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寒食清明词艺术手法对后世的影响

2020-11-23 06:31马富科
北方文学 2020年20期
关键词:艺术手法宋代

马富科

摘 要:清明文化起源春秋战国时代,在宋代民俗与文化的共同作用下,寒食清明词发展成为古代艺术的小高峰。宋代寒食清明词正反映了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质,汇聚了宋代文人骚客独有的精神风貌以及文化性格,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力和现实作用。本文从民俗节日诗词产生的艺术影响的角度,剖析寒食清明词中折射出的习俗、现象、艺术风格。全篇从四个方面着手:清明寒食节的发展以及民俗活动、寒食清明词的创作特性、宋代寒食清明词的人文底蕴、宋代清明寒食词在后世的地位与作用。由此探讨宋代寒食清明词对后世诗词创作、生活习惯、艺术手法的影响,了解宋代词人创作的特性、文化地位,进而全面把握宋词的内涵以及艺术价值。

关键词:宋代;寒食清明词;艺术手法;民风习俗;后世影响

一、清明寒食节的发展及民俗活动

(一)清明寒食节的由来和发展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原为古老的民族岁时节令之一,迄今为止只有寒食清明节是双节融合、节气兼节日的民俗重要节日。在这期间雨水增多,大地回春,在这个时候洗涤冬天的污浊迎接春天,有清扫的内涵,古人有“吐故纳新”的浪漫情怀,所以这一天被称为清明。唐宋以前,寒食节已经盛行,从现有资料研究表明,寒食一词最早出现于两汉之际桓谭的《新论》,资料显示,春秋时期晋文公,有感介子推“割股充饥”,为了悼念美好品德,故此有了寒食节。

一些研究资料表明,从唐朝起,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由《全唐诗》和《全宋词》收录的诗歌中可以印证这种说法。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寒食野望吟》为证:“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由此得出,在唐宋时期,寒食节与清明节的文学书写逐渐相融,共同成为清明的一部分。

(二)寒食清明节的民俗活动

寒食节与清明节有不同的民俗活动,在上述背景下,寒食节与清明节共同成为一个节日后,扫墓习俗也从寒食节活动演变为寒食清明节共同进行的主要活动。除了祭奠先人、上坟扫墓以外,还有一系列外出游玩宴乐的娱乐活动。正基于此,宋代寒食清明词的主题往往以游玩宴乐、感时伤怀、踏青寻景为主。

二、寒食清明词的创作特性

探究寒食清明词的创作特性,首先应当从民俗活动着手。

东晋宋楚在《寒食日祀介子推文》有云:“束饭一盘,醴酪二盂,清泉甘水,充君之厨。”证明了在东晋时期,寒食节正是为了祭奠介子推而设,为寒食的民俗活动蒙上一层纪念“不惜身死以明志精神”的特殊性质。

加上清明时令改旧换新的寓意,人们感受着大自然蓬勃的生命力,品味着由冬的荒凉到春欣欣向荣的快乐,感悟自身社会地位,尤其是思想活跃的文人骚客。面对春色留恋感慨,感时伤怀,惜旧怀人,融情于景表达心中的百感。

三、宋代寒食清明词的人文底蕴

寒食清明词在唐代极为盛行,唐代诗人王冷然《寒食篇》诗云:“天连四时成一年,八节相迎尽可怜,秋贵重阳冬贵腊,不如寒食在春前。”写出了当时情况下,自上而下一致对寒食清明的重视,由此表明在盛唐时期,寒食节成为包括元旦在内所有传统节日中,最为重要的节日。可见唐代寒食节的地位之尊,作诗数量之大。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唐诗》中寒食相关诗词高达一百余首[1]。

而宋代诗词与唐代相比更加丰富,与唐代诗人不同的是,宋代作寒食清明词的作者多当朝入仕,例如著名的政治家寇准,宰相韩琦等,所著寒食清明词数量之多,对后世影响很深。

(一)宋代寒食清明词中的风俗活动

宋代寒食节禁火三天,为纪念介子推,寒食当天家家禁火,改吃冷食。正因如此,苏东坡有“寒食清明都过了,石泉槐火一时新”的诗句。此外,寒食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就是祭祖扫墓,表达对已故之人的追悼,故此,很多文人做出清明词,表达怀念之情,刘辰翁的《菩萨蛮·春日山行》中曾经有:“何处不青青。青青是汉茔。长亭芳草路。寒食谁家墓。”

除了怀念活动,踏青、插柳、荡秋千等富有鲜活生命力的活动,也是构成寒食清明词艺术的重要部分。在李清照的《点绛唇》中有词为证:“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这些诗句中写实的活动,正是将民俗与诗词融合在一起,这种艺术手法不仅使寒食清明节的风俗活动鲜活起来,也为风俗活动留下了珍贵的记录。

(二)宋代特殊的人文底蕴

宋朝對节日生活极为重视,统治阶层对时令节日的提倡,为寒食清明词的繁荣提供了广阔空间,而宋朝宴乐的盛行,也体现在寒食清明词的艺术创作中,市民文化的兴起,将平民对节日的关注度提高,促使人文底蕴融于寒食清明词的艺术手法中,最终刺激了宋代节序诗的传播与繁盛,使其成为历史上独树一帜的文化。

寒食清明节在宋代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因此宋代文人多用寒食清明词作为流露心声的方式,取缔唐宋以前浓厚的宗教色彩,注重对人和内心的塑造,在娱乐之间,哀思流露,产生浪漫的诗词大作。

根据不完全统计,宋代创作寒食清明词的作者高达150人左右,占据创作总人数的10%,其中作品多有山水景物、城市人文,感时伤怀等,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对后世同类型诗词的创作有很大的先导作用。

(三)宋代寒食清明词的艺术表现及手法

基于上述宋代寒食清明词的特殊性质,在作者选材、喻物,表达情感中,不难看出其词人以富贵唯美、婉丽柔媚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在《念奴娇·春情》中有词曰:“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正是这种风格的写照,将富贵融于生活景致中,使用艳丽词句来点缀崇尚富贵的普遍心理。

宋代文人在寒食清明词的艺术手法上有多重方式表现,入铺陈叙事,以事伤怀;借意象抒情,情景交融,运用自然天气、含苞待放的花卉等富有生命力的意象,表现出对生命的赞美,对自我的感悟,对社会的反思,对旧有事物的怀念。

王安石在《壬辰寒食》中有诗为证:“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正是借物抒情的真实写照,也正因为宋代独特的艺术表现及艺术手法,使得寒食清明词于后世流传胜广[2]。

四、宋代寒食清明词的地位与作用

(一)宋代寒食清明词与元、明、清代寒食清明词的比较

宋后的寒食清明词风格改变较大,虽然作品层出不穷,却难有能超越宋代艺术手法的作品。到了明清时期,关于寒食清明节的作品不多,在已知的文献中,寒食清明节的相关作品多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写缠绵悲戚的哀思,富贵与婉约已经少之又少。

(二)宋代寒食清明节词的艺术手法在当代社会的地位

宋代寒食清明词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之所以深入人心,归功于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的支持,二是市民对民俗的重视。文人骚客在词中描写家国天下与个人情感,描写风景与人情,都给了后世可供参考的资料和可学习的风格手法。宋代之所以是诗词文化的又一高峰,与其经济发展、社会现实息息相关,这种婉约与借物抒情的艺术手法,将情感、社会现状、风景融于节日中的表现形式,对后世乃至当代的笔墨书写都有重要深刻的影响和独领风骚的地位。

五、总结

寒食清明节是我国传统重要节日,宋代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寒食清明节的地位到达了一定高峰,与之相对的是大量文人以笔墨作出文化长河中瑰丽的寒食清明词。在这些词句中,开创了许多独特的表现形式,其中最为特殊的艺术手法流传至今,依旧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这正是宋代寒食清明词艺术手法对后世的深刻影响。总而言之,寒食清明节是诸多节日中,最为特殊的一个节日,其民俗、内涵对宋代文人的创作构思产生影响,同时,基于特殊节日性质,宋代文人也将寒食清明节作为独特的媒介,创造出借物抒情、感时伤怀、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将宋代崇尚富贵、婉约娟丽的风格展示给后世,在文坛中影响极深,也使人们对我国民俗节日有了独特风情的记忆。

参考文献

[1]张玉娟.宋代清明寒食词之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2]小游.试论寒食节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历史文化)之三[DB/OL].新浪博客,2018–09–07.

猜你喜欢
艺术手法宋代
以艺术手法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音乐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戏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以艺术手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运用与思考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
音乐:语文教学的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