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堵器介入治疗老年房间隔缺损的疗效及对PDGF、Lp-PLA2水平的影响

2020-11-26 02:52郑超田作春苏永超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22期
关键词:孔型房间隔体外循环

郑超 田作春 苏永超

(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海南 三亚 572000)

房间隔缺损(ASD)是临床上一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其中超过 2/3的患者为继发孔型,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20%〔1,2〕。ASD属于先天性心脏畸形,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房间隔发生异常,从而导致左右心房间出现孔隙。患者在ASD疾病早期一般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随着患者年龄增长及疾病进展,部分患者会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特别是大于40岁后病情发展迅速。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该病容易进展为右心衰竭从而造成心功能恶化〔3,4〕。中老年 ASD 患者长期受心房血液分流的影响,常出现心功能不全、房颤、肺动脉高压等一系列的并发症。传统ASD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体外循环直视下修补,但因为其手术创伤大、切口长、术后并发症多等因素,目前选择此种治疗手段的患者越来越少〔5,6〕。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并伴随AMPLATZER 系列封堵器的国产化及ASD 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使介入治疗已成为 ASD 的首选临床治疗方法。经胸微创房缺封堵术无须体外循环,减少了患者手术创伤,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临床适应性更加广泛〔7,8〕。但进口AMPLATZER 系列封堵器价格昂贵,而国产器材有价格低廉的优势。本研究旨在探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老年ASD的疗效及其对患者体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 2017年12月确诊的老年ASD 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封堵器介入治疗)和对照组(n=30,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治疗)。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X线、心电图、临床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 检查确诊为 ASD 继发孔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多孔继发孔型ASD,非继发孔型 ASD,ASD 直径大于32 mm 者,ASD 边缘距腔肺静脉、静脉、房室瓣及冠状窦的距离小于4 mm者;有腔静脉血栓或心腔内血栓者。观察组男10例,女20例;平均发病年龄(63.76±14.66)岁;ASD直径为(26.38±5.44)mm。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平均发病年龄(62.74±15.92)岁;ASD直径为(25.97±6.32)mm。两组年龄、性别、ASD直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1.2手术治疗方法 患者均在入手术室后进行诱导麻醉,麻醉后经口进行气管插管,并应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常规监测心电、脉搏、动脉血压、末梢血氧饱和度及中心静脉压等生理指标。全部操作在肝素化下进行,术后皮下注射肝素 10 IU/kg,2 次/d,接受治疗3 d;口服阿司匹林,推荐剂量4 mg/kg,1 次/d,接受治疗3个月。术后给予抗生素 3 d 。

观察组〔9〕:局麻或全麻下进行穿刺右股静脉,经 ASD将6F端孔导管置入左上肺静脉,再将260 cm加硬交换导丝送入,并且沿导丝将测量球囊送入,通过TTE观察确认没有多孔 ASD及心房水平分流,并且测量球囊膨胀的直径,选择比 ASD 直径大2 mm 左右的封堵器,和传送器进行连接,在TTE和 X 线引导之下,沿输送长鞘送到左房,打开房盘和左房盘右,将封堵器腰部卡在 ASD缺损部位,通过TTE确定封堵器位置是否良好,从而将封堵器释放。

对照组:患者取平卧位,胸骨正中切口长约15 cm,纵行切开右心房,探查ASD的类型及大小,选取同ASD大小合适的自体心包片或者涤纶补片连续或间断由低处向高处对ASD 加以缝合修补。拔除主动脉、上腔静脉及下腔静脉插管,彻底止血,胸骨后纵隔及心包内各放置并固定引流管,关胸缝皮。

1.3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由TTE复查明确封堵器位置、封堵效果; ②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长、术中切口长度、呼吸机使用时间、住 ICU时长情况;③术后并发症:心律失常、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功能不全、瓣膜反流、术后感染等;④术后疼痛评分;⑤随访:采用信访、门诊复诊及电话询问相结合的方法,术后 3 个月两组患者复查超声心动图和 TTE检查:右房内径(RAD)、右室内径(RVD)、肺动脉收缩压(PASP)。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进行t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患者临床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住ICU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切口长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明显减少,VAS评分明显降低,手术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见表1。

表1 患者临床手术情况比较

2.2术后并发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4例 vs 2例)、心律失常(4例 vs 1例)、残余分流(3例 vs 1例)、胸腔积液(2例 vs 1例)等并发症总人数明显减少(P<0.05)。

2.3术后PDGF、Lp-PLA2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血清内PDGF、Lp-PLA2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血清内PDGF、Lp-PLA2水平显著下降(P<0.05)。见表2。

表2 术后PDGF、Lp-PLA2水平比较

2.4术后随访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RAD、RVD、PASP明显缩小(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RAD、RVD、PASP显著缩小(P<0.05)。见表3。

表3 术后随访比较

3 讨 论

ASD在疾病早期没有典型症状和体征,所有没有受到重视,大多数 ASD 患者就诊时已到中老年,主要以胸闷、乏力、心律失常等,并伴有心功能不全、房颤及肺动脉高压等改变。若早期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晚期部分患者会发展为艾森曼格综合征,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治疗 ASD传统方式主要以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为主的外科手术,其适应性广,手术成功率高,但此手术需要体外循环和劈开胸骨,手术切口较长、术后恢复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并伴随AMPLATZER 系列封堵器的国产化及 ASD 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经胸微创房缺封堵术已成为治疗ASD的新型微创技术。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采用封堵器介入治疗后,术后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住院ICU时间明显缩短,住院总费用明显减少,VAS评分明显降低,手术成功率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总人数明显减少,说明封堵器介入治疗无须体外循环,减少了患者手术创伤,加快了患者术后恢复,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适应性更加广泛。同时,本研究结果表明封堵器介入治疗可以逆转患者血流动力学障碍,使左向右分流消失,右心容量负荷减小,右房和右室逐渐缩小,右室高动力循环状态减轻,肺动脉压力逐渐降低,心功能改善,临床效果显著。

PDGF是一种碱性蛋白质,主要贮存在血小板α颗粒中。PDGF 同时也是一种促细胞分裂剂,能够刺激多种细胞发生分裂、增殖。研究表明 PDGF 与它特异的受体结合,激活多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当血液凝固时由崩解的血小板释放出来并且被激活,具有刺激特定细胞趋化与促进特定细胞生长的生物活性,在血管重构中起重要作用。Lp-PLA2是磷脂酶超家族的一员,主要由成熟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进行合成和分泌的。Lp-PLA2能够使血小板活化因子水解,并且丧失活性,并且能够将氧化卵磷脂水解,从而促进并介导炎症反应,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导致大量的单核细胞发生浸润,继而降低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和增强粥样硬化的形成〔10~12〕。本研究结果表明,说明封堵器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治疗老年心脏房间隔缺损,刺激创伤部位的毛细血管迅速收缩,降低创伤部位的血压与流速,促进血液凝固,加强肉芽组织的形成,促进伤口愈合并缩短愈合时间为创伤修复创造条件。同时,PDGF可以诱导受损的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发生分裂增殖,并且能够促进血管形成和再生〔13~15〕。

综上所述 ,经胸微创封堵器介入治疗ASD 相比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临床疗效更显著,手术创伤小,技术成功率高,治疗安全性高,改善患者预后,在适应证范围内可成为 ASD 的首选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孔型房间隔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超声心动图在可降解房间隔封堵器治疗卵圆孔未闭术中的应用价值
房间隔缺损家系致病基因筛查分析
《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标准》
——体外循环质量控制的基石
孔型对弹簧圆钢成型后表面裂纹的影响分析
心血管外科的发展需要更安全的体外循环
苏里格气田马家沟组膏模孔型储层特征及成因
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左心耳封堵术治疗心房颤动合并房间隔局部增厚1例
热轧棒材孔型设计探究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