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融入青少年体育教育中的思考

2020-11-24 13:10炜,涂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体育教师人文

陈 炜,涂 娜

(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对人文精神的提倡与注重历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特征之一。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当代社会人类诸多行为已经体现出人文精神教育存在不断被弱化的风险和趋势。人文精神教育是深层决定人们人文素养水平的最关键要素,因此在青少年教育过程中实施人文精神教育的意义重大。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做贡献的重任,因此在对青少年进行体育教育时,要加强人文精神的渗透及相关的思想道德精神的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公平竞技、刚直不阿的人格和精神品质,让青少年成为有能力、有思想、有担当、有道德的新时代建设者。

1 青少年体育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当代审视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进步,青少年教育水平也呈现出稳步提升的态势。然而,在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教育者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青少年教育仍面临诸多方面的困难与挑战。社会的高速发展,对青少年的人文修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提升人文修养水平的关键在于人文精神教育。体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育人手段,在对青少年群体实施人文精神教育实践中具备自身优势。对当前青少年体育教育的全面审视,有助于找准在青少年体育教育中深度实施人文精神教育的着力点。

1.1 青少年人文精神教育重视程度亟须提升

教育的本质是对受教育者实施多层次的教育引导。青少年体育教育不仅重视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培养、运动技能的习得、运动健康习惯的建立等内容,还应包括对青少年人文精神素养的提高。结合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育教育的实际,教师在体育课程中为提高青少年运动技能而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而在青少年的人文精神和相关心理素质等层面的关注程度相对较弱。虽然在具体的青少年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能通过个人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青少年人文精神教育的培育,但由于体育教师对人文精神教育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层次性认识,必然会造成青少年人文精神水平的差异性较大。从其根本而言,在青少年体育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视程度亟须提升。在体育教育中实施具有系统性且层次鲜明的人文精神教育无疑是当前青少年体育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切入点。

1.2 教师人文精神教育实践能力亟须强化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主导者,体育教师本身人文素养的能力与水平,决定着青少年人文精神教育的实施效果。首先,从体育教师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来看,人文精神的教育水平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首先,体育教师由于受传统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对运动技能的培养及体质健康水平格外关注,而在青少年人文精神维度上的关注程度较低。其次,体育教师面对多元化的体育教育目标,很难实现多种目标的统筹与兼顾。体育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手段,体育教育目标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而青少年体育教育大纲中目标的相对单一性,在一程度上限制了体育教师对干预包括青少年人文精神在内的多元目标追求。此外,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相对弱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师对青少年人文精神教育的有效实施。

1.3 青少年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亟须引导

学校对青少年知识掌握程度的过度关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青少年群体对人文精神教育的深度学习。首先,当前青少年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学校、家长及青少年群体本身均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人文精神素养的形成虽然有赖于科学知识的掌握深度,但并非完全依赖于此。因此,针对青少年群体增加人文精神教育尤为重要。其次,引导青少年对人文精神的主动学习与积极思考是当前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命题。在青少年群体中,应积极探索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增加人文精神教育在青少年培养体系中的比重,切实推进青少年人文精神教育的实效性。此外,青少年人文精神教育的方式需多元化,学校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将人文精神教育贯穿于全部学科教育之中。因此,青少年体育教育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将青少年人文精神教育贯穿体育教育中的模式。

2 人文精神融入青少年体育教育中的必要性

2.1 促进青少年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

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人文精神教育不可或缺。体育教育是社会文化中的一项基本元素,是人们通过运动和锻炼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现阶段,中国的体育文化融合了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和西方的体育文化,这就导致了我国体育文化基础不扎实,容易受到社会氛围和环境的影响和社会中的个别不良思潮的侵扰。人文精神的渗透对青少年的人格培养和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将人文精神渗透到青少年体育教育中,可以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培养其良好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从而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2.2 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个性化是人才成长的必经之路,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多层次的不同种类的人才,而各种人才的培养过程,均需要按照青少年的个性特点,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环境中展开。体育教育作为一项崇高的社会事业,对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帮助青少年建立舍己为人等崇高的精神品质方面发挥着极强的优势。现阶段,体育自身的公平公正原则已经被广泛地接受为社会道德的标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或体育事业工作者,就需要保证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这也是现阶段体育教育事业的一项重点工作和建设目标。通过开展体育教育的方式为青少年传授社会文化和相关的人文知识,可以培养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促进青少年个性化的发展,让青少年的心灵在体育教育中得到升华。

2.3 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

在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的下,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社会改革,均走入了“深水区”。在推进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将青少年体育教育深入融合人文精神教育的实践性探索,必然会成为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力。首先,人文精神是青少年学校教育中所有课程的共同元素,各门课程均应探索课程自身在人文精神教育中的优势。其次,人文精神决定着青少年的人文素质,深层决定社会文明程度,并最终体现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教育水平上。因此,人文精神教育领域的研究是推进学校教育实践改革的重要动力。

3 人文精神融入青少年体育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3.1 创建体育人文精神教育环境

为了科学地将人文精神融入青少年体育教育中,学校要对体育教育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帮助体育课程的顺利开展。首先,要保证学校体育教育以“一切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的原则,在体育教育体系中逐渐渗透人文精神的真正含义,完善青少年训练的规范条例,改进对青少年的综合评价机制,综合考察和评价青少年的人文素养、身体素质和体育技巧。其次,在对青少年的综合能力进行考察的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对其人文精神的考察内容,将青少年在日常课堂中的表现纳入期末测验的总成绩中,着重考察青少年的礼仪和行为,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体育精神和道德素养。此外,学校还要积极进行体育人文环境的建设,加大体育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并对青少年进行正能量的弘扬和传播,让积极的体育精神渗透到青少年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青少年的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3.2 着力打造高质量的体育师资队伍

教师既是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也是青少年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因此,在人文关怀背景下对青少年进行相关精神的培养对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和专业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素养,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首先,体育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被动体育教育模式,对教育模式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和改革,激发青少年参与体育教育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推动体育教育的顺利开展。其次,注重对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和人文素养全面的评估与考察,保证其教育方法和模式能得到到青少年群体的喜爱,并具备良好人文素养,为青少年树立榜样。此外,还要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一系列的考察和培训,对其进行新的教育方法和模式的扩充, 从而提升体育教师在教育中对人文精神的有效贯彻。

3.3 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文价值观念

人文素养水平决定着青少年未来成才的走向。具备良好的人文价值观念有助于青少年群体的成功、成才。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未来建设者,有德是人才基础性的准入条件。对青少年而言,应结合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引导其对正确人文价值观的李杰。首先,体育教师要帮助青少年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逐渐建立起青少年对“素质教育”的准确理解,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其次,学校应积极开展体育教育活动,丰富体育教育形式,改善传统体育教育枯燥乏味的局面。例如,可以周期性地开展竞技性文体活动,让青少年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实现人文精神教育。

4 结 语

人文精神教育在青少年体育教育事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当前青少年体育教育发展中的重点内容。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育教育内容逐渐完善,融入了对青少年人性的关怀和人文精神的渗透,充分体现体育教育事业“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因此,当前青少年体育教育要紧跟时代脚步,对自身进行与时俱进的发展和改革,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在体育教育中实现对青少年群体人文精神水平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体育教师人文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