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培养探赜

2020-11-26 16:29吴宁宁
成才之路 2020年29期
关键词:岳阳楼记洞庭湖范仲淹

吴宁宁

(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磨头初级中学,江苏 如皋 226500)

审美鉴赏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可以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激发想象、拓展思维、领悟哲理,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感悟、体验文本的内涵与写作技巧,进而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与创造美的能力。

语文教材精选了多篇文质兼美的优秀文学作品,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是其中之一。《岳阳楼记》描绘了洞庭湖的壮美景色,语言形式灵活而多变,抒发了作者豁达的情怀与政治理想。这篇课文蕴藏了丰富的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元素。

一、感受语言形式美

1.活用多种朗读方式,感受“骈散融合”的文本特色

《岳阳楼记》通篇骈散结合,句式灵活多变,写景多用骈句,如“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诸如此类的骈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明快,富有音韵和谐之美。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引领学生感受文本的语言美。如文本第二段写洞庭湖大观的文字气势恢宏,可以由教师范读。教师运用高昂的语调与自然的肢体动作,可以引领学生进入辽阔的美境之中。文本第三段的写景阴沉凄凉,可以让女生朗读。第四段的写景清明开朗,可以让男生朗读。男女生的音色或委婉或爽朗,从音色的对比中,学生能感受到这两段写景的区别。教师也可以引领学生分别给文本第二、三、四段配以或辽阔或阴柔或清丽的音乐,让学生从中感受各段不同的景物特征。

2.合作讨论“动静结合,巧用修辞”的文本特色

《岳阳楼记》文采斐然,字字珠玑。文本的写景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同时巧妙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替代、对偶、互文等。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引爆学生的思维“火花”,启迪学生赏析文本的文采之美。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后,发现“浮光跃金”写出了湖面掀起波澜时浮动的月光在湖面上闪着金光的动态美,“静影沉璧”写出了湖面平静时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中碧玉的静态美,动静结合,又巧用对偶与比喻修辞手法。又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使用互文修辞手法,“锦鳞”使用借代修辞手法。再如“衔远山,吞长江”中“衔”与“吞”巧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出洞庭湖的恢宏气势。教师可以追问学生是否可以将“衔”与“吞”换成“连”与“接”。学生经过讨论后发现,原词比改词更彰显动态美感,“连”与“接”只能表现彼此的相对位置,而“衔”与“吞”则将本无生命之物写得鲜活、灵动,富有生命的气息。

二、想象画面意境美

意境美强调在客观的景物描绘中倾注作者的主观情感,从而使画面更加立体、生动、灵活。

1.运用多媒体,想象描绘画面

范仲淹登楼远眺洞庭湖,描绘出“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壮阔景象。在感受语言形式之美时,学生通过朗读有了初步的画面感,此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投放登岳阳楼眺望洞庭湖的图片,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更多的想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洞庭湖包含着远处的山,仿佛将其衔在口中,滚滚长江也被洞庭湖所吞噬,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早晨傍晚的景物变化万千,或是一片红光渐渐从湖面升起,或是雾气朦胧烟雾弥漫,或是云霞满天水天相接。通过想象与描绘,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感悟文本描写的雄奇壮阔之美。

2.对比学习,比较阅读

淫雨霏霏的画面是暗淡凄凉,春和景明的画面是清朗明艳,二者相异,可作比较阅读。一比天气,一个“淫雨霏霏”,一个“春和景明”;二比意象,一个是“阴风”“浊浪”“虎啸”“猿啼”,一个是“沙鸥”“锦鳞”“岸芷汀兰”;三比色彩,一个是“日星隐曜”,一个是“皓月千里”“一碧万顷”“郁郁青青”;四比感受,一个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一个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在比较学习中,学生可以鉴赏二者的意境之美。

三、品味情怀人格美

范仲淹在一暗一明两幅画面的对比中,引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形象。“古仁人”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和理想人格的化身。“古仁人”身上具有高尚的品质:一是宠辱不惊的豁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或自己得失或喜或悲;二是忧国忧民的担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三是君子正气的理想,“微斯人,吾谁与归”,表明作者向“古仁人”学习的决心。

1.背景链接,解情怀

范仲淹一生有三次被贬经历。范仲淹第一次被贬,送行的只有两三个知己僚友,他们称赞说“此行极光”。第二次被贬,僚友又说:“此行愈光”。等到第三次被贬,送行的亲朋好友异口同声说“此行尤光”。范仲淹也哈哈大笑说:“仲淹前后三光矣。”范仲淹写作《岳阳楼记》时,是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居邓州。但他没有愤世嫉俗,郁郁寡欢,而是坚守自己的政治理想。通过这段背景链接内容,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了范仲淹宠辱不惊的豁达情怀。

2.学习迁移,赞人格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格之美要上溯到孟子的民本思想。儒家把修身治国平天下当成大丈夫的政治理想和人生目标。但范仲淹却有更高一层境界,即使“穷”也要“兼济天下”,无论自己身处何种境地都要“先天下之忧而忧”。

同样具有这种忧国忧民的担当和君子正气的还有怒沉汨罗江的屈原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及后世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教师通过引领学生将这一类形象迁移学习,能帮助学生品味作者的人格美。

四、结束语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审美鉴赏能力是语文新课标强调的培养学生的重要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应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方式、方法、策略,引领、点拨、指导学生感受语言形式美,想象画面意境美,品味情怀人格美,从而让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进入美的意境,获得美的享受。

猜你喜欢
岳阳楼记洞庭湖范仲淹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洞庭湖
拥有一种“超能力”
轻松松聊汉语 洞庭湖
范仲淹词的传播与接受
好一个洞庭湖
关于范仲淹的称谓
范仲淹《岳阳楼记》对清代越南使节岳阳楼诗文的影响
八面观音 色相俱足——天一阁藏文徽明小楷《岳阳楼记》解析
范仲淹教子俭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