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体能、教能”三维度下体育教学探析

2020-11-23 13:17沈卫明
运动精品 2020年2期
关键词:技能运动体育

沈卫明

(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中学,江苏 常熟 215500)

1 技能、体能、教能这三维度在初中体育教育中的主要内容及表现形式

在初中体育教育中,技能主要是在训练与学习中通过自我摸索、教师教授这两种主要形式总结出适合自己、科学化的运动技巧;体能主要是通过日常锻炼及体育课堂要求,经过长时间、高频次的运动积累使自身身体素质不断提高;教能是教师利用各种教法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升自身体能做出的对体育运动的反应。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三者在联系上是相互递补的关系,只有掌握了理论、提升了体能,才能将体育的运用性发挥出来;反过来,要想运用运动的优势,就必须有体能训练和技能学习。但是这三者之间又有区别,不能将体能的提升视为运用的结果,也不能将体能的提升归为技能的学习。总之,要想让学生学好初中体育课程,教师要坚持技能、体能、教能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体育教育的作用。

2 当前初中体育教学重点及难点

2.1 增强体能锻炼

学生升入初中后,不仅仅是年龄的变化,还有学习课程的变化。在知识学习时,课程内容难度提高,课程科目数量增多,课后作业数量增多,随之而来的就是学习压力大。但是与知识型学习相比,体育课程数量较少,学生用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时间被挤占,各项变化导致很多小学生在升入初中后体能急剧下降。增强体能锻炼,不断提升自身承压能力对初中生来说更为重要。初中体育课对增强学生体能确有必要。

2.2 加强技术学习

与小学体育相比,初中体育对学生的体能、技巧性要求更强,更需要加强技术学习。学生需要结合自身身体条件对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理解与尝试,可能有些学生因为身体原因确实无法做到老师要求的相关运动技巧,这就需要学生在运动中从保障身体安全角度出发,掌握与自己身体条件相适应的技巧。学生不管是按照老师的课堂要求进行练习还是按照自己的身体条件自我摸索,都需要不断加强体育技术学习,掌握自身运动规律与身体极限,发挥技术学习的主要作用。

2.3 提升运用能力

技巧与体能是体育运用的基础,只有在做好技巧学习、技能提升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升体育运动的运用能力,而运动能力的提升还需要教师对体育专业知识与体育健康知识的教授与指导。每一名学生的身体条件不同,对运动量、运动强度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教师要为学生讲解专业知识与运动伤害急救知识,方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遇到身体不适或其他突发状况时,能第一时间做好身体保护,也方便学生在自我运动时,能够科学辨别何种情况下是自己运动的极限,从而对自己运动运用能力做到心中有数。

2.4 技术教学缺乏吸引力

与小学体育相比,初中体育教学缺少了很多自由活动时间与集体游戏时间,大部分课堂时间由教师理论讲解、示范与学生学习、锻炼占用。在课堂内容上,初中体育教学增加了体育专业知识讲解与安全知识讲解,虽然这是提升学生体育能力与身体素质必不可少的理论课程,但是由于学生学习压力大,对体育课堂自由活动期望值较高,导致学生在日常的体育课学习中很难集中注意力。初中生天性爱玩,很多学生只想让老师尽快讲完进行自由活动,打篮球或踢足球,而对教师讲解的体育技巧与体育安全知识接受度低,学习效果不佳,技术教学缺乏吸引力。

2.5 体能训练枯燥乏味

与教师讲解、演示相对应,体能训练也是枯燥乏味的,既不能满足学生自由活动的需求,又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而且同样的动作重复做。学生对体能训练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只要通过锻炼或训练就一定能提升体能素质,而老师讲解的如何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针对某一项运动提升体能素质的方法又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6 学习不到位导致运用能力较差

技能学习与体能训练是体育运用的基础,学生技能学习不到位,体能训练跟不上,直接导致运用能力差。初中这一关键时期,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的重要时期。教师只有通过引导与对课堂的合理创新,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才能为发挥体育运动的作用、运用好体育运动提供保障。

3 初中体育教学在“技术、体能、教能”三维度下教学现状分析

3.1 对教学内涵的理解程度

“技能、体能、教能”三维度构建体育教学的理念已经提出来几年了,各体育教学者、研究者都在这条教育的路上努力探索前行,理论和实践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更多的理论去丰富它,更多的实践去检验它。

3.2 教师运用三维模式讲解情况

受传统体育教学经验与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虽然能做到以三维度教学模式进行初中体育教学,但是教师创新能力弱,创新性不强,课堂吸引力差,对三维度教学方式的理解只停留在核心部分,还未能针对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科学拓展,导致三维度教学方式对初中学生的体育教学效果不佳,教学整体效果依然停留在传统体育教学的水平线上。

4 “技能、体能、教能”三维度下体育教学策略

4.1 忌面面俱到,突出重难点

在传统体育教育过程中,很多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或者以教育为主,或者以学生自由活动为主,有的老师一节课就把篮球教学技术教完,有的老师一节课就是体能练习,对教学重点把握不到位,未形成科学系统的个人教学体系。针对学生个性化体育学习需求,很多体育教师以面面俱到的形式来满足大多数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面面俱到式的体育课教学往往受课堂时间限制,虽然做到了基本全覆盖,但是在体育教学的系统性、完备性方面很多时候仅仅是“雨过地皮湿”,浅显的表层教育不能满足初中学生体育需求,课堂教育无法发挥作用。体育教师在针对学生个体化需求进行课堂教育时,要坚持学习重点,比如在跑步教学中,第一课时可以安排蹲踞式起跑为重点,同时老师教授以跑步易发生的身体伤害、专业知识、急救知识,坚持做到抓住重点,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在难点讲解上,教师以掌握与运用为主,以跑步为例,要让同学了解步频和步幅的关系,其主要发力点在哪里,哪些机能在这项运动中起关键作用。教师要突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让有限的课堂时间更具有针对性,提升课堂效率。

4.2 忌教法单一,注重练习形式

初中体育教师普遍年龄偏大,受传统体育教育观念影响较大,课堂教学往往以简单的讲解或简单练习为主,在教学形式上主要是直接讲解,对新的教材教法的使用率较低,有些教师甚至缺乏整体的教学计划与教学重点,在课堂体育教育过程中仅仅以简单的热身跑步、基础动作、广播体操进行课堂教学,其他时间进行自主练习。体育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一味地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小结为模式。教师要善于利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很多初中老师的体育课以自主学习为主,虽然这样的体育课教学为学生自主活动提供了大量的时间,学生可以在体育课上进行自己喜欢的活动,但是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体育技巧教育以及体育意识的提升无任何意义,甚至会因学生不具备自我急救知识而出现课堂事故,课堂的安全性无法保障。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教育,更要注重课堂练习形式。教师应强化重点,增加训练,将有限的课堂时间用于提升学生体育学习意识与体育学习素养。在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以初三体育考试为内容开展授课,很多内容为自主练习,课堂练习时,随意性很大。体育老师要研究教能,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可以通过播放体育运动口号的方式为学生锻炼加油鼓劲,也可以通过学生相互监督、相互教学的方式增强体育练习的趣味性,放松紧绷的学习神经,既达到体育知识学习与强身健体的效果,又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缓解了其他学科学习带来的学习压力。

4.3 忌淡化技术,关注技术教学

初中体育教学与小学体育教学不同。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技能化,高中体育专项化。小学体育教学仅仅是简单的基础运动与游戏的结合,激发学生兴趣,而初中体育对学生的体能要求、专业知识要求与技巧性学习要求升高,作为培养学生体育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的重要时期,更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技术教学。初中生对于体育教学中“新引进”的教学内容,接受度与理解度较低,更需要关注技术教学。在小学体育,学生体能提升可以通过简单的跑步、跳绳、做体操的形式来达到目的,但是在升入初中后,学生课业压力及身体条件对学生体能的要求更高,对体育学习针对性与专业性需求增大,技术教学关注度提升。仅仅是内在需求提升还不够,学校还需要对学生体育技术学习意识、教师技术教育意识进行再提升,坚持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体的要求将各项技能教、学到位。学校要增强教师对技术教学的关注度,就要求体育教师多进行集中培训或集体座谈,研究体育技能教育在初中阶段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方式、教学重点,增强各教育主体对技术教学的关注度,坚持从思想上重视技术教学。

4.4 忌随机教学,注重体能练习

传统初中体育教学往往是以基础练习代替体能练习。当前,我国很多地区还存在有些初中体育的课堂形式是跑步+自由活动,或者体操+自由活动,有的地区还是一个篮球或者一个足球上一堂体育课。其他时间段,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一般以随机选择为主,比如有些老师在这节课时想到了跳远项目,那这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以跳远为主;想到了短跑运动,那这节课就以短跑运动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师教学的随意性大,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循序渐进式发展方式不重视,不能通过科学的计划提升学生体能及学习兴趣。注重体能训练,不是仅仅通过较高强度、较长时间的相对专业化训练来提升,还要结合学生生理特点、年龄特点、身体情况等进行阶段性、专业化安排。例如,教师在体能训练初期让学生进行慢跑运动,感受自身身体变化及自身身体素质问题,然后通过长跑锻炼学生的心肺功能等。在进行阶段化短跑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腿部力量练习和短跑练习,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爆发力,注重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升学生体能,不能在刚开始上课时就要求学生短跑加速,这是不科学的,会对学生造成极大的身体伤害。

4.5 忌夸夸其谈,突出实际应用

教学的本质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增强对体育知识的运用,体育教师要重视教能,并加强实际应用。比如日常的体育锻炼、运动等都需要运用体育技巧,学生体能要达到运动需求。目前在很多地区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年龄结构偏大,虽然能及时学习体育技巧,为提高学生体能提供专业指导,但是在知识的掌握、技术的运用上与青年教师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年龄偏大,而专业化运动对体能及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受传统体育教学观念影响,对体育技巧的掌握及运用存在误区,在思想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技术只是辅助性的东西,最根本的还需要学生勤于练习,因此对课堂技术教授上还停留在夸夸其谈的程度上,没有进一步深入的学习与研究。教师要突出体育技术与体能的运用性,首先要做好技能教学与体能训练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日常运用,比如长跑技巧在运动会上的发挥,体能技术在日常运动中的发挥等,要鼓励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课后练习及体育运动游戏中充分运用技术、体能优势等。

6 结语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要基于“技能、体能、教能”的视角,突出技术教学的必要性的同时,强化方法与手段的学习,在不断的练习中巩固技术,发展体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猜你喜欢
技能运动体育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劳动技能up up!
不正经运动范
拼技能,享丰收
我们的“体育梦”
画唇技能轻松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