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20-11-25 13:38李建玺
天津教育·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农村小学小学数学

李建玺

【摘要】在数学学习中,存在多种限制学生发展的因素,传统的学习方式远远不能适应农村小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广大农村教师要把创新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既要通过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要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学会创新,更好地推动学生成长和进步。

【关键词】农村小学;小学数学;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1-0181-02

一、制约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育的主要因素

在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调查发现,影响创新教育的原因,既有教师“思想”上的因素,教学“手段”上的因素,外部“资源”上的因素,还有学生“自身”的因素。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创新教育的土壤是贫瘠的、空间是狭小的。因此,正确认识制约因素是首要前提。

(一)應试思维的影响根深蒂固

近年来,新的教学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教育教学工作向着更加适应学生发展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迈进。但是,对广大农村而言,新的理念、新的思维还没有完全把应试教育的“顽疾”祛除。一方面,农村新的理念传播不及时、不广泛,另一方面源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对广大农村父母而言,培养出成绩优异的孩子,帮助他们“脱离农村”,就是他们这一辈最高的价值追求。在这种价值观念下,成绩必然成为农村家长衡量一切的标准。与此同时,这种思想观念的滞后性,也一定程度反映在教师身上。大部分农村教师把教育的重心全部放在教材上,他们所有的教学计划、所有的教学安排、所有的精力投入,都围绕着让学生考出高分来展开,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自己教学水平的高低。

(二)在广大农村,数学教学资源相对不足

对广大农村而言,教育教学资源的匮乏是影响数学教学创新教育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客观来讲,“教学资源”并不仅仅体现在教学用具、教学器材的配备上,教育人才、教育环境等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外部因素。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领域来讲,教学资源相对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师资力量薄弱是不争的事实。从不同地区教师的招录情况来看,经济发达地区,教师招聘考试的竞争往往异常激烈;而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很少有人问津。这就导致了具备较高素质的教师人才都涌向了发展较好的地区,而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则“退而求其次”地留在了农村,从而造成了师资力量的两极分化现象;另一方面,农村学生学习的外部资源相对匮乏。对城市小学生而言,他们学习的外部环境十分优越,比如,其家长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学历和知识基础,能进行有益的指导和帮助;课余时间,他们有更为便利的条件接受各类辅导,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而对农村小学生而言,这些都是完全不具备的条件。总而言之,无论是在师资力量上,还是在学习的外部资源上来讲,农村小学生都存在较大劣势,数学教学创新缺乏足够的物质土壤。

(三)农村小学生普遍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

实现教育创新,扎实的知识基础是必要条件。不具备相应基础,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对广大农村小学生而言,由于学校、教师、家庭、社会所给予的指导相对有限,并不能像城市小学生一样,在科学、系统、全面的指导下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无论是学习效率还是学习深度、广度,都具有农村小学生不可比拟的优势。笔者研究发现,同等年龄中,农村与城市学生相比,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对较好,对拓展性、创新性的知识掌握相对欠缺。归根结底,就是由于前文中所提到的,应试教育思维、外部资源匮乏导致的结果。在这些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育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二、创新教育方法对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把创新教育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数学课程对培养人的归纳能力、抽象能力、逻辑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这三项能力,都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对广大教师而言,要坚决摒弃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思想,主动对标新课程改革要求,从思想观念上扭转过来。对广大家长而言,更要坚决摒弃“以成绩论优劣”的评价导向,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素养的培育,为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和更为肥沃的土壤。

(二)突出实践锻炼,注重提升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要从教材出发,研究调动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兴趣的方式方法,推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在亲身实践中得出真知。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各个内角加起来总共是多少度?接下来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亲自绘画、亲自测量、互相讨论、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进一步的辅导和解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创新出许多好的思路方法。其次,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为学生呈现出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思考角度,甚至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答方法、不同的答案。比如,在四边形周长的计算中,教师可以抛出问题:一根钢丝可以弯折成边长为8厘米的长方形,加入要将它再弯折成长12厘米的长方形,那么这个长方形宽有多少呢?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能出现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一种是(8×4-12×2)÷2=4厘米;另一种是8×4÷2-12=4厘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

(三)改进评价方式,树立创新导向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客观、准确、有效的评价,能反映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教师据此可以有针对性地介入指导。教学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要。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育中,一方面,要改进对教师的评价方式,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不再孤立地看待学生的成绩高低,而要把教学过程纳入评价范围,有针对性地看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是否科学、是否体现了创新思想,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要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下意识地让学生品尝到创新的“甜头”,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要充分肯定,激发学生探索和求知、创新的热情。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广大农村小学生来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着教学理念、教学资源、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不利条件,传统的学习方式远远不适应农村小学生发展的需求。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一方面,数学教师要立足农村生活实际,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上下足功夫,同时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锻炼,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生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 李芳)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农村小学小学数学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