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的对策研究

2020-11-28 07:29王金霞张媛李谢玲周皓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43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大数据时代高校

王金霞 张媛 李谢玲 周皓

摘 要:大数据作为信息时代的核心科技,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教育。本文以大数据时代为研究视角,着眼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大学生全面发展需求背景下的中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标准和要求,通过挖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创新和变革当前的理念、手段、模式,整合多方育人资源,发挥各方育人力量,从队伍、平台、体系、机制提供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的理性战略应对,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协同育人

一、建设“领导、教师、社会”的协同育人队伍

一是汇聚头雁效应,建设引导有力的领导队伍。2019 年教育部党组印发通知,明确规定高校领导干部要把工作重点放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上,形成育人合力。领导干部要主动走进基层、亲近学生,以“受众思维”“客体视角”指导工作实践,善于从大学生上网大数据记录和使用的网络热词、流行语、热搜话题、表情包、动图等研究大学生的兴趣指向和思想行为演变规律,从而及时调整工作决策,在与大学生的话语交流中要巧妙结合宏大叙事与微观生活、理论阐发与鲜活事例、书本道理和诙谐趣事、中国故事与身边琐事,用生活、大众、年轻的话语设计和编辑方式提升话语活力,用朋友谈心式的话语风格,和大学生探索哲理、交流情感,真正唤起大学生内心的共情与共鸣,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

二是突出主体协同建设、协调配合的教师队伍。建设协同配合的教师育人队伍,需要把握好各个变量的关系,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主要主体,其他教师是次要主体。处理好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把握好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的协同,解决好思政课教师与其他教师的协同,提升大数据分析技术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速度,打通师师、师生、生生的共时、共场域交互通道,开发场景、文化、活动、网络、资产等隐性思想政治资源,实现学生数据化、信息化、无痕化、全方位管理和引导。

三是聚焦力量整合建设协同互助的校外队伍。基于大格局、宽视野,组建以高校为主导,覆盖校内领导、教师、家庭、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科研机构等群体的“大思政协同体”智囊团,优化思想政治工作内部与外部结构关系、系统组成、运行模式,促进校内队伍与校外队伍相互衔接、补充、融合,整合资源力量,挖掘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育人功能,形成育人合力。同时,依托政府应当加快健全数据开放、共享、安全标准体系,建立政务数据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多聯结通道。

二、搭建“教学、管理、服务”多式聚合的协同育人平台

一是强化数据运用,搭建精准化教学平台。借助摄像头、传感器、电脑等设备,用大数据抓取、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物联网等技术实时采集、追踪、记录大学生网络访问和交互信息、面部表情、语音语调、姿势行为等各项数据和指标,组合构成学生信息大数据系统,为大数据精准化教学平台服务模型的原初资产和基础性支撑。通过完善大数据教学平台教学评估模型设计,协助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进行反馈,让教学表达与学生需求协同联动,更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发展、价值形成与素质提升。

二是立足数据驱动,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管理要素在协同育人系统中的供给服务能力的基础上,加快建设高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教务、学工、党委、团委、后勤、就业等部门参与的网络化、智慧化协同管理模式,推动大数据理论与管理实践相结合,建构灵活的云服务模式,提升管理速度和质量。将大数据技术嵌入高校课堂教学、学生生活、交友实习、舆情管控、科研项目、基础设施等方方面面,落实科学性、安全性、规范性等要求。运用电子身份、数字加密、隐藏等技术,加强对师生隐私数据、机密数据、价值大的数据的特殊管理,并且要建立数据应用的电子许可证和电子监督,确保数据在法理和伦理的限度内被应用。

三是围绕需求,多元化搭建智慧化服务平台。将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向智慧化、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倾斜,精准、及时、全面满足大学生群体的多元化服务需求。深化思想政治工作智慧化服务平台建设意识,多渠道传播、多平台展示、多形式供给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加快大数据精准资助服务在平台的内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资助育人效能。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贫困生,为不同等级层次和需求特点的贫困学生分别设计定制化资助体系和方案,协同助管、助学、助教、助研岗位,实现物质资助、能力资助、精神资助协同一体。

三、构建“课程、实践、管理”多层贯通的协同育人体系

一是聚焦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构建课程体系。大数据背景下聚焦“大思政”共同体,拓宽学生思想价值引领的课程边界,延伸思想政治工作的学科、载体、队伍、方法、内容外沿,促使其他各门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共育、合力共为,加快其他课程与思政课内容互补、结伴同行、共享发展,借助大数据技术为其他学科和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质课程资源、思想道德资源、师生数据、教学方法、技巧经验的共享搭建渠道,形成课程思政专门化结对制度和常态化共享机制,从点、线到面,从局部到整体,通过共享实现双赢。

二是深化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融合,构建实践体系。立足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育人模式的转变,加快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在目标、思维、过程方面的融合,使二者从内在机理到外在形式形成“默契”,建立体验式、感受性、综合性实践育人体系,让高校大学生在学和用的统一中成长成才。同时,基于大数据模型分析和情况预判,编制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计划和操作规程,分类定制融社会服务与创新创业双向指标。

三是教师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构建管理体系。教师应当转变管理观念、角色、方法、模式,更多充当引导者和服务者身份,鼓励大学生共同参与大学生群体的学习、生活、情绪管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自主意识和独立能力,从自我管理实现“自育”。运用大数据找准大学生不愿学、不会学、学不懂的痛点难点,加强大学生的学习管理,借助网络平台密切与大学生的生活沟通,以隐性、间接、无痕的方式介入学生生活管理,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习惯、态度,增强大数据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粘性”和价值引领功能。

作者简介:王金霞,1980-,女,汉族,山东潍坊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大数据时代高校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