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刍议

2020-11-20 02:12侯吉立
写真地理 2020年37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核心素养

侯吉立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和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培育变成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的主要课题。核心素养作为学生主要的素质和学习品质,也是务必具备的,可以满足终身发展与时代进步需要的一项品格与重要能力。文章讲述在核心素养与生活化内涵这一基础之上,依据教学实践来进一步分析高中地理进行生活化教学的培育措施。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育;核心素养;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7.152

引言:当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在于将生活和课本内容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使其能够结合生活案例探究地理知识。生活化教学是符合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要求的教育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在生活中找到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1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是指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学应坚持以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传统教学方式向生活化教学转化,以提高教学效率及学生的综合素养。

1.1 积极引导启发,让学生关注生活

生活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就需要老师作为一个辅助的桥梁,去帮助学生,促使学生细心发现生活中有关地理的知识,同时也可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监督询问,使学生对生活中地理现象加深印象,提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1.2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主体意识

当前,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打造属于教师与学生的专属课堂,因此就要把专属课堂打造成有关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在现今社会,自然生活与地理知识不可分割。就目前来说,初中地理所涉及的知识过于局限,而高中地理知识则范围更广,且所涉及的知识较多,并具有抽象性,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单纯地教学课本知识,难免会令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反而增加了高中地理学习难度,教师应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创设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情境,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激发学生们的主体意识,这样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深地理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除了打造教学环境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地域优势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如在海南的学校中,教师就可以提问:为什么冬天的时候海南旅游大受欢迎?对于身处北方的孩子就可以提问:为什么会有人冬天来看冰雕?这样就激发同学们的兴趣,也可就自身经历展开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讲课可以使死板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常见的生活问题,使课堂更加生活化,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并表达其想法,使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1.3 加强生活实践,重视手脑联动

地理知识并不只是课本上抽象的内容,而是需要学生、老师的互动,将实践和思维的结合来进行学习和掌握的知识。高中学生都比较喜欢通过实践掌握理解的知识,所以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把学生带出校外进行实地感受,走进生活,贴近生活,是学生学知识,加深记忆的重要方式;还可以为学生创建更多的生活化活动,如教师可以在实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学生去真正地接触大自然;还可以布置实践作业丰富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产生理论联系实践、实践产生素养的效果。同时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将生活中的事物与课堂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比如:教师讲授有关台风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联想家中的洗衣机,去思考洗衣机甩干筒的运转是不是类似于台风中心风眼的形成。当讲解自然灾害的危害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网上搜索进行交流互动,这种课题探究的形式可以使学生积极思考,提升综合素质。

2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对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这个过程能帮助教师看到现在高中地理教学的不足,同时教师也要明白,时代在进步,学生受到的教育也要改革,高中地理教师以及高中的学校管理组织要注重实践,不断发展和创新生活化教学新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高中地理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提高。

举个例子来说,当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时,往往会去观察过去发生的灾害导致地质发生的改变,如有學生在研究人与自然的环境的关系时,老师会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中污水的排放、雾霾的生成等,以上事件都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如今日益严重的环境灾害带给人们的是警醒。地理研究的不仅仅是地质问题,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环境问题不仅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甚至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学生需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教师也要注重地理的生活化教学,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力量。这就要求师生互动,不要刻板地进行教授和学习,这样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师不再刻板教书,而是从实践出发,开展以提升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在于学生在这种新型教学方式下,能更加有效地学习知识,从而达到丰富学识的目标,同时也能开阔眼界,对高中地理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升起来。

结束语:综上所述,“以人为本”是现如今教学管理的理念,教师应清晰了解,教育不仅仅是授以学生知识,还要考虑学生的素质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考虑,为学生的长久发展服务。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主要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分析方法等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所学知识并非纸上谈兵,教学还是源于实际归于实际,因此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地理生活化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迁移思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以“兰州生态环境改善方案”设计为例[J].邢彦颖.教育革新.2017(06).

[2]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高文新课程(下).2016(08).

[3] 高中地理“答题模板”的误区分析[J].程子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8(22).

[4] “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孙婷婷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8(05).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