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智慧课堂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

2020-11-26 16:29范丽娟
成才之路 2020年29期
关键词:角钱定理三角形

范丽娟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莘塔中学,江苏 苏州 215200)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特殊时期的数学学习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意识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一、以游戏为动力,激发兴趣

“爱为学习之始”,学生只有热爱学习,才能深入其中,自主钻研。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将游戏引入课堂,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为例,考虑到这是重点内容,如果只是单一讲解,然后练习,学生很难扎实掌握,可能会影响后续运用。意识到这一点,在教学设计时,笔者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个相关的游戏情境: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玩一个猜年龄的小游戏,你们说我来猜。听说玩游戏,学生都很高兴,兴致勃勃,跃跃欲试。笔者说明游戏的具体规则:请你们将自己的年龄乘3 再减去6,说出结果就行。一番师生互动后,大多数学生的年龄已经被笔者猜出,学生还发现笔者猜年龄的速度越来越快,这让他们觉得十分好奇,迫不及待地提出问题:老师,为什么你能猜得这么快?这时,笔者向学生透露:现在假设一个人的年龄是x,那么结果就是3x-6,我想知道年龄,把最后的结果加上6 再除以3 就可以了。这样一说,学生恍然大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充满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借助小游戏不仅顺利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还活跃了课堂氛围,让学生对新知学习充满期待,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

二、以操作为纽带,深化认知

“智慧是从动作开始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体验,为其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体悟知识的生成过程,以促进认知。以“图形的全等”教学为例,在讲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时,笔者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先让学生自己画一个三角形,然后明确要求:在纸上画出另一个三角形,要求新三角形的三条边要与原来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学生马上开始操作,并且很快有了结果:只有一个三角形具备这样的条件。对此,笔者让学生发表观点。生1:我没有直接画三角形,这样太局限,我画了三条边,分别裁下来,随后对照之前的三角形进行拼接,反复操作,发现只能拼成一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生2:我和这位同学的做法相同,并且得出的结论也一致,看来判定定理可能与“三条边是否相同”有关。生3:我大胆猜测一下,判定定理应该是这样的,只要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完全相同,即全等。至此,根据学生操作后得到的“猜想”,就可以正式说明,这是三角形全等的一种判定定理,即“SSS”,由此进入定理学习,在原有基础上加深认知。

这一设计,给学生新知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操作情境,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感知数学知识,不断深化认知,快速融入课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想法要密切关注,并充分肯定,鼓励学生进行求证,以加深学习印象。

三、以生活为依托,发展思维

教学源于生活,有效的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情境的创设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将其运用到课堂上,不仅能营造学生熟悉的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还能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进入初中以后,数学知识变得抽象、复杂,这时如果只是进行单一的讲解,学生很难掌握,并且会产生抵触心理。为此,教师可引入生活元素,借助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进行深入探究。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考虑到这部分内容存在难点,笔者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假如你是一个老板,现在我为你打工,你要给我支付工资,我要求不高,第一天给我1 角钱,第二天给我2 角钱,第三天给我4 角钱,第四天给我16 角钱,以此类推,你愿意吗?部分学生马上回答可以。这时,笔者提醒他们:同学们,你们不妨算一算到20 天的时候是多少钱。学生马上开始计算,随着一天天的计算,他们发现数字越来越大,第20 天竟然需524 288 角,换算下来是5 万多元。这时,学生对这一问题充满了好奇。随即,笔者引入“有理数的乘方”,让学生清楚了解到“2的20 次方”是多少,并且体会到“乘方”这一表达方式的简要性。由此,学生对上述的“工钱”问题有了明确的认知,他们一致得出“不能这样发工资”的结论。

借助生活化情境,能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在难点处、关键处给予引导,巧妙点拨。

四、以信息为媒介,提升素养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会感到困难。因此,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以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以“一次函数的图像”教学为例,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果平铺直叙,直接讲解,效果就会不理想。为此,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直观理解y=kx+b(k≠0),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展示y=2x,随后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y=x、y=3x、y=6x 等函数图像,引导学生观察“k”值变化对函数图像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呈现一些当“k”为负值时的情况,像y=-x、y=-4x 等,引导学生全面、深入理解“k”对于图像的影响。此外,在观察的间隙,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对函数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表述,以加深印象。

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善于了解,还要让学生善于发现,引导学生在深入探究中将原本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作用,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认知进行引导,以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获得更多发现。

总之,智慧课堂的构建需要不断探索,大胆创新,以便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根据学生发展需要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角钱定理三角形
J. Liouville定理
A Study on English listening status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
买菠菜
三角形,不扭腰
“三共定理”及其应用(上)
三角形表演秀
画一画
我到底中奖了吗
Individual Ergodic Theorems for Noncommutative Orlicz Space∗
打比方 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