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综合活动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刍探

2020-11-26 16:29陈世璇
成才之路 2020年29期
关键词:综合性汉字思维

陈世璇

(甘肃省庄浪县南坪镇刘窑小学,甘肃 庄浪 744699)

基于学生认知能力的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自主探究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提升素养的实践过程,在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中意义重大。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因为小学生还不具备完全自主化的学习意识。因此,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综合性学习活动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目前,语文教材的编排体例都是以大专题统领小主题,大专题的设计源于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一般来源于教材内容。小主题则比较自由,由小组或学生自己确定。确定小主题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1.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种主题的选择

比如,设计“字里乾坤大——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活动时,需要确定一个小主题。这时,教师可以多提供几个主题供学生选择和参考,如“猜字谜语”“趣味汉字”等。教师还可以变换一下角度,提供“不规范的汉字”“错误字小史”“书法赏析”等主题,让学生选择。接着,学生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并展开活动。

2.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集体智慧确定主题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生活体验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确定小主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差异性,引导他们进行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可以为他们提供思路,让他们自主选择主题。而低年级学生则需要教师进行具体指导,因为他们的认知经验不足,生活感知能力较弱,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善,所以对主题的选择比较盲目。

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要有程序性

小学生操作能力有限,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加强活动的程序性指导,并需要把握好两个原则:一要对操作流程进行指导,以便学生顺利操作,活动顺利进行。二要实用,指导要立足学生需求,不能脱离学生生活,要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1.程序设计要依据具体的方案

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经验不足、能力不强,因此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扶。教师可以提供几种方案,让学生学习方案设计的要素、内容、形式等,然后指导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比如设计“遨游汉字王国”活动时,学生可以针对教师设计的方案进行讨论,然后自己制定方案,并将方案内容内化为自己的需要。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就会更积极,效果就会更理想。

2.可采用小组合作模式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形成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教师指导各组开展合作活动时,一要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保证他们之间形成合作关系、依赖关系,不能单打独斗,每个成员都要有自己的任务,如担当记录员、检查员、报告员等。二要让学生了解活动任务,明确自己的职责,将个人与团体的任务处理好、协调好。教师分配任务时,要做到任务均衡。这样,小组成员就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并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

3.指导方法要具体可操控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应该是多样化的,如设计“难忘小学生活”这一活动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班级史的编写活动。这个专题包含着多个小活动,如给班级照片编写说明、设计毕业晚会活动方案等。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具体的指导方法,避免学生感觉盲目,无处下手。这样,学生才能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科素养。

三、综合性学习活动要能锻炼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

综合性学习活动,其实是学生提取和处理信息的过程。提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应成为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重点。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通过提取和处理信息,通过对知识进行分类和综合,既能将知识结构化,又能提高自身的语文学科素养。

1.教师要教给学生提取信息的方法

提取信息常常与活动内容相关,比如在“社区不规范用字调查”这项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调查是提取信息的主要形式。另外,网络、图书馆等也是信息的重要来源。无论是通过调查,还是通过网络或图书馆等收集信息,教师都要教给学生相应的方法。比如通过图书馆检索资料时,就要教会学生检索资料的方法。只有提取到有效信息,才能进行有效的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结论,可以说提取信息是活动取得成功的第一步。

2.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信息的分析

在活动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分析工具来分析信息。常见的分析工具有图表、漫画、思维导图等。运用这些分析工具时,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多使用形象化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先对信息进行直观的理解和把握,再进行信息的整理,从而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向更高的思维层次迈进。比如,在“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收集所有学过的诗歌,并利用思维导图将诗歌内容分类。

四、综合性学习活动要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生的审美能力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获取。虽然我国的传统文化年代久远,学生无法对这些文化进行直接体验,但是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综合性学习活动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日常的文化氛围中感受美。比如,在“遨游汉字王国”活动中,教师可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同学们,汉字与美食是如何产生联系的呢?下面请“美食大本营”的同学上场。学生1:(打快板)打竹板报平安,五谷丰登,年年有余节节高……同学们,谁知道我刚刚说的这段快板词是什么菜名吗?学生2:红烧鲤鱼。学生1:对,这是一般的菜名,如果出现在年夜饭中,它的名字又是什么呢?——对,年年有余啊,它预示着来年生活富贵有余。学生3: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有一个故事——草船借箭,大家请看图片,盘子里是一只木雕的船,它预示着顺利返航,船底下有一层海带丝,还有美味的虾,大家想给它取一个什么菜名呢?学生4:我觉得“奋发图强”“锦绣前程”很适合。学生3:那么大家看看这几个菜名,它们应该分别对应哪几道菜呢?其寓意如何……最后,教师总结道: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汉字独特而有魅力,只要大家平时多留心,就会发现汉字这一传统文化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五、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审美文化体验要联系社会文化

1.要与社会文化热点相联系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引入社会热点,让学生深入思考、了解社会,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假期游学”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人们对其众说纷纭,有人说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有人认为会给学生家庭增添没必要的负担。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收集资料、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最后形成研究报告,在班上进行交流。

2.要与地方文化相联系

当地的地域特色文化是学生必须了解的,也是学校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素材。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且地域特征明显,涵盖地方历史和民族精神,学生应当了解并传承地域文化。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引入地方文化,让学生融入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强化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综合性汉字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
综合性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