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

2020-11-27 00:50张成泽
成才之路 2020年28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政治课生活化

张成泽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平泉中学,甘肃 镇原 744517)

时常会听到部分高中生抱怨:“政治课难学难记,课堂枯燥乏味,学不进去。”因此,政治课教师应该深化教学改革,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提高政治课堂教学质量。实践证明,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将时政新闻融入政治教材,拉近政治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的距离,进而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和困惑,能够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本文对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一、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所谓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将高中政治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背景之中,引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学习,感悟政治课理论知识的实践意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思想政治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政治课理论知识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形成的经验的结合,能充分体现政治理论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能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懂得运用所学习的政治知识去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学观念陈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中,很多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往往要求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而忽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部分教师和家长片面地将考试分数高的学生定义为优秀学生,不重视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素质,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错误认知,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会带来不良影响。其次,教学模式落后。在传统的政治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不管学生是不是能听懂、能不能理解。这样的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较差。最后,弱化学科知识学习,缺乏对实际生活案例的提炼与运用。有的政治课堂出现单纯讨论生活经验,弱化学科知识的现象,以生活直接代替教学,而不是将教学生活化。还有部分教师不注重结合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去选择合理的案例,也不注重以丰富的生活案例去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同时也很少引导学生对生活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这导致生活案例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

三、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思政教师将生活“活水”引入课堂,谈古论今,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政治课学习兴趣。下面,从三个方面对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

1.树立生活化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思想。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执行者,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树立生活化教学观念,这样才能保证政治生活化教学的顺利开展。要注重联系现实生活,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在解放学生思想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知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课堂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结合鲜活的生活事例和生活经验理解教材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丰富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

2.实施生活化教学目标

与生活脱节的教学内容是缺乏活力的,也难以吸引学生的目光,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实施生活化教学目标,以生活主题为基础,将政治理论知识融入生活主题之中,体现出时代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新课之前,可以引入生活中的故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政治理论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学“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将生活中的相关内容如“黄金上涨投资者高兴不已、股市下跌股民非常伤心、农民工拿到工资喜极而泣、贫困学生交不起学费满面愁容”等,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呈现一系列图片之后,教师可以马上提出问题:“是什么让他们的神情有所不同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金钱。”这时,教师可以引入货币和商品的相关内容,最后提出“金钱是不是罪恶的根源”等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看待金钱。人们在生活中都会用到金钱,它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金钱本身没有错,关键看怎么得到和怎样使用它。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正确地看待金钱,不要不义之财,获取钱财要合乎法律、合乎道德。可见,生活化教学目标的实施,可以促使学生更加热爱政治课堂,并且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3.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传统的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单纯地讲解教材内容,不注意课堂气氛的营造,不太关心学生的心理感受与接受情况。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课学习兴趣,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教师在高中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该融入生活化教学理念,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政治课堂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政治知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与实际教材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便于学生方便快捷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找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教材内容,提高思想认识。也可以布置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加深感悟,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如让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主动了解与书本知识相关的时政新闻,并提交一份学习心得。

此外,为了让政治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教师应该注意充分提升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学“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知识辩论赛,引导学生学会结合生活案例来讲解教材内容。辩论赛能让学生产生紧张感,找到自己不足之处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内涵,激发对政治理论知识的探究兴趣。这样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课堂,调动学生的政治课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的重要意义。

四、结语

总之,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只有融入生活实际案例,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课学习兴趣。作为思政教师,应该不断整合生活中的思政教学资源,结合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为学生呈现一个熟悉又亲切的生活化课堂。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体验和感悟,学会运用所学的政治理论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在多彩的学习生活中体现自身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三观”,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政治课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