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教育与挫折教育

2020-11-17 02:51张玉安
关键词:陈某王某挫折

张玉安

我从事基础教育的实践、研究多年,对当下教育方式颇为忧虑。尽管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投入越来越大,手段越来越先进,但在培养人的问题上仍然存在一些误区,导致事倍功半,甚至贻害孩子。

随着时代进步和素质教育发展,我们欣慰地看到,在校园和家庭教育中,人们的理念发生着可喜变化,填鸭式、虎妈式教育方式大量减少,遵从生命成长规律、注重人格塑造的教育方式不断增多。然而,教育要素不健全现象仍比较普遍,比如:重学校教育,轻家庭教育;重智力教育,轻品德教育;重激励教育,轻挫折教育等等,都制约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也对激励教育和挫折教育展开了自己的思考。

激励教育和挫折教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激励,能让孩子树立信心,勇于进取;挫折,能让孩子直面困难,变得坚强。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关键要用得恰如其分。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激励是非常重要的,但不可简单化,或过于直白,暗示性的激励往往影响更大更深远。西方有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正面暗示,某教育专家到一所乡村学校考察,指着几个学生当众说:“这几个孩子潜力极大,将来必成大器。”校长、老师及同学都觉得奇怪,因为这几个孩子都很平常,甚至毛病不少,但专家的说法他们不敢怀疑,就开始注意观察这几个孩子的变化。二十年后,这位专家又来到这所学校,校长、老师们敬佩地说:“您真有眼光,当年您看准的那几个学生,果然都成了栋梁之才!”专家笑道:“我只是随便指了几个孩子,他们能够成才,关键是你们的关注,还有他们自己的进取。”还有一个是反面暗示,某心理专家对一名死刑犯说:“如果你能在零下20度的特制冰箱里坚持12小时,就可以免除死刑。”死刑犯体格极棒,爽快答应,吃饱后钻进冰箱。专家锁好冰箱门,啪地推上电源,说计时开始。其实电源是假的,根本没通电。可是,12小时后,当人们打开冰箱时,犯人已经死亡,所有体征都与冻死的人一样。这两个案例,恰好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暗示性激励的强大力量。

现在,多数家长、老师都能运用激励手段教育孩子,毋庸多讲。需要提醒的是,激励要有原则和分寸,不可过头、过滥,否则会适得其反。俗话说,温室里的花草经不住风吹日晒,宠大的孩子承受不起丝毫打击。适当让孩子受些挫折,经些风雨,是教育的必需。

国内某名牌大学两位硕士研究生,同住一间宿舍,生活上互相关照,学业上彼此激励,一直是好朋友。可是,当校方公布保送博士生名单后,王某榜上有名,陈某名落孙山,王某压抑不往内心的激动,打电话给家长报喜;陈某却几近崩溃,他怀疑王某背后搞鬼,心生仇恨,趁王某不备,在其水杯里下毒,結果王某身亡,陈某被判死刑。培养两个高材生,家庭、学校、国家要花费多少财力心力,就这样瞬间化为乌有,多么让人心痛。陈某从小就是学习尖子,在赞扬声里长大,没有经受过挫折,没有品尝过失败的滋味,打击一旦来临,才看出他的心灵是那样脆弱。

一些发达国家是很重视挫折教育的,他们把挫折教育融入了日常生活,有些学校甚至开设专门的课程。孩子学步时,我们的家长总是紧紧跟在后面,眼看孩子要倒,赶紧伸手相扶;而西方的家长往往在前面慢走,孩子跟着,当孩子摔倒时,并不帮助,只是鼓励地望着孩子,让孩子自己爬起来。前者体现的是为孩子包办一切的溺爱,后者体现的却是让孩子自立自强的意念。

日本有所小学开设挫折教育课程,每学期都有独特的活动。比如,班主任宣布,明天老师带同学们爬山,并在山顶上设宴庆贺。同学们异常兴奋,早早地赶到集合地点。两个多小时艰难的攀登,使所有孩子汗流浃背,精疲力尽,但他们怀有希望,咬牙坚持着,最终都爬上了山顶。当孩子们饥渴交加,希望开宴时,老师却宣布:山顶是没有宴席的,请同学们下山回家吃饭。所有孩子都瘫软在地,眼里布满绝望和痛苦,但老师已经朝山下走去。过了几分钟,开始有孩子挣扎着站起来,吃力地慢慢下山,其他孩子无助地跟着,没有了上山时的欢声笑语,干裂的嘴唇都紧紧闭着。家长们是提前得到通知的,站在家门口等着,当看到孩子几乎是手脚并用爬回来时,他们并不出手帮助,而是让孩子独立完成最后的行程。

激励教育很重要,挫折教育不可少。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让孩子学会独立。风筝只能在牵线范围内飞翔,而雄鹰却拥有整个天空。

猜你喜欢
陈某王某挫折
“假离婚”导致人财两空
“假离婚”导致人财两空
Holism in Education
代管人可以变卖失踪人的财产吗
挫折
六旬保姆上班第一天腰椎骨折索赔近9万元
强行求欢致女子跳车身亡如何定性
一匹“宝马”引发的无间道
终身不遇
女遝碼稱貴賓廳帳戶可賺回傭騙客50萬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