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析基本原理 演绎创新方案 提升核心素养
——以《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复习为例

2020-11-20 01:35湖北胡卫雄
教学考试(高考物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电动势内阻电压表

湖北 胡卫雄

实验题是高考物理的必考题型。出现在高等院校招生录取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中,命题依据的学业质量水平4在实验的要求中提出:能制订科学探究方案,选用合适的器材获得数据;能分析数据,发现其中规律,形成合理的结论,用已有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选自人教版新教材《第十二章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第三节,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物理)课程内容规定的学生必做的实验之一。本文以《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复习教学为例,谈谈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达到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要求。

一、“三式六路”,精析实验基本原理,创新设计实验方案

电动势和内阻都是电源的重要参数,有多种方法可以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动势E、内阻r、路端电压U、电流I的关系可以写成表1中所示的三种关系式(本文简称“三式”),如果能用关系式对应的实验器材设计表1中的六种电路原理图(本文简称“六路”),分别测出U、I(I、R或者U、R)的两组数据,就可以通过解方程组得到E和r,从而测量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分别称之为伏安法、安阻法、伏阻法。

表1

对实验的考查,往往要求能够从基本原理出发,理解或者设计创新的实验方案。在本实验中,如果不用常规的“三式六路”对应的伏安法、安阻法和伏阻法,是否能完成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测量任务呢?

【例1】某学生实验小组利用图1甲所示电路,测量多用电表“×1 k”挡,内部电路电池电动势的总电阻。使用的器材有:多用电表;电压表:量程5 V,内阻十几千欧;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5 kΩ;导线若干。实验步骤如下:

(1)将多用电表挡位调至电阻“×1 k”挡,再将红表笔和黑表笔短接,进行欧姆调零。

(2)将图1甲中多用电表的红表笔和1端相连,黑表笔和2端连接。

(3)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至适当位置,使多用电表的指针指向中间位置,示数如图1乙所示。此时,多用电表读数为15.0 kΩ。

(4)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零。此时多用电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12.0 kΩ和4.00 V。从测量数据可知,电压表的内阻为________kΩ。

(5)多用电表电阻挡内部电路可等效为由一个无内阻的电池、一个理想电流表和一个电阻串联组成的电路,如图1丙所示。根据前面的实验数据计算可得,此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为________V,电阻“×1 k”挡内部电路的总电阻为________kΩ。

可见,无论是常规的“三式六路”对应的伏安法、安阻法及伏阻法,还是其他的创新方案,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都立足教材,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为基本原理,应用纯电阻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与内阻、路端电压与电流、内阻与外电阻之间的关系式,测量多组数据,通过解方程求得E、r,这些实验方法,实质上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提炼和升华,促进了物理观念的进一步形成。

二、“两表三阻”,理解实验基本电路,灵活选择实验器材

在本实验中,如果不能提供“三式六路”所需要的电压表、电流表(本文简称“两表”),滑动变阻器或电阻箱,比如实验室提供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量程偏小,但提供了合适的定值电阻;或者实验没有电压表但有多个电流表,其中某个电流表电阻已知,又或者没有电流表,但有多个电压表,其中某个电压表电阻已知;再如常见的“三式六路”设计会出现电路中电流过大或电压表变化范围很小的情况等。在这些情形下,我们应如何灵活地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合理的实验电路。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电压表、电流表改装,扩大量程;可以将电表的作用方式转换,用已知电阻的电流表测电压,或者用已知电阻的电压表测电流;可以灵活地选择定值电阻、电阻箱、滑动变阻器(本文简称“三阻”)。比如定值电阻既可以用来改装电表,也可做保护电阻,还可以起到调节电压变化范围的作用。设计实验电路完成实验。常见的电路图设计见表2。

表2

【例2】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实验室提供两只量程合适的电压表V1、V2,V1的内阻为RV,一只单刀双掷开关S,足够的连接导线。要求测定待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E,r)。请画出实验原理图,写出用测量值表示的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的表达式,并注明式中量的含义。

图2

在创新的实验情景和任务下,按照实验要求,从安全、准确、方便三个角度展开分析,灵活地选择“两表”(电压、电流表)和“三阻”(定值电阻、电阻箱、滑动变阻器),从电表量程扩大、电表作用转换、电阻组合三种情况着手,在理解“三式六路”的基础上,灵活地选择实验器材,创新设计实验电路,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三、“二法三图”,掌握基本数据处理方法,应用“化曲为直”图像方法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一般有两种数据处理方法(本文简称“二法”),方法一:平均值法,测量多组数据,分别解方程组得到电动势和内阻,然后求这几组数据的平均值。方法二:图像法,根据所测量的数据,画图像分析,以伏安法为例,根据公式E=U+Ir,以干路电流为横坐标,以路端电压为纵坐标,画出U-I图像,结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公式,根据图像可得纵轴截距为电动势大小,图像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电池的内阻。伏阻法和安阻法实验中,U-R,I-R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图像并不是直线,可试图变换某一物理量的呈现形式,应用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使曲线转化为直线,从而利用斜率、截距求解E、r。伏安法、安阻法、伏阻法的数据处理方法如表3。

表3

一些创新的实验方案中,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可能和伏阻法、安阻法一样为非线性关系,我们可以将伏阻法、安阻法应用图像法处理数据(本文简称“三图”)的思维方法迁移,化曲为直,形成物理量线性关系图像,推理截距和斜率的不同物理意义,应用图像求解E、r。

【例3】某物理研究小组尝试利用如图3所示电路测量一节干电池(电动势约1.5 V,内阻为几欧姆)的电动势和内阻。其中:电流表A(量程IA=200 mA,内阻RA=10 Ω)、电阻箱R(最大阻值99.99 Ω,额定电流1 A)、定值电阻R0(R0=5 Ω)。

图3

回答下列问题:

图4

图5

【点评】本实验电路图是在伏阻法基础上,改装电流表测电压,是一个创新设计。实验要求能从“二法三图”的实验数据处理中有所体会,将实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合理迁移,用“化曲为直”的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考查学生科学推理、分析论证等科学思维素养。

“二法三图”是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图像法处理数据简单、方便、准确。在不同的实验方案中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注重运用数学知识将物理量的非线性关系变成线性关系,推理截距、斜率的不同含义,既能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也能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四、“二源三法”,知道误差分析方法,演绎推理类比迁移

常见的“三式六路”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系统误差均来源于电流表分压和电压表分流(以下简称“二源”),我们可以应用数学函数法、图像法、等效电源法(本文简称“三法”)进行具体的误差分析,即“二源三法”。伏安法内接和伏安法外接误差分析如表4。

表4

续表

在“三式六路”所示实验电路中,我们可以将伏阻法的两个电路原理图和伏安法内接类比,将安阻法的两个电路原理图与伏安法外接类比,用等效电源法分析产生的系统误差如表5。

实际的实验情景和实验任务出现创新和变化时,我们可以类比迁移、演绎推理展开分析。

【例4】(2020年北京卷)用图6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测量某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约为1 Ω)。其中R为电阻箱,电流表的内电阻约为0.1 Ω,电压表的内电阻约为3 kΩ。

(1)利用图6中甲图实验电路测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所测量的实际是图7中虚线框所示“等效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若电流表内电阻用RA表示,请你用E、r和RA表示出E′、r′,并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

A

图7

B

D

在图8中,对应图甲电路分析的U-I图像是:________;对应图乙电路分析的U-I图像是:________。

(3)综合上述分析,为了减小由电表内阻引起的实验误差,本实验应选择图6中的________(填“甲”或“乙”)。

【分析】(1)将电源和电流表视为等效电源,等效电源电动势应该等于外电路断路时两端的电压,电源断路时,电流表不分压,所以等效电源的电动势仍然为E′=E,而电流表的内阻与电动势的内阻串联作为等效电源的内阻,即r′=r+RA。

C

(3)图6中甲虽然测量的电源电动势准确,但电流表分压较为明显,所以,内阻测量的误差很大;图6中乙虽然电动势和内阻测量均偏小,但是电压表内阻很大,分流不明显,所以,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误差较小,选择图6中乙可以减小由电表内电阻引起的实验误差。

“二源三法”是分析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测量实验误差的基本方法。在创新的实验情景和实验任务中,只要能立足基本的误差分析方法,通过方法迁移、演绎推理展开创新分析,就能引导学生成功地对实验结果分析论证,在发展科学思维的同时体会追求科学本质的成就感,进一步培养追求科学本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猜你喜欢
电动势内阻电压表
果蔬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探究
如何判断电压表的测量对象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复习课之八问
电压表的妙用
再探电压表内阻的测量方法
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与真实值
电动势概念辨析
运用等效电源巧解题
如何正确使用电压表
电磁感应现象中“感生”和“动生”同时存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