统阅读方式,对小学生的吸引力逐渐减弱。这种方式会导致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注意力分散,无法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因此,课堂阅读方式的设计非常重要,语文教师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

阅读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要先了解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小学生的阅读特点进行分析。小学生常常会因为句子结构复杂而中断阅读,也会因为语句难理解而失去阅读的耐心。为了让小学生能流利通顺地阅读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经典著作,在有了一个思想框架之后,小学生会借助这个框架,耐心阅读,慢慢地体会文学作品的美感。

语文教师可以从文章中截取一段进行讲解,例如结构复杂的长难句,用以解决小学生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小学生往往不会进行完整的阅读,因此语文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分组阅读,每个小组阅读不同的段落,或者以接力的方式进行阅读,最后再评选出最优秀的小组,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小学生在对理解文章意境有困难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默读,这样做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对文章进行更好的理解。

四、加强课堂朗读训练,体会阅读经典的韵味

在传统小学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往往只是一问一答的关系,小学生在阅读中往往只是被动回答问题,这使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学习主动性变差。语文教师若没有监督到位,小学生很容易松懈,在之后的语文学习中也会更加消极。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活动的开展需要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进行充分对话。因此,教师需要抓住阅读教学的重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了许多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对于小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多读经典名著。

例如,在课上,老师可以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惠崇春江晚景》,它是由苏轼写的一首题画诗。所谓题画诗,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意思是,中国画的空白处,由画家本人或他人写上一首小诗。诗的内容可以抒发作者的感情、谈论艺术的见地、咏叹画面的意境。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分小组朗读吧。”同时,语文教师需要注意经典著作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有的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例如鲁迅、冰心、郭沫若、叶圣陶、朱自清等名家的经典作品,都会对小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想要感受经典作品的韵味,小学生需要认真朗读,边读边思考,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经典作品中的语言文字进行体会,让学生吸取经典作品中的文化精髓,体会文章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五、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由于考试的压力,部分教师仅关注学生的语文成绩,为了让学生获得高分,只重点讲解阅读题的分析技巧、答题技巧等,却忽视了阅读的真正意义。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安排紧凑,留给学生课上阅读的时间实在不多。因而,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閱读中,语感非常重要,它以人的感性认知为基础。想要训练学习的语感,就必须让其阅读大量的材料。课外阅读作为提高学生阅读量的主要途径,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感。因此,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开设这样的教学活动:“同学们,大家喜欢看书吗?同学们回家之后可以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来阅读。当然,如果有同学不知道看什么,老师可以推荐三本书,它们分别是《金色童年》《校园》《假日行动》。大家看完书之后,我们在下周三下午的第二节课,一起来分享感悟。”

教师通过开展这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和读书交流会,激励学生去扩充自己的课外阅读量,增强自己的语感和语文素养。学生既能够在阅读中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课外知识,又能积累写作素材,提升写作水平。由此可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应重视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法。语文教师需要进行教学策略的创新,加强对小学生的阅读训练,找到适合小学生阅读教学的最佳方式,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孟令军、辛琦媛、倪晶《误区与纾解: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

[2] 刘东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西部素质教育》2020年第7期。

[3] 张娜《体验式教学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中国校外教育》2020年第9期。

[4] 贾淑君《浅析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学周刊》2020年第8期。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教学策略阅读教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