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体育教学所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20-11-23 13:17王砚茹
运动精品 2020年2期
关键词:师资体育课体育教师

王砚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密云分校,北京 101500)

对于学生而言,只有自己身体健康才能顺利进行学业学习;对于新时代体育工作者而言,在如今的环境中怎样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学生潜在的合理健身需求,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使学生担负起青年一代的使命,成为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研究背景

新时代的今天,我国学校体育仍然存在着“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学习了体育课却一项运动也未掌握;喜欢体育活动却不喜欢体育课”三大问题[1]。高职体育教学虽然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也不断地在体育教学上进行研究和改革,但所取得成效不显著,很多问题仍然存在。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密云分校为例,体育教学模式虽然一改再改,但是由于运动场地条件以及教学内容的局限性,体育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尤为突出。根据文献调查发现,部分高职院校课程更倾向于中学教学,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难。

2 高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较晚(1980 年开始),一直以来都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高职的公共体育课程未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有效的改革,也尚未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职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模式[2]。体育工作在不少职业院校内往往流于形式,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3]。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体育教学的发展,影响了高职体育目标的实现。高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思想上重视不够

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密云分校为例,目前体育课程的教学不被重视,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不够。越来越多的人虽然开始注意体型和健康,但对体育课的了解仅仅局限于田径运动。该校曾经有过项目教学,但也认为教学的意义不大,没有从专业课的角度对待,忽视体育课程。随着学生体质的下降,学生对传统体育课程本能的情绪中带有些许抵制[4]。

2.2 教学模式千篇一律

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密云分校为例,该校由于场地限制,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回归到传统模式教学,教学内容也比较单一,很多高职学生对这样的课程缺乏兴趣,虽然喜欢体育活动但却不喜欢体育课。学生体育知识的匮乏,导致无法有效进行体育锻炼,形成不了运动习惯。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打击。学校没有着力于发掘适合学生终生体育的教学,培养意识淡泊,体育教学表面化现象严重。

2.3 师资力量不匹配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师资力量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体育师资缺少投入力度、师资人数不足、师资教学水平没有提高、在职教师继续教育机会有限以及所接受的培训内容陈旧。体育教师的特殊性在于教学环境的艰苦,造成体育教师短缺的局面。学校体育教师无法进行定期的教学培训和教学交流,导致教师的教学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另外,高校对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教育管理较松,对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的学术水平所发挥的作用有限。而在本校所接受的培训和交流,易出现内容不符和陈旧的情况。高职体育教师因自身学科不受重视,以致自己在教学中也比较懈怠,缺乏教学热情,在体育教学研究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少,使高职体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与实际中的教学需求无法匹配[5]。

3 高职体育教学新策略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知识技能不断更新,竞争更为激烈,教学质量乃是学校教育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以?质取胜”,是使学校制胜的关键[6]。结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密云分校实际情况,只有着力于改变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做出突破传统体育课堂的有益尝试,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培养学生体育学科素养,必须依托于结构化的教学,只有创设复杂情境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 新的教学理念

高校开发适合高职院校体育实际教学的“KDL 体育与健康课程”。“KDL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基于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理论研究,围绕“Know it,Do it,Love it”,中文即“知之、行之、乐之”的核心理念(即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know it;运用所学结构化知识及技能去解决复杂问题do it;培养运动爱好和习惯并终身受益love it),以趣味性、多样性、应用性、综合性、拓展性和有效性为主要特点,把国家课程标准的最新精神和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3.2 高职体育课程开发

“KDL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前在中小学课程中均有应用,并获得一线教师好评,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此课程形式多样,也鼓励教师开发适合自身教学的体育课程。高职体育教师可以在此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环境和条件,开发属于自己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3 项目时间的安排和阶段性

KDL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是由不同的若干主题单元组成,教师理应结构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在不同体育项目的时间安排上和阶段性安排上有自己的考量,以一定的、适宜的运动负荷,多样化的体能练习,用竞赛为主的结构化的运动知识与技能学习,在较为复杂情境中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健康意识行为和体育品德。

3.4 教学评价方式

教师要改变现有评价方式,与阶段性的、不同单元的内容结合起来,多元化的对学生进行评价,有效地改变传统的单纯以运动项目的定量成绩来评价的方式,使教学评价更具科学性、逻辑性和系统性。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新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本身旨在为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身心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力的学生,使之胜任未来的职业。学校要查找高职体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不断开发适合高职学校校情的体育课程,做出适当调整,切实改善高职体育教学现状,有效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发挥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支撑作用,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光和热。

猜你喜欢
师资体育课体育教师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意外”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体育课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内涵与培养路径研究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