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有效落实德育渗透探究

2020-11-26 16:29杨对生
成才之路 2020年29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身体素质德育

杨对生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翟家所初级中学,甘肃 会宁 730715)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当前“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指导下,体育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在这个过程中,落实德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就目前来看,不少体育教师并不重视德育,不仅缺乏德育意识,而且在具体的教育方法上也缺乏积极创新的心态。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实际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体育教学的作用。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从实际出发,明确体育在落实德育中的优势,并积极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重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设置,从而不断完善体育课堂教学。

一、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

一直以来,体育学科对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都具有明显的作用,体育本身的育人功能也逐步被大众认可与接受。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针对体育的育人功能进行了阐述,他认为:体育之效,可以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这其中的“调感情”和“强意志”,则是体育彰显德育功能的重要体现。从更为具体的角度来说,笔者认为,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体育包含公平竞争的原则。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必须遵守相应的运动规则,而这些运动规则就是保障活动公平性的原则。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以及对运动规则的遵从,能够逐步形成公平竞争的意识。其二,体育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体育教学有很强的纪律性,而纪律性可以对学生的行为形成一定约束,尤其在中小学集体中,这种正面约束的效果会更加明显。这种约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律性,让学生在公共场所能够表现出较强的道德意识。其三,体育可以强化学生的意志品质。对于初中生来说,坚韧、果敢是其完善人格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品格。在体育竞赛中,学生需要冷静思考对手的战术、意图,并果断做出决定,否则就会失去胜利的希望。其四,体育具有心理调适的功能。初中生面对的学业压力较大,这会让部分学生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而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情绪的调节,能够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调节心理压力,然后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其五,体育包含审美教育。美育是德育的重要分支,学生通过长期的体育锻炼,可以拥有健康而强健的体魄,表现出身体美与健康美,学生会对其产生强烈的向往。其六,体育蕴含价值引导功能。体育活动有较强的观念引导作用,学生为了达成目标或赢得比赛,会顽强拼搏、坚持不懈。在一些合作性的体育活动中,学生只有相互信任与合作,朝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才能取得胜利,这个过程就包含着积极的观念。

二、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策略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想要有效落实德育,关键在于正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特点,融合学生的个性与共性问题。这样,才能保障课堂德育的针对性。同时,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师本位”教育理念,将“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作为立足点,积极调整课堂教学过程。比如,在“实心球”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这项教学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要求都较高。不少身体素质弱的学生会在这项活动中表现很差,会产生心理压力,不能积极面对,甚至失去兴趣。对此,教师应从实际出发,不仅给予他们有效的引导与鼓励,帮助他们找出问题,还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教学转变。比如,教师可以适当降低考核的难度,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定其力所能及的目标。这样既可以消减学生的抵触感与恐惧感,又可以提高学生参加实践的主动性。当然,对学生的考核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他们达到一定标准后,教师可以适当提升难度。这种阶梯式的考核,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增强身心素质。

2.结合德育目标,调整教学方法

由于体育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所以其德育目标比较广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认识到德育目标的特点,并调整教学方法,让体育与德育的效果更为具体与明显。

(1)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德育中的重要内容,责任意识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三观”。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体育中渗透责任意识呢?比如,在“接力跑”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想要在接力跑中赢得比赛,必须明确自身的责任,比赛的胜利不在于第三棒、第四棒是谁,而在于每个参赛者的表现。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责任意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动作接力”游戏,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整个活动中的作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进行排序,再依次为小组提供一个动作的名词,如“金鸡独立”“闻鸡起舞”等,让学生进行动作演示,并依次传递下去,直到最后一名学生在观看上一个同学动作后说出自己猜测的答案。在游戏中,学生既能积极开动脑筋,表演好动作,又能形成责任意识。

(2)竞争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有不少项目与竞争有关,无论是球类比赛还是田径比赛,通常都要分出胜负,所以教师可以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作为德育目标。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恰当的手段。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通常让学生进行个人间的竞争,但这种模式效果不会很明显,因为个人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公平性,如在赛跑活动中,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成绩要好于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这种不公平的竞争难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因此,教师应多开展团队形式的竞赛活动,在分配学生团队的过程中要尽量实现公平性,鼓励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3)团队精神。教师设计篮球教学中的“高、低运球”这一内容的教学计划时,可以设置“运球达人”合作游戏,这个游戏需要同伴协助合作才能成功。在游戏中,学生不仅要提高运球能力,还要考虑同伴接球和运球的位置、速度、方向,不断调整尝试、协同合作,设身处地地为同伴着想,进而形成集体观念。教学“双手胸前传接球”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两人一组进行传接球的练习,让学生思考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与对方合作完成练习,进而领悟到只有通过协调配合才能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形成团队合作意识。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举行小组篮球对抗赛,营造团队比赛的氛围,让学生体验通过团队合作取得成功的喜悦,进而形成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并激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与同伴建立和谐友好、互帮互助的关系。

3.将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评价中

在传统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体育课程的评价内容往往是学生的体育技能掌握情况及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等。而在新形势下,学校可以将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评价中,实现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及体育技能的双重评价。比如,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对学生的运动技能及学生在团队中的配合情况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明确指出学生在德育和体育学习中的不足,从而实现对学生的科学引导和培养。

三、结束语

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想要达到这个要求,体育教师除了要改变传统教学思想外,还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能让德育与体育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身体素质德育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