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体育文化氛围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研究

2020-11-26 16:29
成才之路 2020年29期
关键词:显性隐性营造

祝 颐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 贵阳 563000)

体育教学在高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而且意义重大。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健学生的体魄,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二是有利于对学生品德的培养,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砺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三是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使校园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就要注重营造高校体育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这样,才能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更好地生活与发展打下基础,让学生以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品格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

一、关于对体育文化的认识

按照常规的理解,人们通常把体育文化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比较浅层的部分,即运动形式上的体育文化,包括运动所需要的场地与器材等物质文化。第二部分属于中层的体育文化,即体育制度,以及与体育体系相关联的包括体育社会组织形态与体育教学训练之类的体制等。第三部分属于高层的体育文化,与“三观”相关,即体育观念,如身体观、运动观与运动价值观等。人类传统观念认为,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我国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对文化有独特的见解,他在总结前人与结合自己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文化的基本看法:文化的产生基础在于人类本身,是人在天然与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在社会活动中创造并且保存了与之有关的所有内容,最后成为一种客观存在,同时又成为一种活生生的不断演化的创造活动。

高校体育文化,是指高校师生在长期教与学的过程中,共同创建和积累起来的一种文化现象。体育文化的结构本质上是一种耗散结构,但系统是动态系统。体育文化涵盖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精神之间的关系。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一定要突破原本的体育范畴与文化范畴,做出创新,在文化与体育范畴内实现一定的个性解放。

二、营造高校体育文化氛围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当前社会,竞争无处不在。竞争与体育竞技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需要具备竞争意识,但体育竞技更加具体并有现场感,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参加体育竞赛时是平等的,竞赛规则也是公平的,只要凭借自身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就有可能获胜,这极易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体育竞赛能够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成功感、满足感和荣誉感。所以,学生在体育竞赛中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形成竞争意识和坚强的意志。

2.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与合作意识

在体育运动中,学生需要遵守一定规则,如果违反规则就会受到惩罚。当学生以集体形式参加体育竞技活动时,需要在集体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各自的任务,遵守相应的规则。这种规则非常“社会化”,可以使学生对公平竞争有正确的认识,能正确对待竞赛中的失误或失败,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这样,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与合作意识,在进入社会后能快速找到自己的位置,为自己所处的组织或群体做出贡献。

3.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活动能够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与生活压力中解脱出来,在运动中得到放松,形成良好的心态,然后以更好的心态、更充沛的精神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体育活动还能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在体育运动中,学生能够学会坚持和奋斗,磨炼自己的意志,学会正视成功与失败,正视规则、挑战与合作,形成正确的是非价值观。

三、高校体育文化氛围营造与隐性课程、显性课程之间的关系

要有效开展体育教学,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就要积极营造高校体育文化氛围,就要在体育教学中细分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这里所说的显性课程指的是教师开展体育教学时所遵循的教学计划中的课程。隐性课程则包括学校的校风及教师的教育理念等观念性隐性课程、校园环境等物质性隐性课程,以及体育教学管理体制等制度性隐性课程。而高校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离不开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共同发挥作用,但能够更广泛、更深入地发挥作用的则是隐性课程,因为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属于学校教育中的隐性教育。隐性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渗透,能够让学生在相应的环境和氛围中体会一种未知的事物,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与熏陶。隐性教育可以让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无形中强化意识,提升素养。体育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通过体育教师、教学环境和氛围等以相应的形式来实现的。隐性课程相较于显性课程,涉及的领域和内容更广,带给学生的影响更大,如体育人文素养、体育精神文化等。因此,教师要重视研究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之间的关系,找到实施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结合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隐性教育,营造体育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高校体育文化氛围营造中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之间的关系

1.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在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中,隐性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遵循实际情况,要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隐性课程教学目标一定要体现丰富的体育内涵和良好的体育风气,指导教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学习的动力与潜力。这样,才能促进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而显性课程的教学目标要严格体现体育教学的要求,需要教师严格按照教案完成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只有兼顾这两种目标,才能实现体育文化氛围营造与体育教学的协同发展。

2.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是联系学生与教师的重要载体。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体育课程形成了一套套理论体系并被人们实践着,如篮球教材、足球教材与拳击教材等。教师通过教授这些教材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运动要点,实现显性教学目标,还可以促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形成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全学生的人格,实现体育教学隐性目标。从本质上看,教学内容是固定不变的,教学的目标、方式和方法却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统一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营造高校体育文化氛围,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道德意识与合作意识及社会适应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要想营造高校体育文化氛围,就要研究其与隐性课程、显性课程之间的关系,并探寻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之间的关系。这样,体育教师才能将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并找到实施隐性课程的切入点,更有效地进行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显性隐性营造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营造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