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育人的内涵特点探析

2020-11-26 11:42黄巧霖
市场周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育者育人

黄巧霖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350108)

一、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这一表述为高校结合当代网络环境,适时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指向,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效益,将其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感与吸引力。 落实到实际中,主要方式就是高校网络育人,其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通过网络主体、网络媒介、网络信息等手段,以正向的三观为导引,实现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标。

二、 高校网络育人的内涵

在论述高校网络育人的内涵之前,有必要先对网络育人这一概念进行阐释,二者是密切联系的,理解网络育人的内涵是对高校网络育人内涵进行深入研究的前提。 目前国内学术界有关网络育人含义的理解并没有一个较一致的观点,概括来说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是从技术层面进行阐释,认为网络育人是教育主体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开展教育的一种方式;二是从教育层面进行阐释,认为网络育人是关于专项培养网络人才的一种教育,教育内容倾向网络信息知识;三是从传播层面进行阐释,认为网络育人是通过现代网络这一媒介施行教育行为;四是将教育置于网络环境大背景下,认为网络育人是在互联网虚拟环境中的教育活动,是将传统教育在网络虚拟环境下创新发展,构建出一套新型完整的虚拟育人环境体系。 此外,个别学者也尝试从更综合的角度对网络育人的内涵进行细致论述。 李洁认为,网络育人是高校全力整合各种育人资源,挖掘校园育人元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最终达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目标的一项系统工程。 徐世甫认为,网络育人是高校教师以网络为中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综合上述多元化的网络育人内涵阐释,可以从中提取几个关键词:“网络系统”“创新模式”“思想育人”。 网络育人即坚持正确的网络意识形态的前提下,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运用网络技术系统对使用网络的主体对象提供思想教育的创新型教育模式,它是对传统教育选择性继承与创新型发展的突破成果。 基于此,我们也能进一步了解高校网络育人的内涵,即高校教育工作者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对在校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作为一种创新教育,高校网络育人具有独特的内涵价值。 一方面,它有效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教学形式更为生动有趣,需要接受教育的大学生们也因此能够更容易获取消化思想政治教育知识。 同时,高校网络育人将现实课堂拓展延伸至网络虚拟空间,其中有更加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供学生使用,利于提升他们的知识储备,牢固他们与教育者开展平等的思想交流理论基础,使他们在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将知识吸收,让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更富效率。 另一方面,它将传统的“一对多”单向灌输教育方式转型为“多对多”的互动交流教育方式,实现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多元互动,最大限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高校网络育人还使知识传播过程不止作用于学生的一种感官上。 传统的“一对多”单向灌输教育方式停留于你讲我听的单调阶段,而“多对多”的互动交流教育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打造了一种立体的育人方式,灵活地将图片、音频、视频等融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学习与交流的欲望。 高校网络育人有效激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产生积极互动,实现了教育民主化、开放化与科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高校网络育人还使教育覆盖面扩大化,打破了空间局限性,让校园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走出了封闭的校园环境,走向了更为开放的社会领域。

三、 高校网络育人的特点

高校网络育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方式,对在校大学生的知识学习、思想意识输入等产生了潜在影响。 同时,其作为传统线下教育教学的拓展延伸,也展现出一些鲜明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一)多样性

随着各大高校对网络育人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校园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教育内容也进一步获得了充实与完善,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网络作为一个开放的无限空间,存有海量多元的信息,基于网络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也会带有内容多样性的特征。 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其丰富程度及更新速度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质量,只有多样且即时反映社会意识形态发展变化的教育内容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说服力。

(二)自主选择性

高校网络育人创新了“多对多”的互动教育方式,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平等地位的前提下实现了资源共享,这也侧面突出了受教育者的自主选择性有所增加,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想要接收的信息观点与学习教育。 牢握对多样化信息的自主选择权利,拥有自由表达权,能够更好地营造地位平等、言论自由的交流平台,提升学生主体地位,从而更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高校网络育人中使受教育者拥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利,推动着他们主动去寻找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不需要再像传统的课堂教育那样,只能被动地学习和接受相关教育内容。

(三)实践性

基于高校网络育人的自主选择性,可以发现高校网络育人的另一特性,即实践性。 网络育人可以让受教育者在对相关教育内容网络搜寻、网络发言的实践过程中加深教育与理解,能够在网络交流平台的实践发言中学会如何鉴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怎样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学会怎样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输出,在这一实践过程中,高校网络育人有效地提高了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思想政治觉悟与综合素质。

(四)跨时空性

高校网络育人的跨时空性需要结合网络的特性来论述。对于网络本身而言,它带有虚拟性与跨时空性,可以将它看作是一个虚拟的链接,链接着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将二者统一成一个整体,使得不同的空间之间可以相互传达信息。也正是因为网络的这一点特性,让网络环境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方式带有跨时空性。 高校网络育人延伸了教育的空间范围,传统教育中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被其打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效率有所提高。 一方面,网络育人模糊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教育时间。 传统的教育将教育时间限制在了固定的“课时”中,而网络育人的方式使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不再受“课时”的限制,可以在每天24 小时中随时进行交流与学习,随时运用网络获取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知识。 另一方面,网络育人实现了教育零距离化。 网络育人将网络媒介遍布各个空间,形成一个人人都可共享的平台,将有关教育信息开放式提供,突破了场所、地域、空间的限制与阻隔,实现空间维度延伸与超远距离教育,有效拓宽高校网络育人的教育空间,达到跨过时间空间的局限。

(五)隐匿性

上述提到,高校网络育人为受教育者提供了一个交互式学习的开放自由平台,使教育从现实领域扩展到了虚拟的网络世界。 相比之下,线下传统的显性教育方式在新时代的网络运行冲击下,开始出现一定的局限、短缺劣势。 高校网络育人将网络运行工作与教育工作结合,通过信息虚拟传播的方式把教育内容隐藏在传播载体中,成功地使教育在隐形的环境下输出。 换句话解释,即高校网络育人是通过网络技术在隐性空间中进行知识的传递输出,最终使受教育者在无特有意识的情况下学习到有关的知识,进而达到教育灌输的目的。 这种将整个教育过程隐匿的隐性教育使得受教育者更容易在日常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受到感染与熏陶。此外,高校网络育人的隐匿性还体现在主体身份的隐匿,克服了传统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面对面交流的局限。 在网络世界中,使用网络的主体的有关身份详细信息都被隐藏,不同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个体抛开现实当中的束缚,以彼此未知的身份参与到感兴趣的教育话题、内容中来,进行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交流,进一步实现地位平等,增加教育效果。

(六)不确定性

高校网络育人高度开放了信息资源,而正是因为这种开放性,使得网络信息资源不易控制,加之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控制机制,不良信息将不断滋生,这将对高校网络育人的教育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高校学生正处于三观稳定形成的关键期,在大量良莠不齐、真伪难辨的消极信息和负面信息的冲击下,其价值取向与思想行为极易受到不良影响,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引导的正确价值取向背道而驰。 此外,高校网络育人将高度自由的学习空间、时间赋予受教育者的同时,教育者的权威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无法像现实教育那样牢握知识传播的可控性。 信息的纷杂性加之教育的不可控性使得高校网络育人对教育对象的最终培养结果带来了不确定性,这将成为高校网络育人亟须着力解决的挑战性问题。

四、 总结语

当前,我国正不断完善着高校的网络信息化建设,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热情度日趋高涨,但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也存在困惑与迷茫,思想意识、心理状态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因此,便应运而生了高校网络育人这一特殊教育工程,其还在不断探索与发展的过程中,但是其独有的特点正不断吸引更多的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完善,特别是在进入21 世纪后,各大高校的网络硬件设施日趋完善,高校网络育人理应更加受到重视。 现今,大学生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并运用网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想要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成长,对高校网络育人的着力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育者育人
浅论党风廉政教育实践中的隐性教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品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