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研究

2020-11-25 12:27叶琼辉
天津教育·上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小学

叶琼辉

【摘要】笔者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内容进行分析,总结生活化教育实践的重要价值;认识到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旨在通过各项影响因素的研究,完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教育方法,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小学课程的教育创新提供支持。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1-0115-02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形式,在小学教育中具有综合性的指导优势,能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以及教学内容缺少与实际联系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育中,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多样化课程教育方法与教育活动的创新,为学生营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加强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内容的系统性认识,实现小学课程教育的创新价值。

一、整合课程资源,创设学生实践活动情境

新课程改革视学习为“做”的过程、“经验”的过程,凸显学生学习的实践性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资源的整合十分重要,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该根据课程的特点,创设实践活动环境,以增强学生对实践活动及课程内容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兴趣,展现教育资源整合以及实践活动情境创设的价值。而且,教师在具体的课程创新中,需要根据教学的主要内容落实教育实践方法,实际教学中,通过知识的整合以及规律的概况等,创设实践活动情境,展现教育资源的价值。

例如在执教《童眼查隐患》一课时,我让学生走出教室,分小组在校园中查找隐患,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发现校园中的潜在危险,如:上下楼梯隐患、踩踏隐患、地面湿滑、墙角棱角隐患以及校园欺凌等,之后针对这些隐患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措施。在这种实践性的综合活动中,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探究兴趣,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目的。

二、优化教学引导,激发学生实践活动热情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为了充分展现学科优势,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实践活动的创新,优化教学引导机制,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常情况下,在教学引导中需要做到:第一,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需要及时改变以往单一的教育思想,通过教育方法的创新以及实践探究模块的构建,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第二,小组互动中,不用固定小组成员人数,学生在活动分析以及问题讨论中,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分组,并通过互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执教《生活中的纸》——选题指导课时,我将思维导图应用于综合实践活动中确定主题课上。通过头脑风暴的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利用思维导图,每个小组的成员都积极参与到确定主题的过程中,并多次对思维导图进行广度与深度的扩充。在课上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将所想主题的关键词填写在相应的位置,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发散思维联想到许多方面,每个小组都获得了很多备选的研究主题。

三、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学生学科活动感知

由于小学生的特殊性,存在心理年龄不成熟的问题,在具体的课程教育中,学生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若教师不能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应该创新教育活动,首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需要创设游戏活动,具体活动设计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构建个性化的活动模块,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享受获取支持的乐趣。而且,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可以更好地融入课堂活动中,展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创新的价值。其次,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在游戏活动设计中,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优势,通过网络信息的收集以及网络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

例如在执教《零用钱小调查》一课时,我突破了平常课的瓶颈,将综合实践课与信息技术课进行整合,解决问卷调查设计方法课的难题,使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效性得到明显提升。通过IPAD设备的引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零用钱小调查问卷,并积极参与到问卷调查、分析调查数据当中。在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零用钱的使用做出合理的判断,引导学生学会有计划地安排和使用零用钱。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都是设计纸质问卷,设计完问卷后需要将问卷内容输入电脑、打印、复印。调查过程中需要分发、回收问卷,问卷的统计过程烦琐,花费较多时问。在本节课中将学生带到电脑室,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方便全班学生迅速参与调查,立刻获得统计结果,以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对统计结果开展讨论。

四、拓宽训练域度,接轨学生生活活动认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通过生活化教育活动的融入,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面临的问题。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在活动设计中,需要将生活化的内容作为重点,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与自身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更全面地了解社会的规则及方法;其次,由于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忘记感知生活中的综合展示,对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

例如在执教《粮食知多少》一课时,学生都知道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粮食。但是很多小学生对粮食的了解却很少,甚至五谷不分,不知道平时吃的食物是由什么粮食作物制作而成的,更体会不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浪费粮食的现象相当严重。针对这些现象,在课上我围绕“粮食知多少”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探究活动,课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知粮食的类型及粮食制品,在课程导人中,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粮食(粮食制品),学生在问题回答中可以加强沟通,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活动的设计从问题的提出、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调查结果的交流与展示都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探究的理念。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课程教育中,为了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目的,在教育方法整合以及学科创新中,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多样化、个性化教育活动的构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探究环境,以激发学生的活动探究素养,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创新提供支持。而且,在教育资源优化中,教师需要结合以往的经验整合教育资源,并通过教育内容的引导、活动形式的创新以及拓展训练方法的整合等,展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优勢,为小学课程的教育创新提供支持。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小学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