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情境识过程 能量问题来突破

2020-11-20 01:21广东杜益飞童恩球
教学考试(高考物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物块机械能弹力

广东 杜益飞 童恩球

“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头脑中的提炼与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主要包括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要素。其中能量观点是高中物理三大观念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相关考题涉及的运动类型可以是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等;运动过程可以与弹簧、传送带、板块连接体等结合;综合运用可以与电场、电磁感应问题相结合;问题素材可以与科技信息、体育、娱乐等相关;考查题型可以借助选择题单独考查功、功率、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的理解,也可以在计算题中考查动力学与能量的综合应用,并且突出图像处理能力的考查。

一、结合图像考查能量问题

图像表征能力是历年高考物理考查的重点。根据物理问题的实际情况和所给的条件,恰当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等形式和方法进行分析、表达、解决物理问题,符合课程标准和高考命题要求。可结合图像考查能量问题。

【例1】一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开始运动,在0~6 s内其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1所示,拉力的功率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2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1

图2

( )

A.拉力F的大小为4 N,且保持不变

B.物体的质量m为2 kg

C.0~6 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为24 J

D.0~6 s内拉力做的功为156 J

二、结合圆周运动考查能量问题

【例2】如图3所示,质量为0.1 kg的小球从最低点A冲入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半径为0.4 m的半圆轨道,小球速度的平方与其高度的关系图像如图4所示。已知小球恰能到达最高点C,轨道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空气阻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B为AC轨道中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3

图4

( )

A.图4中x=4 m2·s-2

B.小球从B到C损失了0.125 J的机械能

C.小球从A到C合外力对其做的功为-1.05 J

D.小球从C抛出后,落地点到A的距离为0.8 m

三、结合抛体运动考查能量问题

【例3】质量为50 kg的某中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立定跳远项目比赛,起跳直至着地的过程如图5所示,经实际测量得知上升的最大高度是0.8 m,在最高点的速度为3 m/s,则起跳过程该同学所做功最接近(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

图5

( )

A.225 J B.400 J C.625 J D.850 J

四、结合传送带考查能量问题

【例4】如图6所示,水平传送带以v=2 m/s的速率匀速运行,上方漏斗每秒将40 kg的煤粉竖直放到传送带上,然后一起随传送带匀速运动.如果要使传送带保持原来的速率匀速运行,则电动机应增加的功率为

图6

( )

A.80 W B.160 W C.400 W D.800 W

五、结合体育活动考查能量问题

【例5】在某次“蹦床”活动中,从小朋友下落到离地面高h1处开始计时,其动能Ek与离地高度h的关系如图7所示。在h1-h2阶段图像为直线,其余部分为曲线,h3对应图像的最高点,小朋友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和一切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

( )

A.整个过程中小朋友的机械能守恒

B.从小朋友的脚接触蹦床直至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其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小朋友处于h=h4高度时,蹦床的弹性势能为Ep=mg(h2-h4)

D.小朋友从h1下降到h5过程中,蹦床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pm=mgh1

【解析】蹦床弹力对小朋友做了功,小朋友的机械能不守恒,A选项错误;从小朋友的脚接触蹦床直至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蹦床对小朋友的弹力F逐渐增大,其加速度先减小后反向增大,B选项错误;小朋友从h2到h4高度,蹦床和小朋友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则弹性势能为Ep=mg(h2-h4),C选项正确;小朋友从h1下降到h5过程中,在h5高度的弹性势能最大,且最大值Epm=mgh1-mgh5,D选项错误。

【思路点拨】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小朋友在“蹦床”活动中,小朋友与蹦床有接触的时候,合外力是变力,但是在腾空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由题干中图像的形状得出从h1~h2范围内图像为直线,说明所受作用力为恒力——重力,说明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处于腾空状态。其余阶段小朋友受到蹦床的弹力的作用,蹦床弹力做功的数值与小朋友机械能的改变量相同进行分析求解。

六、结合连接体考查能量问题

【例6】如图8所示,两质量均为m=1 kg的小球1、2(可视为质点)用长为L=1.0 m的轻质杆相连,水平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且小球1恰好与光滑竖直墙壁接触,现用力F竖直向上拉动小球1,当杆与竖直墙壁夹角θ=37°时,小球2的速度大小v=1.6 m/s,sin37°=0.6,g=10 m/s2,则此过程中外力F所做的功为

图8

( )

A.8 J B.8.72 J C.10 J D.9.28 J

七、结合弹簧考查能量问题

【例7】一物块由O点下落,到A点时与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接触,到B点时速度达到最大,到C点时速度减为零,然后被弹回.物块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不计,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则物块

( )

图9

A.从A点下降到B点的过程中,合力先减小后增大

B.从A点下降到C点的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从C点上升到B点的过程中,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D.从C点上升到B点的过程中,系统的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之和不断增加

【解析】从A点下降到B点的过程中,物块受到重力和弹簧向上的弹力,重力大于弹力,弹力逐渐增大,合力逐渐减小,加速度逐渐变小,到B点时速度达到最大,此时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大小相等,合力为零,A选项错误;从A点下降到B点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小于重力,物块的合力向下,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块的速度增大。从B点下降到C点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大于重力,物块的合力向上,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块的速度减小,则从A点下降到C点的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B选项正确。从C点上升到B点的过程中,物块受到重力和弹簧向上的弹力,弹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物块的速度增大,动能增大,C选项错误。对于物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由于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即物块的动能、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从C点上升到B点的过程中,物块的动能增大,则系统的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之和不断减小,D选项错误。

【思路点拨】物块下落过程中受到的重力恒定,但是弹簧弹力随着物体压缩弹簧的形变量而变化。对物块受力分析,结合弹力的变化情况来分析合力的变化情况,再根据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速度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动能的变化情况。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系统机械能守恒时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之和变化情况。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抓住弹簧弹力的可变性,判断合力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出物块速度的变化情况。

【备考建议】

1.梳理《机械能》高考考点与素养目标

考点及要求素养目标1.功和功率Ⅱ2.动能和动能定理Ⅱ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Ⅱ4.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Ⅱ5.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1.有清晰的功、功率、动能、势能等物理观念,能灵活应用能的观念解决实际问题,能对实际问题进行模型构建、科学推理、科学归纳,恰当根据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功能关系等解决问题。2.熟练运算以弹簧模型、传送带模型以及以圆周运动模型为载体的题型。3.通过实验的复习提升科学核心素养

2.熟悉功能关系

3.常见题型及高考热点

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均有;从知识角度看,对功、功率、重力势能等概念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功能关系等知识多以计算题形式考查。

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并经常与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平抛运动及电磁学等知识结合起来命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4.解答与能量有关的综合题“三点技巧”

(1)过程分析:将复杂的物理过程分解为几个简单的物理过程,挖掘出题中的隐含条件,找出联系不同阶段的“桥梁”。

(2)受力及功能分析:分析物体所经历的各个运动过程的受力情况以及做功情况的变化,选择适合的规律求解。

猜你喜欢
物块机械能弹力
巧用弹力带防治颈肩痛
探究传送带模型中两者共速后保持相对静止的条件
临界速度的得出及应用
机械能相关知识解读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弹力球
一个力学疑难问题的特殊解法
力与运动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