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里·斯奈德诗作中的生态探索研究

2020-11-18 15:25徐春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斯奈德黑松加里

■徐春捷 杨 静/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一、前言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趋势,人类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但同时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世界文学领域涌现出了一批生态文学家,加里·斯奈德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中深刻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批判了当前人类社会中破坏自然的行为,并尝试探索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道路,对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加里·斯奈德及其生态文学作品

加里·斯奈德是当代美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同时也是一名环保主义者。他出生于美国旧金山,曾在美国西北部长年生活,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过东方语言文学,并加入“垮掉派”诗歌运动。他曾赴日本学习,也曾研究过东西方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并从其中汲取养分,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生态文学思想,致力于探索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路。

加里·斯奈德诗歌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具有丰富多样的特征,因此读者们往往能从其中获得不同的感悟。结合现有的关于加里·斯奈德诗歌作品的评论来看,从艺术结构、文化交叉、边缘文化接受吸纳等方面均可以对其作品进行解读、阐释,生态是其中影响最为广泛的一个视角。

受自身成长经历的影响,加里·斯奈德认为美国现代文化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在其长期的研究和探索过程中,形成了独有的生态学标准,并掀起了一场巨大的、革命性的文化变革。目前,加里·斯奈德共拥有十部诗集,包括《龟岛》《山河无尽》《神话与文本》《无自然》《遗留在雨中》等。从创作风格上来看,加里·斯奈德的诗歌作品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独特角度,形成了属于自身的声音。诗集《砌石》的发布标志着其创作风格的成熟,此时其诗歌节奏与其日常生活形成了完美的契合,读来给人以平和、普适、温暖之感,同时有融入了其广阔的想象空间。同时,中文和日文的语法在其诗歌作品中时有体现,受到中国诗歌的影响,他力求将文字表达变得更加精炼,并在其中融入了复杂、深远的意蕴。

在诗歌内容上,加里·斯奈德早期多是着重强调科学文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阐述了许多当代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在此基础上明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在结束了十几年的日本生活之后,他开始尝试将个体的生命纳入到自然生命的进程之中,并在《龟岛》这部诗集中将其推至大成,鼓励引导人们去认知、理解自己所生活的土地,并形成认同感,呼吁一种以空间为基准的生态变革。后期,在中国山水书画的影响下,他开始深入探讨人的心灵归宿,致力于引导人们的心灵去贴近自然,感悟自然,以达到一种超脱、沉静的状态。

三、加里·斯奈德诗歌作品中的生态探索分析

纵观加里·斯奈德的诗歌作品,所呈现出的一个核心主题就是万物能够在当前这个失衡紊乱的生态系统之中重新栖居大地之上,其中包含有两层内涵,分别是理论上的合理性以及实践上的可行性,这是其与其他生态诗人最突出的差别之处,其他诸如梭罗、杰弗斯等荒野诗人的文学表达大多停留在对环境破坏的悲哀以及批判上,而加里·斯奈德则进一步探索拯救的道路。在探讨万物重新栖居大地的可能性时,他将目光聚焦于自然万物之上,从其中获得了重生的力量。同时,他又深度研究东西方的历史,从各个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搜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与范例,希图探索一条全新的人类与生态共同发展道路。

(一)万物重生的力量

在加里·斯奈德的诗歌作品中,只有极少的一部分融入了自身的私人情感,其余皆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为主,如记录人类的堕落以及自然遭受灾害的情景,他从不会回避问题,而是以乐观自信的心态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他在表达对自然破坏的悲哀与愤怒的基础上,努力在破败的自然和荒芜的人类精神中发掘希望,在此过程中,万物重生给予了他无穷的力量。

其一,种子的力量。加里·斯奈德诗集《遗留在雨中》有一篇为《春之歌》,诗歌的前半部分构建了大楼阴影笼罩的场景,形成了一种黑暗压迫的氛围,阐释了现代文明对人类所产生的禁锢,割断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并以鸟类的视角进行了讽刺和质疑。

“是什么噪音,什么野兽

在井然的道路上横冲直撞

这立体的混乱的空间中充斥着怎样丑陋的景象?

早春的下午。迷惑的鸟儿,

离去!”

而在诗歌的结尾则描绘了一副植物种子破土而出的景象。

“绿色在生长

野外的万物,自由播种

风吹来的种子扎下根来

蜷曲

破芽

撕裂层层地衣”

这首诗歌所展现的正是植物种子所拥有的庞大生命力,反映的是其坚韧和不屈的品质,万物种子以简单而原始的力量让人们看到蓬勃的生机和卷土重来的希望。

其二,火的洗礼以及万物繁殖的魔力。火在加里·斯奈德诗歌作品中拥有生气的力量,它是自然和人类存续不可缺少的生命要素。他在《一生随火》这片文章中描述了自己与火的缘分,丰富的人生经历使其认识到火对于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如内华达赛拉山脉中,从高原树界线向下到长着橡树和青草的山麓,就是一大片适应火的生态系统,能够对山火起到压制作用。火是自然万物重生过程中必经的劫难,之后经过活得洗礼,植物的种子才能够破土而出,重新生长,繁殖的魔力为大地带来了生命的希望。万物所具有的强大的繁殖能力使得加里·斯奈德认识到了自然重生的伟力,他认为只要人不改变当前与自然相处的模式,那么将会持续对自然造成伤害。其在《伐木15》中有一句“黑松的/球果/种子等待大火”,将黑松浴火重生的特性表现出来,使人们认识到黑松所具有的强大繁殖能力,借此象征着自然在历经劫难之后重新焕发生机。

其三,万物繁殖的魔力。在经历了大火的洗礼之后,自然界中植物的种子将破土而出,孕育出新的生命,正是这种强大的繁殖能力是加里·斯奈德感受到了自然万物的坚韧和伟大。因此在其诗歌中采用了许多植物意象,以表达其顽强的生存能力和旺盛的繁殖力。例如在《伐木15》一作中,加里·斯奈德开篇便对黑松的浴火重生的特性记性了描述——“黑松的/球果/种子等待大火”,同时直接引用了教科书中对黑松的定义,直白的展现出黑松所具有的强大生殖力。之后,加里·斯奈德对人们的现代生活进行了描述,现代科技的发展和钢铁机械的应用对森林造成了破坏,而人们正是在这种残破的生态系统中建立了现代生活,它所带来的恶劣后果包括“牛变瘦了”“土地变得贫瘠”“孩子们长大不再回来”“小杉树再也不能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而在诗歌的结尾,加里·斯奈德的笔锋再转,描述了小冷杉在广阔的冰原上蓬勃繁衍,其隐藏含义是自然永远不会死去,因为万物重生的力量,自然必将胜利。

再如,在《莓子盛宴》一作中,加里·斯奈德描述了莓子在荒野中散乱而生、健壮繁衍的姿态,其种子随着食物链的循环不断再生,同时也支撑了其他物种的生长和繁殖。莓子这种坚韧不摧的特性所反映出的是自然所拥有的永恒伟力。在诗歌的最后,莓子因郊狼闯入城市,落地生根,在“干旱夏季里的死城”中旺盛生长。

除此之外,石兰这一意象也曾在加里·斯奈德的诗歌中出现,这种次生灌木常常在采矿和砍伐过后的废弃土地上迅速扩散和蔓延,可以同时吸收太阳和星月的光华,灿烂成长。而且无论如何残破的生态环境或是恶劣的成长条件之下,石兰都能够迅速扎根生长和扩张,恰似燎原的星星之火。

加里·斯奈德诗歌中所选取的黑松、莓子、石兰等意象所反映的正是万物繁殖的力量。

(二)对民族栖居范例的探索

加里·斯奈德的诗歌作品在探讨万物重新栖居与大地的可能性时,引用了从古至今东西方许多民族的文化和思想,同时也研究了许多民族栖居大地的优秀范例。以东方人的栖居理念为例,他从中国、日本和印度的文化中了解到了一种全新的生态理观以及在此指导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龟岛》这首诗所表达的就是其研究万物重新栖居大地可能性所形成的结论,具体内容包含两方面:其一,从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和感悟中所发现的自然万物重生的力量。其二,从各民族历史文化中所发掘出的栖居方法。加里·斯奈德将两方面结合,提倡各民族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其当前所处的位置深深扎根,努力其发掘自然的伟力,深刻认知到人类与自然同处一片大地之上。

加里·斯奈德的诗歌中融入了东方人的栖居理念,这些民族所拥有的是有别于西方的生态伦理观,其中所蕴含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颇受加里·斯奈德的推崇。加里·斯奈德对东方文化的吸收借鉴主要表现在抽象层面的思维方式的转变,他的很多散文都涉及过中国的儒家思想,并将其中有益于自然生态发展的部分提炼出来,并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融合,例如,他对很多公案进行了个性化解读。他认为吸收东方思想可以开阔自身的思路、丰富内心的情感,使自身在情感层面上获得升华,同时他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东方思想指导下人们栖居方式存在的不足之处,如其在《伐木10》一作中就曾批判过中国历史上官僚制度对自然生态造成的破坏。

在不断的求索之中,加里·斯奈德得出最终结论,人类想要重新栖居于失衡紊乱的大地之上,必须去探索万物的力量以及人的生态智慧,这同样体现出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状态。而这种人与万物、自然的关系对新时期人类开辟重新栖居的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里·斯奈德在其诗歌作品中对人类如何重新栖居于大地之上进行了深刻而广泛的探索,阐明了自然万物具有的伟力,同时也肯定了各民族栖居的生态智慧,为当前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的解决指明了道路。

猜你喜欢
斯奈德黑松加里
餐桌上的“黑钻石”
“棕色语法”的隐喻思考:加里·斯奈德生态智慧的认知解读
矜贵黑钻魅力意式美馔
那个微笑点亮生命
故事棒棒堂小猪秀秀的觅食之旅
“懦弱”的纳粹士兵
密西根州州长第六次率团访华首度携手底特律市市长聚焦汽车创新与底特律复兴
真正的胜利者
喝到世界尽头
魔法师的宝石迷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