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视域下古代文学教学方法研究

2020-11-22 01:59谭丽娜洛阳理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8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人文精神教师

■谭丽娜/洛阳理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作为一门传统的、分量较重的学科,如何发挥自身的课程特点和学科优势,以培养学生现代人文精神,适应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出发点,革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现代性视域下,从当今的时代出发,积极回应时代的挑战,探索行之有效的古代文学教学方法,是身为一线教师必须要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古代文学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培养现代人文精神

作为民族脊梁和社会栋梁的大学生,其人文精神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高校的人文素养教育也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等同于政治素质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教师在古代文学课程中通过该课程的人文素养教育要注意做到的是: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培育其民族精神,增强其精神力量;丰富大学生的内在情感,促使其情感智慧的提升;针对国内高校普遍存着重科技、轻人文的倾向,在古代文学课程中渗入人文素养教育,尽量克服人才的“专一化”倾向,使得当代大学生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富含人文意识,更有着健全的人格。正所谓“学正为师,身正为范”,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需确保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素养过关、过硬,因为教师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精神的引领者,师生人文精神的汇合点,才是大学生现代人文精神的高度。

(一)关注社会现实,打通古今民生问题通道

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中,作家在抒情或叙事时总是把目光投向人间,关注社会民生,用笔反映百姓的苦难生活。笔者在讲至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时,选取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分析杜甫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很多人都知道这首诗,并且能背诵其中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却很少真正体会到过杜甫内心的悲苦。他是通过表现“天下寒士”的悲苦,来表现整个社会和时代的苦难,并没有向读者“展示”个人所经受的痛苦,博取读者的同情。也就是说他并非因自身的不幸遭际而哀叹、而失眠、而疾呼。设想一下,在狂风暴雨的无情袭击之下,诗人坐在渗雨漏风的草房里,强忍秋寒,面容悲苦,想的不仅是“吾庐独破”,更是“天下寒士”的茅屋正经受风雨侵袭,为“天下寒士”担忧不已。

白居易的《卖炭翁》是说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百姓深受其害。《观刈麦》则有感于夏忙时百姓劳动之艰苦、生活之贫困,指出繁重租税是造成人民贫困的根本原因。

另外,像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岳飞的《满江红》等,都有着时代的烙印。在中国文学史上用诗歌反映人民劳作的辛苦和生活的痛苦,关注民生,表现自己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诗人不胜枚举。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期,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但也存在某些民生问题,如农民工讨薪难、就业就医难等社会问题。当代的大学生应该将“关注民生”的人文关怀,用文学创作的形式,用文学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一代代传承下去。

(二)塑造健全人格,发挥文学的人文教化作用

学生在古代文学的课堂上,读《陈情表》而知孝,读《出师表》而知忠……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中具有凝聚人心、教化众生的作用。因此,在高校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中,加强对人文精神的培养,以达到净化人们精神世界的目的,显得刻不容缓。

二、革新现代教学观念

由于中国文学史的教学内容较多,很多老师忙于讲授教材内容,认为只要尽量多给学生分析作品,让学生了解我国文学史上灿若星辰的作家和作品就行了,教学方法不需要花心思琢磨的落后意识。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教育时代,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为自己的课堂加入适合学生发展的内容,甚至打破学科界限,做到多个学科内容的融会贯通,十分必要。

(一)文学与哲学的结合

文学与哲学都是用语言作为表达的符号和工具,文、史、哲自古就是一家,是相互融合的。笔者在讲授刘禹锡的诗时,借《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向学生讲明该诗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行、变化的过程,新事物终将会取代旧事物。讲苏轼《前赤壁赋》时,笔者重点分析了“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一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将眼前的明月和流水作对比,阐释宇宙、人生二者关系在变与不变中转换。作者的本意是说我们要学会在嘈杂浮躁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豁达,坦然面对生活。而这种思想,明显是受到了庄子《齐物论》的影响。

(二)文学与历史的结合

作家的文学创作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笔者的课堂注重让学生充分了解作品的历史环境,再进一步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比如讲元杂剧《窦娥冤》之前,笔者先向学生介绍了元朝的阶级划分以及社会症结所在:元初的统治者将全国人民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个等级。为了满足蒙古贵族奢靡的生活和军事的需要,一些蒙古大臣勾结地方官吏,贪赃枉法,胡作非为。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各族劳动人民尤其是汉人和南人的日子,过得相当悲惨,冤案比比皆是。关汉卿作为一名颇具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借《窦娥冤》的写作来反映高利贷、流民、人口买卖、刑讯逼供等社会弊端,揭露官场的罪恶和社会不公平的现象。

(三)文学与美学的结合

在宋词教学环节,笔者带领学生探索李清照、朱敦儒等词作家的作品中的“菊花”“青梅”“梅花”“锦书”意象美,以及范仲淹、辛弃疾词的“清风”“明月”“剑”等意象美,笔者认为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是让学生与世俗人生保持适度的距离,让自己活得有情致、有韵味、有光彩、有精神、有价值。

(四)文学与文化的结合

历代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都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作品中的儒、释、道思想。在古代文学的课堂上,笔者有意将文学和文化关联起来,带领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去了解文学,再从文学的角度去理解文化。例如,宋词的蓬勃发展,与北宋社会环境的稳定,经济的高度繁荣,文人频繁出入酒楼歌馆追求风雅的生活理念都有密切联系。元杂剧的衰微则与社会矛盾缓和、政治经济中心南移、科举制度的恢复有很大关系;而《红楼梦》中的“礼”文化、“仕”文化、服饰文化、美食文化等,又使学生对文学和优秀传统文化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五)文本与文论的结合

很多古代文学的老师会花大量时间分析作品,却很少向学生介绍文学理论,理由是文学理论太过枯燥,学生不感兴趣,殊不知没有理论基础的文学理解,无异于空中楼阁。要让学生把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联系起来,才能提高他们的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现代教学方法

古代文学的教学,不能再依靠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必须要树立“现代性”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探索、实践、总结,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一)优化教学模式

“一言堂”的古代文学教学模式,在各高校比比皆是。究其原因,一是长期以来形成的程式化教学,一时难以改变;二是部分教师长期从事古代文学的教学,以“专家”身份自居,忽视学生的创新思想,没有给他们“说话”的机会;三是学生本身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习惯被“喂养”。虽说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的影响力一时难以完全改变,但只要有心改变,终有一日是能完成课堂革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不再只醉心于自己专家的身份,一味进行知识的讲授,而要大胆采用研讨式教学,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也要转变身份,由被动听讲转为主动参与,在课外查阅相关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随时准备回应老师的问题,参与讨论。

比如,在讲授元杂剧《单刀会》时,笔者简要分析了剧情,肯定了关羽大智大勇的英雄气概后,便询问大家是否有不同的看法?学生们马上就提出了疑问,如“东吴鲁肃为索取荆州,邀请关羽过江赴会,想在宴席上胁迫关羽,将荆州交还东吴。关羽明知有诈,仍然选择只身赴会。作为一名将领,却以“面子”为重,这是不是因小失大?“鲁肃设宴款待关羽,目的就是为了完成孙权交办的任务——索回荆州。酒酣之际,鲁肃想要张口索要荆州时,被关羽严词拒绝,并怒斥鲁肃,这是不是倒打一耙?”“荆州是孙权借给刘备的,刘蜀没有主动归还,本就输理了,人家来要,还理直气壮呵斥人家,关公的诚信意识呢?”等尖锐问题,这些问题触及到了人性与教育观念在当代的碰撞。的确,长久以来,《三国演义》的读者和研究者以及各行各业的关公崇拜者把关公送上了圣坛,关公由历史上一名战绩平平的武将化身为“武圣人”和“关帝”,他自身的性格缺点被一再遮掩、弱化,而刘蜀集团被当成“正统”之后,刘备一切的言行都被合理化了。透过学生的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看到学生是有着一定的现代意识的,就看老师有没有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去思考、发现。

(二)优化教学手段

不少古代文学的老师为自己仅凭一根粉笔、一本教材就完成了课堂教学而感到自豪。客观的说,对教材内容熟悉,是老教师的优势;教学手段多样化,是年轻教师的优势。身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无论年龄高下,都应该学会取长补短,优化教学手段,使古代文学的课堂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双重特点。

例如,在《西厢记》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观赏该剧著名选段《拷红》,让学生对戏剧艺术有了较为直观的了解,比自己口干舌燥的讲述要有趣得多。讲授《水浒传》小说之前,让学生从刘欢那首大气磅礴、荡气回肠的《好汉歌》中领略梁山好汉的豪爽义气与英勇无畏的气概。

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下,古代文学的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学生的视野会更加开阔,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古代文学的教学改革,应该成为教师常态化的研究内容。我们应该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宗旨,改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让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现代性紧密结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人文精神教师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最美教师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与视角的转换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网络环境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模式探究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圆我教师梦
背负十字架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