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教育角度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再思考

2020-11-23 13:17
运动精品 2020年2期
关键词:生命体育发展

卫 琳

(河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从生命角度思索和探寻体育教育的内涵,是现在学术界比较热门的话题。这种研究和思索是反思传统教育漠视生命、践踏生命的行为,是关于体育和生命的思考,呼唤体育教育回归到教育本义中来。生命作为体育教育的根本,关怀生命、直面生命,让生命健康成长并焕发出勃勃生机,是现代体育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现实环境让体育教育面对很多困难。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生活和体育教育出现割裂现象,失去活力和生命的意义。在当前学校教育中,课堂学习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在课堂中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其生命价值和生存状态经常被忽视。课堂教育存在比较大缺陷的根本原因,是将原本变动灵活、丰富复杂的教育活动,简单的归纳到锻炼肢体的认识中,将体育教育从生命活动中隔离、抽象出来,背离了体育以人为本的原则。体育是以提高生命质量和人格素质为目的的活动,展现了社会对生命的关怀。体育事业要展现出生命完整性和完美性,提高能力和情趣,让生命质量进一步提升。

1 我国体育教育的现状和起源

生命教育的研究源于美国,通过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让他们建立正确生死观,用积极态度面对生命、认识生命意义和价值。我国生命教育起步比较晚,最开始是在港台地区进行关于生命的广泛讨论,目前已经将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实践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制定出适合的教学方案,以爱护生命、尊重生命为基础,达到提高生命质量的作用。生命教育是针对现在学生涉及伤人、自杀、吸毒等危害生命事件增多的态势,力求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学会珍惜他人和自己的生命,并提出预防危机的必要措施[1]。

随着教育的深入和社会发展,人们以保护、珍惜生命的课题为切入点,寻求深刻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传统教育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反思,研究教育和生命的关系,透过教育本质研究生命价值,对因忽视生命而产生的生命无意义的言论和现象进行剖析。学校教育蕴含着生命活力,要使用灵活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生命教育。目前,我国教育系统将体育教学的结果、过程、目的和生命发展有机结合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

2 以生命教育为切入点,分析体育教育的问题

体育在传统教育观念中是身体教育,它运用身体运动这种方式,达到完善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和其他课程相比较,体育体现出更完整、更明显的生命特征。一般学科教育目标是学生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教育方向是人的精神世界,生命教育所占比例比较小,而体育教育是将情感、意志、道德、能力、素质、知识融合在一起,有着较强的竞争性和实践性,同时也在运动过程中对人的精神、意志、感情进行陶冶[2]。体育关注学生自然生命的完善和提高,让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在锻炼中进行一定程度的提高。体育发展以发展生命作为切入点,追求完善和完整的生命,通过体育激扬生命、唤醒生命,来展现生命质量的完整性和完美性。

目前实施的素质教育提出“健康第一”的思想,对中小学体育课程带来冲击力和生命力,但是在实际实施中我们发现体育教学缺少统一的理论指导,中小学体育教育出现盲目跟风的形式主义,具体表现如下:在教学目标方面,体育教学要么只重视学生体质的提高和改善,要么将教学局限在技能领域、基础技术、基础知识层面上,对学生生命质量的发展缺少关心;在教学内容方面,体育教学要么简单移植和照搬社会生活,而忽视教学质量和规格,要么仅按照传统知识体系,从知识发展和内在联系层面考虑,轻视学生生活体验;在教育方法角度上,教师虽然也积极进行体育课程改革,但难以摆脱技能教学的框架,轻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理解,让“教”和“学”很难达到完美统一。另外体育教育在中小学课程安排中被忽视和边缘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积极予以重视。

2.1 体育的社会地位比较尴尬。体育是比较特殊的文化,在传统观念中被排挤在主流文化之外,甚至和文化逐渐形成对立的现象。在文化价值的排序中,人们对精神活动和智慧发展比较重视,将宗教、音乐、艺术、文学、哲学等文化称作实现国家理想和代表民族精神的活动,而重视身体健康的体育活动在人们眼里和体力劳动相等同,经常予以压制和歧视。在传统的儒家思想中“轻武重文”的观念根深蒂固,人们认为体育是三教九流、雕虫小技,从事体育的人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正是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体育事业的发展。而今天体育正在努力摆脱尴尬的地位,并努力通过实践让人们领略体育的作用和魅力。虽然关注体育的人在不断增多,但人们很难将对体育的认识和经验提升到更深刻、更广泛的层次上,这和文化以及历史沉淀有相当大的关系[3]。

2.2 体育教育的局限不仅仅体现在学校教育中,更存在家庭氛围里。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有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为孩子创造体育学习的家庭环境特别有必要。但是目前的环境中,社会竞争加大,家庭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非常高。很多人将文化教育摆在重要地位,对于孩子智力开发、早期教育都比较重视,但对体育能力和锻炼的意义缺乏基本的认识和理解,认为健康就是不生病,蹦蹦跳跳就是体育。这种错误观念从客观上影响孩子对体育的兴趣,妨碍孩子整体气质和素质的提高。

2.3 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是比较边缘化的课程。学校只重视升学率而忽视体育教育,致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积极性比较低。学校对体育的态度是以社会对学生的需求决定的,学校教育中体育课程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不能缺失的内容。现代教育是社会、学校、家庭相互合作,一定要将体育教育从封闭状态中激活,并放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大环境中去,让社区体育、家庭体育相互融合,营造良好的气氛和环境,形成全社会重视体育教育的氛围。

3 体育教学在生命教育层面上的思考和探索

3.1 体育教育在生命视角下的价值

体育是学校学习的一门课程,具有最基本的、一般学科难以替代的、满足社会和人发展实际需求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价值所在。体育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教育和体育是相互塑造和依赖的关系,教育目的和思想的实施以及制定,教育的发展水平和文化背景等对体育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制约力。生命教育的思想在世界范围被认可和推广,对体育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生命教育追求的是社会需要和师生需要的完美统一。

体育教学是一种生命活动和社会活动,虽然也具有文化、经济、政治等价值,但对人生命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更为重要,生命价值是其他各种价值的前提和基础。我们以生命教育为切入点看传统教育,是对传统体育教育改革的总结,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继承和发展,是对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客观辩证认识,能满足社会、教师、学生三个方面总体需要,是既重视社会对人发展的要求,也肯定个体发展的需要。

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它体现在体育教学对社会的发展和存在具有较大的意义。体育教学和社会生活更加紧密联系。体育教育的目标不仅是教授生活技术和技能的方法,更是为现代人提供规范社会化教育的场所,将人们引导到社会融合的价值观念体系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推进其个性发展和形成,加快学生社会化进程[4]。体育教育关注自然生命的改造,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生命的含义,增加珍惜生命、呵护生命的意识,为他们构建生命意义和生命发展体系做出正确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体育教育在优化个性、培养竞争意识等方面做出有益尝试,帮助学生适应社会需要,推进社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3.2 体育教育在生命教育层面上的意义

生命教育严格说并不是一门专业的学科,而是作为一种成长资源渗透到中小学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学将精神教育、意志教育和体质教育融合成综合教育,是生命自我发展、自我改善的一种方式。

3.2.1 民族振兴的基础是学生体质的增强

学生提高生命质量是生命教育的基础,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都是在此基础上得以发展和提高。但是现实中人们经常强调精神生命对身心、灵肉的统摄和主导作用,对精神生命推崇备至,对肉体生命则出现否定和轻视的消极思想,从而让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对待体育和学习的关系时,经常牺牲健康来换取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这在本质上忽略体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体育能够增强孩子体质,提高适应能力,锻炼孩子意志,促进生命健康,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和优化生命的需求,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我们只有通过加强体育教育,才能增强孩子学习体育的兴趣,增强体育意识,养成锻炼的习惯,从而获得生命的健康,这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

3.2.2 体育教育具有传播文化理念的作用

体育的基本目标是提高身体素质,完善身体机能,全面锻炼人的精神和心理,让人在体育运动动中培养果敢、无畏、竞争的品质,将人思想和行为提升到文明的档次。作为一种文化,体育是一种世界语言,是沟通世界和了解各国文化的桥梁,以至于体育精神的优劣甚至可以评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素质。体育也是一种艺术,能够发挥潜能、体现力量、得到生活乐趣以及美的享受[5]。体育是一种不灭的精神,对鼓舞士气、发扬民族精神、进行爱国教育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有着传播体育文化的职责。丰富的体育内涵对树立学生社会生活和精神观念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对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有着深远的影响。

3.3.3 体育教育提高人们身体素质,推动经济发展

教育是经济体系的从属关系,即使它对整个结构难以起到直接影响,也会在特殊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体育教育是在经济提高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对社会和经济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经济建设和健康生命有着直接的关系,长期工作,劳动者的精神紧张、疲劳加深、身体机能下降,会出现各种疾病。体育运动科学可以调节脑神经,让其处于抑制和兴奋的最佳状态,人的肢体和精神活动力增强,对增强精神活动的能力有积极的推进作用,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体育教育能够减缓压力,放松心情,让身心都拥有健康。

3.3.4 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推动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

体育并不单纯是活动,而是一种社会文化和社会活动的现象。在体育运动中,眼泪和欢笑、忧愁和快乐、失败和成功都会出现,在成败得失、掌声和冷落中人的意志力得以发展,能够承受更多的压力。在竞技体育中,学生经常要面对失败和成功的考验,而且这种考验是在公众场合发生的,面对批评和赞美,人们学会了通过体育锻炼调整情绪,坦然面对得失,逐步达到心态的平和[6]。体育会人为的设置很多困境,参加运动的人要战胜和克服来自心理、生理以及环境、对手的挑战,在种种困境中,学会了克服心理障碍和心理负担,学会管理自我、调整情绪,达到超越自我的目的。

学校设置的体育课,学生不但能够学到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参加体育活动时在同学间相互对抗、合作、切磋、接触等行为中,学会处理群体和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之间的关系,消除紧张情绪,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另外,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对抗、竞赛和联系,扩大学生社交范围,学会相互了解和合作,体验运动的乐趣,学会平和的处事原则。生命教育能够提高学生涵养,让他们认识到体育技能和知识要有利于社会而非残害社会,这样能够推进社会稳定,对提高社会文明有着重大的意义。

4 结论

体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历经成败和兴衰、艰辛和荣辱,其中的利弊得失值得思考和研究。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活动,是我们探索和研究的焦点。体育教育需要使命感以及对体育发展的责任和担当。在传统教育中,人们将体育教育狭义解释为增强体质和提高技术,是比较肤浅的,这种理论致使体育教学中出现缺失生命的现象。学生在了解基本技能和知识后对体育丧失热情和兴趣,变为被动接受,失去体育的意义。我们呼吁体育回归生命本质,就要赋予体育生命的灵性,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体育教育得到发展和完善。

猜你喜欢
生命体育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我们的“体育梦”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教师发展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